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產”、“城”、“人”融合協調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到2025年,全省經濟總量力爭達到全國中位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大幅提高。現代產業體系框架基本形成,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加快,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元素更加豐富,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優勢更加凸顯,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建設旅游強省,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提升,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現代水網建設全面提速,基本消除工程性缺水瓶頸,基本消除區域性、大面積干旱,經濟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民族自治地方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態美、環境美、城市美、鄉村美、山水美、人文美成為普遍形態。
改革開放水平明顯提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面向南亞東南亞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服務中心、人文交流中心作用有效發揮,國際產能合作邁上新臺階,面向南亞東南亞大通道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交通、能源、數字、物流國際樞紐基本建成,對中南半島的開放合作全面深化,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平臺成為我省對外合作主要載體,云南在我國參與南亞東南亞多雙邊區域合作機制中主體省份地位全面確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牢固,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法治素養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文化產業取得新發展,民族優秀文化更加繁榮發展,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社會更加文明進步。
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行政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社會治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御水平明顯提升,數字化邊境防控體系基本形成,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