本期坐診專家 :李國安主任醫師
李醫生:
我是個老年哮喘病患者,多年來經常服用強的松等激素藥片,近來因為發熱被懷疑患了類固醇性結核病,請問這是怎么回事?該怎么辦?
山西 王鴻
王鴻讀者:
類固醇性結核病是由于病人因為患有某些免疫類疾病、膠原性疾病、血液病或器官移植術后,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制劑而誘發的結核病。因此,醫生建議長期使用激素的病人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特別是伴有肝、脾、彌漫性淋巴結腫大者,應當高度警惕并發結核病。
此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檢查,要查痰菌、拍攝胸片及做胸部CT,發現肺內結核病灶,必要時要對腫大的淋巴結穿刺做病理檢查,做到及早明確診斷,及時進行抗癆治療。
李醫生:
退休后我患了高血壓病,經過三個月服用降壓藥物治療,血壓基本控制到接近正常范圍。但是醫生說還需要服用藥物維持治療,我該怎么維持治療呢?
四川 寧清
寧清讀者:
高血壓患者經過短時間藥物治療后,血壓基本控制到接近正常范圍,不等于萬事大吉了。如果此時停藥,血壓會反跳甚至更高。所以,還需要繼續服藥維持治療,以保證血壓平穩及正常,這叫做維持量療法。
維持量療法是在患者血壓降到正常范圍,同時臨床癥狀消失或者大為好轉后,再經過1~2個月的穩定期后,開始逐步減少服藥品種和藥量,原來用兩種藥物減少為一種,從較大藥物劑量減少為較小劑量,直到服用最小劑量藥物就可以將血壓維持在理想水平上,這個“最小劑量”就叫維持量。患者必須按維持量長期堅持服藥,不隨意停藥,否則會導致病情反復或惡化。
李醫生:
我家在山區,父親今年63歲,他從十多歲時就只能看正面物體,兩側看不見。現在視力越來越差,只能看見眼前的物體。不知道他患的是什么病?怎樣治療?
貴州 麻文明
麻文明讀者:
根據所述,你父親患的應當是視網膜色素變性,是一種遺傳性眼病,多在兒童期發病,最初是夜盲,以后逐漸加重,并出現視野變狹窄,如你父親那樣看不見兩側物體,乃至到老年由于合并白內障或青光眼,視力嚴重降低甚至失明。
目前,視網膜色素變性雖然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但是一般可以試用以下辦法改善癥狀:
1.口服維生素A、B1、B6、E和肌苷、ATP等。
2.口服血管擴張劑,如煙酸、地巴唑等。
3.服用中藥,如杞菊地黃丸、明目地黃丸等。
及時請眼科醫生診治,必要時采取手術治療。
李醫生:
我是個更年期婦女,聽說補充雌激素可以預防骨質疏松癥。雖然我現在不缺鈣,也沒有骨質疏松癥和其它不適,但是我想給自己補充一些雌激素,行嗎?
甘肅 丁彩霞
丁彩霞讀者:
雖然補充雌激素可以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及骨折,減少中老年婦女冠心病的發生,提高更年期婦女的生活質量及健康水平,但是醫學上并不主張讓健康的更年期婦女在沒有疾病指征的情況下濫服雌激素。
醫學研究證實,補充人工雌激素會導致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癌癥的發生率,而且會引發不良反應,如內分泌、情緒等生理改變。因此,醫學界普遍認為,補充雌激素需要按照用藥原則和指征服用,不可濫補。
李醫生:
我老伴平常沒有心血管疾病,但是忽然出現了口眼歪斜,請問,這是否是中風了?
西安 常麗萍
常麗萍讀者:
根據所述的情況,可以判斷為面癱,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面神經麻痹。臨床上,面神經麻痹可以分為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和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由面神經炎引起,表現為患側眼裂較大,閉目不緊,不能夠皺額,鼻唇溝較淺,患側不能露齒及鼓腮時漏氣等癥狀。而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可由腦血管病變如中風引起,它只引起側顏面下部癱瘓,而上部不受影響,所以只表現為鼻唇溝變淺,不能鼓腮、露齒,但是皺額、閉目不受影響,而且伴有中樞神經損害的其他癥狀如偏癱、失語等。
面神經麻痹與中風所致的口眼歪斜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疾病,兩者之間也不會互相轉變。
李醫生:
我的一位老年朋友,因為多年來每兩個月就染一次發,最近被診斷為染發相關白血病。請問這是怎么回事?
湖北 鄔琳
鄔琳讀者:
日常用的染發劑中都會有苯二胺分子,在接觸頭部皮膚后進入毛細血管,隨著血流到達肝臟代謝后轉變為酚,酚是一種細胞原漿毒物質,能夠導致染色體畸變,發生癌癥。另外,由于酚對于骨髓組織有高度親和性,其在骨髓組織中的濃度高于其他組織約20倍,所以能夠長期反復作用于造血干細胞,導致造血干細胞癌變,發生白血病,并且還可以發生其他血液病,如骨髓異常綜合征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醫學上早就發現染發與白血病有一定關系,將這類白血病稱為染發相關白血病。據醫學資料統計,染發人群白血病的發生率是不染發人的4倍,所以建議一年內染發次數不能超過兩次,此外為了避免染發劑造成其他方面的危害,建議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哮喘病以及孕婦、哺乳期婦女不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