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成,李泳波,陶金柱,彭永仙,陳齊斌
(1.云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云南昆明 650201;2.元謀縣農產品質量檢測站,云南 元謀 651399)
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產業振興,推進質量興農和綠色興農,提高農業綠色化、優質化和品牌化水平,是實現農業產業振興的必然要求。元謀縣是云南乃至全國重要的冬早蔬菜生產基地,冬早蔬菜產業從1977至今,歷經40余年發展,已成為當地的重要支柱產業。云南省元謀縣冬早蔬菜具有氣候優勢,在種植規模、品質等方面也初步形成品牌優勢,冬早蔬菜產業已成為元謀縣重要的經濟支柱;但當前仍然存在多元化種植主導品牌優勢不突出、蔬菜種植品質不穩定等問題,如何圍繞蔬菜產業實際,實現高質量發展,是關乎當地經濟與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和鄉村振興的大事。
元謀縣位于滇中北部,地處金沙江流域干熱河谷區,降雨量少,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資源豐富,冬春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21.9℃,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651 h,年降雨量612 mm,終年無霜,是云南省重要的冬早蔬菜生產基地,具有“天然溫室”之稱,許多喜溫作物都可在這里進行秋冬反季節露天栽培[1]。同時,交通便利,成昆鐵路、京昆高速、108國道穿境而過,為當地冬早蔬菜的外運提供便利。
元謀縣冬早蔬菜種植面積1.39萬hm2,外銷產量達60余萬t,菜農賣菜收入17.55億元,占全縣年生產總值的1/3以上[2]。同時,全縣冬早蔬菜種植品種多,涵蓋茄果(如番茄、櫻桃番茄、茄子、辣椒等)、瓜果(如黃瓜、西葫蘆、南瓜、苦瓜、冬瓜、絲瓜等)、豆類(如扁豆、無筋豆、毛豆、豇豆、菜豌豆)和洋蔥、牛蒡、鮮食玉米等其他多種類別。2019年云南省“十大名品”蔬菜組評選中,元謀洋蔥、有機甜玉米、牛蒡皆進入名品名單。憑借高品質,元謀蔬菜水果產品不僅暢銷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200多個大、中城市,每年還有3萬多t洋蔥、番茄、菜豆、香蔥等出口到日本、韓國、俄羅斯、歐盟及東南亞各國[3]。元謀縣冬早蔬菜外銷量占云南全省冬春外銷蔬菜總量的1/4。
以番茄為例,農民40余年延續下來的秋冬茬番茄傳統“露天種植”經過一代代繁衍更新,種植配套設施和技術日趨成熟。田間大棚設施技術、先進的農藝栽培技術、節水滴灌技術、有害生物化感引誘和光色等物理綠色防控技術集成逐年普及推廣。近年,元謀縣僅番茄上就推廣使用物理殺蟲燈7400多盞、黃板普及0.53萬hm2、性誘666.7 hm2,生物源、礦物農藥等安全高效農藥品種近百個。此外,2019年,元謀縣在元馬、黃瓜園、平田、物茂、老城等鄉(鎮)還重點建立了番茄標準化生產綠色防控區6個,通過技術集成,形成了品種、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操作規程“四維一體”的標準化生產模式。
“天然溫室”、“中國冬早蔬菜之鄉”、“金沙江畔大菜園”、“掛在成昆線上的大菜籃”、“北壽光、南元謀”,“全國首批100個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生產基地示范縣”、“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縣”、第一批“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云南首批高原特色農業示范縣”、“長江中上游冬春蔬菜重點區域基地縣”等榮譽稱號數不勝數。此外,“元謀蔬菜”集體商標獲國家工商總局注冊;“元謀番茄”獲國家地理性證明商標;5個產品獲“云南名牌”產品稱號;7個商標獲“云南省著名商標”;11個產品獲“云南名牌農產品”認定;2019年,全縣“三品一標”認證110個。有機食品認證22個,全縣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7個,綠色食品(A級)認證51個,全縣蔬菜產業專業合作社266個,規模種植基地、大戶282家,6.7 hm2以上的連片基地面積達3733 hm2,是名副其實的蔬菜種植大縣[4],“綠色、質優”的口碑使得元謀縣冬早蔬菜馳名海內外。
以獲國家地理性商標的“元謀番茄”為例,2017年元謀縣番茄種植面積約為4666.7 hm2,2018年減少到2666.7 hm2,到2019年只有2000 hm2左右,而2019年全縣蔬菜的種植面積為1.39萬hm2,辣椒、黃瓜、菜豆、櫻桃番茄、紫甘藍等多元化品種逐年攀升的種植面積逐步瓦解了老百姓的“翻錢(番茄)”夢,迫使元謀縣蔬菜種植品種出現逐步“單一化”向即刻“多元化”的方向反彈,多年來經過多方努力形成的“元謀番茄”品牌效應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逐年呈現出“頹勢”。
2020年9月,云南省標準化協會公布了《綠色食品 元謀黃瓜生產技術規程》、《綠色食品 元謀番茄生產技術規程》、《綠色食品 元謀菜豆生產技術規程》、《綠色食品 元謀洋蔥生產技術規程》以及《有機食品元謀蔬菜生產技術規程》,這一系列生產技術規程的公布對元謀縣蔬菜實現綠色、有機種植,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直接提供了可行的地方行業生產標準。但目前來看,雖說規模化的種植基地和大戶基本主動依規實行標準化種植,但以小家小戶為主體的分散種植模式仍占主要地位,受農民主觀因素的影響,加上一些地區化肥、農藥的不規范使用,使之種植出來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從而影響了全縣蔬菜標準化生產的提高,進而影響了產品的質量和產業效益提升。
2020年,元謀縣“農業大數據中心”、“智慧農業運用云服務平臺”已正式投入使用,圍繞農業數據采集、數據交換、預處理、數據分析與應用服務等功能,元謀縣農業大數據中心包含了“農業資源與產業一張圖、數字元謀手機應用APP、大數據應用云平臺”等內容,從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為元謀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信息數據支撐,助推元謀縣數字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元謀農業逐步從傳統農業向現代智慧農業過渡,“互聯網+現代農業”、“物聯網+現代農業”、“大數據+現代農業”,“區塊鏈+現代農業”、“人工智能+現代農業”、“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蔬菜生產、交易、服務信息采集”等農業生產與服務方式逐步被部分種植戶接受,但以局部示范和局部推廣應用為主,全縣全局性的農業數字化和種植智慧化還未形成,不少種植戶還是持謹慎態度,生產方式處于傳統與現代共存的狀態。
品牌化是農產品價值提升的重要途徑,元謀蔬菜應繼續以熱區優勢農業和以冬早蔬菜為重點,鼓勵支持企業和農戶依標生產,農業部門繼續做好技術服務和農產品安全檢測,以質量安全為前提做好品質提升和品牌樹立與維護。持續加大做好“三品一標”的認證,把元謀縣蔬菜推向市場準入門檻較高的沿海城市。以“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等項目支撐為依托持續加大名特優蔬菜產品的開發力度。提高農戶的品牌意識,培育知名品牌,持續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元謀蔬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做好“智慧農業”的運用、推廣、普及,以獨特的地理和區位優勢為前提,把元謀縣打造成一個現代農業生產、管理和營銷的實踐、示范和科普基地,在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方面成為引領全省和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樣板。讓元謀縣不僅成為一個農產品高產優質生產區,也成為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新科技技術集成應用的科普區和示范縣。
整體上要做好蔬菜產業發展和休閑與鄉村旅游發展之間協同局面的規劃,產業發展與景觀建設相協同,包括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等新技術集成的科普區和科技縣等內涵建設在內的各要素整合,形成點線面的整體布局,促成農業休閑旅游對外界強烈的吸引力。在加大各要素整合進行內涵建設的同時,要注意做好對外宣傳,加強元謀熱區農業發展資源優勢與科普和休閑旅游農業市場的有機融合,做好農業科普與旅游市場培育,提高元謀蔬菜產業發展的綜合效益。政府應優化政策環境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出臺更多傾向于“生態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新型經營主體的政策措施,引導扶持農業種植大戶和基地發展農業標準化種植、果蔬采摘、旅游休閑觀光、科普培訓展示等復合型農莊,帶動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元謀縣農業的亮點目前還處于區域和局部層面,要全縣推進整體做強做大則需要更多的項目落地和資金投入,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方面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大力引進以主導品牌為主的蔬菜精深加工企業,通過對蔬菜精深加工企業采取稅收上優惠、資金上扶持、政策上傾斜等措施,幫助企業解決用工、用水、用地等難題,吸引一批資金雄厚、經營管理先進的蔬菜深加工企業到元謀發展,通過“引進來”的方式提升蔬菜產業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形成“基地+農戶+超市”、“基地+農戶+批發市場”的主導品牌“訂單農業”銷售模式,利用“社交電商”、“線上直播”、“O2O模式”等線上銷售渠道,開設以元謀縣農特產品銷售為主的各類網店,通過同天貓、淘寶、京東等平臺合作,以現代網絡營銷等多種方式使元謀蔬菜千方百計“走出去”,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服務體系,減少中間環節流通,突出主導品牌優勢,做大做強主導品牌產業,提高農民收入。另外豐富和擴大“訂單農業”渠道,并以相關的大數據為依據,指導農戶科學合理種植,克服農戶豐產不豐收(入)的困境,避免挫傷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維護群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