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忠
(甘肅省靖遠縣高灣畜牧獸醫工作站 730600)
豬鏈球菌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的鏈球菌引發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臨床發病特征分為急性型、慢性型兩種,不同年齡段的豬都會感染鏈球菌病,尤其是保育豬,更易感[1]。附紅細胞體病也被稱為豬紅皮病,是因為豬嗜血支原體寄生于紅細胞或血漿中,從而引發一種傳染疾病。這兩種疾病單獨治療很容易,但豬附紅細胞體病和鏈球菌病混合感染難以診斷,發病快、死亡率高,給養殖人員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本地區某豬場,3 月份由外購入仔豬75 頭,均重在20kg左右,9d 后,發現有8 頭豬食欲減退,采食量越來越少,精神狀態稍有不佳,仔細查看發現伴有結膜紅腫、皮膚發紅、腹部有出血點,隨后出現高熱、腹瀉等癥狀。飼養員自行用藥,使用氨芐西林鈉、氟苯尼考與安乃近等藥物進行治療,雖然能緩解發高燒問題,但其他癥狀還是沒有得到緩解,3d 后發病豬數量增加,相繼出現病豬死亡現象,飼養人員馬上找獸醫看診。
患病豬體溫升高,最高體溫達到40℃,精神萎靡不振,病豬蜷縮在角落里,臥地不起,病豬的四肢腫脹,步態不穩,眼結膜出現潮紅,并且有大量黃白色的膿性分泌物,呼吸急促,并且會聽到陣陣咳嗽聲,流漿液性鼻液;全身皮膚發紅、耳尖、腹部、臀部等處皮膚比較明顯,吃藥后,部分患豬皮膚出現紅色蛻變,開始呈現出蒼白或黃色;并且病豬開始出現食欲退化,開始厭食、絕食,大量飲水,排泄物又干又硬,呈現圓球狀,而且量少、便秘,病豬的尿量很少,尿液是黃色或黃褐色。在發病初期,部分病豬的皮膚和黏膜比較蒼白,在后期眼結膜變紅,開始流淚,甚至個別的病豬眼角膜發炎,部分患豬的耳朵、四肢末端、腹部呈現出紫紅色或出血性紅斑,個別豬出現跛行癥狀,四肢呈現游泳狀,最后體溫開始下降,衰竭死亡。
對患有豬附紅細胞體病和鏈球菌病的病豬尸體進行解剖檢查,能發現病豬皮下出現黏膜、漿膜蒼白和黃染,皮下有大量出血點。血液比較稀薄,呈暗紅色,并且血塊也不會凝固[2]。在死豬身上會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切面也會出現灰黃色壞死灶及更多的初血未至,肺門淋巴結腫大,彌漫性出血,肺充血,并且切開后還有大量泡沫,切面位置有灰黃色壞死及出血點。與此同時,心肌質軟,心包積液,在心內膜上有很多出血點。在腹腔內還有大量黃色液體,肝臟充血腫大,在表面還有點狀出血,并且可能有的死豬肝臟會呈現出黃色,在表面有黃色或灰白色壞死,腎臟腫大,色澤發炎,在表面會有大量出血點。腸黏膜發黃,腸內有大量黃色內容物,在小腸外壁有大量出血點。
豬附紅細胞體病是以昆蟲為主要傳播媒介的染疾病,臨床上患病豬以高燒、食欲不振、貧血消瘦及皮膚發紅變紫,甚至出現大量出血點,尤其是在保育豬中,吸血昆蟲如蚊子、蒼蠅、虱子都是豬附紅細胞體病的主要傳播媒介,一般情況下,多發生在高溫、多濕的夏天或秋天[3]。近些年來,我國生豬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一些零散的養豬產業開始向集約化養殖產業轉變,如果飼養人員對這些生豬的管理不當,再加上豬圈居住環境較差,那么在豬圈中會長期存在病毒隱性感染,導致免疫力低下,很容易造成大面積的豬附紅細胞體病的傳播、擴散。
豬鏈球菌病是由很多種致病鏈球菌感染引發的一種多征候型人畜共患病,在經過呼吸道或外傷接觸性疾病傳播外,也可以垂直傳播,以出血性敗血癥狀、化膿性淋巴結炎、腦膜炎、關節炎為主要的特征[4]。鏈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在不同年齡段、不同品種的豬群中都可能會感染豬鏈球菌病,大部分都是以保育豬、豬仔為主,特別是斷奶期豬崽,很容易患上豬鏈球菌病。除此之外,急性型豬鏈球菌病死亡率也比較高,最急性型豬鏈球菌病一般都會發生在那些亞健康豬群,晚間不會表現出任何癥狀,但第二天早上會出現死亡現象;慢性型豬鏈球菌病一般表現出關節炎癥狀,如果在分娩期豬感染豬鏈球菌病很容易導致豬流產。
夏秋季節,蚊子、蒼蠅、虱子等昆蟲活動比較頻繁,很容易在豬場飛行傳播,容易引起地區性集中爆發。如果在高溫、炎熱天氣條件下,飼養密度較大,環境狀況、消毒工作較差,導致豬圈通風不嚴密,而且從外地引入帶菌豬混群都會造成豬附紅細胞體病和鏈球菌病共同混合感染。
黃芪多糖注射液(0.2ml/kg)+魚腥草注射液(0.1ml/kg)+頭孢噻呋鈉或氨芐西林鈉(0.1g/kg),混合肌注,每天1 劑、連注3d,病豬有明顯好轉[5]。
加強免疫接種,有針對性地進行藥物保健預防。隨著養豬方式的轉變,由過去的零散式轉變成為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方式,所以,做好生豬免疫接種工作比較重要。結合豬鏈球菌病發生規律,實施豬鏈球菌病2 型滅弧疫苗免疫工作,通常條件下,妊娠母株在生產前應每隔1 個月接種一次,一周歲左右的豬崽應每隔1 個月或2 個月進行一次接種,對后備母株再配種前也進行一次接種。夏、秋季節,飼養人員使用比龍復紅欣、比龍弓鏈殺、比龍瘟清混飼,每次用量為1000g/t 料,連續一周,保健預防,有較好的預防效果。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加強環境衛生。豬圈應多通風,降低飼養密度,避免因生豬過多而過度擁擠。注意豬圈的環境衛生,定期對其進行消毒。及時做好免疫注射工作,減少中小豬在斷奶、轉群等環節中造成應激反應,防止出現類似病例,使用的機用具必須要用濃度0.1%的新潔爾滅或氯己定溶液浸泡,這也是目前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
總而言之,對豬附紅細胞體病和鏈球菌病共同混合感染的診斷,在夏秋季節,做好豬皮膚病的預防、驅蟲工作,同時做好每天的消毒工作,實施一頭豬一支疫苗,防止豬附紅細胞體病和鏈球菌病的傳播擴散。在豬附紅細胞體病和鏈球菌病發生初期,要對豬進行隔離處理,及時做好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