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曉 (甘肅武威第十中學)
中學語文課文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典型的寫作范例。(1)布局謀篇方面: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整體上可仿照寫這樣的題目《從農村到城市》《從幼兒園到小學》等。(2)寫作手法方面:如仿照《白楊禮贊》可寫《國槐贊》,突出仿寫其象征意義,國槐生長在鋼筋水泥、高樓大廈的空隙,在干旱與嚴寒里堅強挺立在大街小巷,默默吐綠納涼,多么像城市的環衛清潔工等普通勞動者及其精神與意志。(3)語言運用方面:可仿照“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寫景狀物,仿寫雪地捕鳥的動詞進行摹寫人物的活動,更可仿照《社戲》中情景交融,調動各種感官進行景物描寫等。語文課文給我們提供了指導學生寫作的豐富資源。
下面以語文課文為范例,主要談一談指導學生怎樣布局謀篇:
(1)日記式。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子送別情節,《社戲》中看社戲的經過、見聞、感受?!蹲8!分姓鞂Α白8!钡臄⑹雒鑼懞透惺艿?。是采用寫日記綴連的方式構建全文,也是最簡潔的一種布局方法。
(2)鏡頭式。如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等。這是一種高效的布局方式,優點是不受時間、地點、場景的限制,圍繞緊扣主題進行整合、組合。
(3)散總式。如茅盾《白楊禮贊》、朱自清《春》等。這種方法是圍繞一個中心在數個點上進行鋪排,發散。每一個點都有其精美,數個點連成一體就是一篇精美散文。
(4)書信式。仿照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以書信的形式寫作文,顯得自由靈活,真實感人,適合親情、友情類作文
(5)短劇式。在有限的篇幅里突出矛盾沖突。
(6)創編式。將原文創新改編,生發新意等。
課后練習、教輔資料(配套練習)既可當作閱讀教學的訓練、基礎知識的訓練,更可當作學生寫作的寶庫。如每一個“我的創作室”的提示資料,“美文選讀”中的美文,甚至所選閱讀片段都可作為學生寫作的借鑒。
以人教版七年級(下)配套練習為例,其一,對比理清。題目有:“生活中的花”“點燃心靈的火花”,這兩個題目都應該寫有意義的人和事,而“點燃心靈的火花”側重寫一個人,一件事,一句話,使人感動,受到強烈的心靈震撼,使人受到教育和啟迪,選材選最熟悉的如課本中剛剛學過的鄧稼先、貝多芬的事跡、品質、精神及給我們的啟迪和激勵。“生活中的花”卻應該選擇生活中的事。將所有的題目比照,分析,歸納,充滿激情,指導點撥,使學生對各類題目從內容形式上有較好的了解掌握,進行寫作。
其二,更要指導將此篇作文資料、寫法遷移到另外一篇,或統一資料在不同題目中的多角度利用,并且是恰如其分地利用。
其三,要指導學生在話題作文中充分利用所給的材料分析寫作,使學生不但學會引用其美好語言還要在習作過程中時時閱讀話題材料,以免跑題,偏題,還要學會在沒法寫下去時再去閱讀話題材料,有可能就會靈感產生一揮而就。
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后再課堂討論使學生明晰主題、寫作思路之后,再進行必要的細節片段訓練。如精彩瞬間——抓住“精彩”的一瞬間;習慣——養成了一個好生活、學習習慣及其意義與作用;選擇——人生、理想、真、善、美(討論、舉例)。
優秀作文從立意、選材、語言運用等方面都貼近中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容易接受。要指導學生不但要抄錄記憶積累語言,還要指導學生借鑒其布局謀篇的構思,如首尾呼應、過渡照應、中心突出等。更要指導學生選題審題,對照各類相同或相近的題目加以篩選:確定主題,構思層次,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寫不出就尋找優秀作文選中相似題目去借鑒,再去創新,當然這不是簡單地仿寫,而是要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形式上更應靈活創新,不拘一格。
這里主要談一談結合學習優秀作文選指導學生選材:(1)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實感。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別人的,只要進行一下符合社會生活實際的藝術加工,就可以成為我們很好的材料。(2)書面材料??梢允俏覀兯催^的所有書籍,包括課本、作文書,報刊等,可以是語言材料,也可以是事件材料。(3)影視材料。可以是影視作品,也可以是電視節目中所提到的真人真事。
選擇材料一定要表現主題。選材不要過于狹窄,如不要一提“幸?!本拖氲匠缘煤茫┑妹赖取8鼞氲叫撵`感受的幸福,精神層面的幸福,社會、國家、民族的幸福等。
更要學會提煉材料。首先要善于變一般為典型。要學會藝術加工的能力,學會把很多人身上的事和品行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把很多天的事集中在一天,讓作文中的人物變成典型人物,作文中的事件變成典型事件。魯迅說:“雜取眾人,合成一個”。如寫《我崇拜的人》,就可以把好幾個人的先進感人事跡、優秀品質寫在一個人身上,然后在敘事中穿插描寫、抒情和議論,學會深化主題和升華情感,使人物形象變單薄為豐厚。善于把材料由淺入深地組織起來,增加文章的層次感,使主題思想變膚淺為深厚。
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用激情點燃心靈的火花,誘導學生參與討論寫作,大到選材構思布局,小到語言的運用,如哪一段用細膩生動的描寫,怎樣運用概括準確簡練的語言歸納出所給資料的重點內容從而引出論點等,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有針對性地與學生互動指導探究。
如指導寫《五一節見聞》,學生討論后明確要突出是勞動者的節日,勞動者還應該包括:工程師、工地指揮長、科研工作者等各行各業的工作者,是這些勞動者創造了財富,光榮屬于勞動者,勞動者使“中國制造”享譽全球并努力變為中國創造。討論時有的同學寫道:“在高鐵的建設工地,在繁忙的港口,在隆隆的機器旁,在廣闊無垠的田野里,到處都有勞動者在辛勤工作,揮汗如雨”這是“面”,“點”就要既寫城市見聞又要寫農村見聞。指導學生點面結合敘寫,并有點睛畫龍式的抒情議論。如有的學生在《記一次有意義的勞動》中寫道:“這次勞動使我體驗了勞動者的辛苦與勞累,使我受到了心靈與體魄的洗禮,鍛煉了我們克服困難的意志和勇氣,使我深深地懂得了讀書以外還有更重要的——強健的體魄、自食其力的能力?!苯虒W實踐告訴我們,要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指導學生善于觀察事物,抓住靈感,精彩摹寫,貼近生活,抒發情感,發表議論。
要堅持不懈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第一,長期積累語言和材料。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日記本里還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好詞好句,好的文章中好的段落進行摘抄,日積月累日益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學生的文學興趣和鑒賞水平。第二,訓練工整整潔的良好書寫。第三,要經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和邏輯推理的能力,由此及彼,合理聯想推理,靈感的閃現,才能寫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文章。第四,要有先構思后行文,有時有必要寫出寫作提綱。
把網絡運用于作文教學,以網絡為寫作環境,利用網絡資源的多樣性、靈活的交互性、教學反饋的實時性等特點,進行作文教學。有效利用網絡資源豐富學生作文素材,拓寬學生知識層面,開闊學生寫作思路,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培養學生作文能力。
(1)借助網絡豐富資源進行寫作練習。在平常的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選材構思,教師口頭的講解,不僅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而且會讓學生聽得厭煩,收效甚微。運用繽紛的網絡環境,“圖”“文”“聲”“像”并茂的視聽,為學生提供生動、豐富、鮮活的作文素材,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比如圍繞一個主題、一種體裁,或同一語言風格的文章,搜集相關信息資料,進行創新寫作。
(2)運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作文訓練,讓學生獲取更多的選擇與更多的思考空間。學生在同一時間與空間里能夠選擇表達的內容和觀點。選擇的空間比較自由,更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參與表現的積極性。借助網絡平臺,進行互評作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潑自由的氣氛中,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文章的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