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齊齊哈爾大學,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我國是養殖生產大國,在我國的農業經濟中,養殖業占據了主要的支柱產業,但是現階段,我國養殖戶的質量良莠不齊,尤其是關于野生動物并未有嚴格的條例規范,加之養殖業受疫情的影響頗為嚴重,為了更好地規范我國的養殖業,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野生動物進行分類管理,嚴格規范禁食野生動物的管理范圍。《通知》出臺的主要目的是對野生動物做出了明文規定,分類了禁食野生動物,對我國養殖戶進行指導,指出了經營的方向,要求養殖戶有效地且有秩序地進行轉產轉型,合法合規地進行經營,杜絕飼養禁食野生動物,加快速度建設現代養殖業,以大局出發,調整我國的農業結構,從而保障人民的健康飲食,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在《通知》中從五個不同方向的內容,指出了規范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的范圍,一是明確規定了禁食野生動物的范圍。禁食野生動物的范圍規范早在之前的全國代表大會的會議中已經發布了。禁食野生動物的范圍是指養殖或者是食用不在畜禽范圍內的野生動物,這里的野生動物僅僅只是指代陸地上生存的野生動物,而不包含水里生活的野生動物。而且在《通知》中還排除了另外五種用于其他目的的陸生野生動物,有用于科學研究的,有用于展覽觀賞的,有用于藥用的,或用于保護繁育的以及當做寵物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不包含在內。對禁食野生動物進行嚴格的規范,有利于打擊非法野生動物的交易行為,改掉居民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改善居民的不良飲食行為,不但避免了出現濫殺無辜,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命安全,維護生態的平衡,而且能有效地避免出現大范圍地病毒感染,有效控制公共衛生的風險,保障了國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是對養殖禁食野生動物的養殖戶進行積極地指導,幫助其有效地進行轉產。在《通知》中,指出了要求在年底禁食野生動物的養殖戶要停止一切相關的養殖活動,并且按照相關的規定將其養殖的禁食野生動物做好處理工作。具體的禁食野生動物種類有45種野生動物,包括竹鼠、果子貍、豪豬、草兔、東北兔、狍、金環蛇等野生動物,在《通知》中有詳細的附表。對于用于科學研究,為了種源需求且不是用于食用目的,需要適量保留養殖的禁食野生動物,要按照相關的程序進行上報,說明保留的目的和之后的工作方向方可進行飼養。
三是對于準許養殖的禁食野生動物要按照要求,加強規范化地管理,避免出現違規違法的現象。允許養殖的禁食野生動物有19種不同類型的野生動物,在《通知》中的附表二有詳細的說明。基于此,各相關的部門要按照政策的規定,合理地制定管理禁食野生動物的養殖措施,規范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加強政策的指導,增加相關的養殖服務,不僅對養殖戶實行嚴格的日常監督管理,而且還要為養殖戶提供養殖技術的培訓,加強防疫檢疫工作的落實。
針對《通知》中提及的五項內容,各地區要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落實好工作,切實按照相關要求,嚴格做好規范禁食野生動物的分類和管理工作,基于政策內容,提出了三點落實工作內容:一是按照《通知》的內容,落實禁食野生動物的后續工作,對禁食野生動物嚴格進行分類管理。迅速對新政策新規定進行解讀,準備把握政策中的要點,加強各相關部門的培訓,要嚴格按照新政策新規定執行工作,規范禁食野生動物的分類。保障透徹且準確地理解政策的內容,做好相關的業務培訓工作,確保能準確地落實政策中的工作事項,積極和禁食野生動物的養殖戶進行有效溝通,了解養殖戶的需求,清楚知道養殖戶所遇的難題,及時解答養殖戶的疑慮,避免養殖戶對政策出現誤解,造成不良的后果。把握輿情的動向,防范于未然,保障政策落實到位。
在落實禁食野生動物養殖戶的工作中,首先要落實處置和補償工作,基于政策給養殖戶帶來了經濟損失,導致了養殖戶失去了賴以生存的事業,因此政府在安撫養殖戶情緒的同時,也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幫助養殖戶渡過難關。其中補償金額要充足,杜絕出現“空頭支票”的現象,要給予養殖戶心理上的撫慰,避免出現不理解政策的要求,造成誤解,產生矛盾,而且要簡化補償金額的發放程序,及時給養殖戶發放補償金額,在經濟上及時給予幫助,緩解養殖戶的經濟負擔。還要優先處理好貧困戶的補償工作,積極指導和幫助其進行調整,轉變生產經營的方向。其次,要積極引導養殖進行轉產轉業,可以是轉變養殖動物的用途,政府部門要幫助養殖戶和各個行業企業或單位對接,實現轉變養殖動物的用途,養殖動物不再是用于食用,而是向觀賞、研究、藥用、種源供應或生物制品等其他的目的轉變。輔助養殖戶更換養殖動物的種類,促進養殖設施設備的再利用,避免出現更大的經濟損失,有秩序地進行轉業工作。最后是加強對已停止養殖活動的養殖戶的管理,給予政策的支持幫扶,讓其參與就業培訓、創業扶持等,以戶為單位,根據實際的情況,制訂合理的幫扶方案,防止出現返貧致貧的想象出現。鼓勵養殖戶另外尋求出路,可將養殖業轉變成種植業,提供技術上的幫助,加強培訓,成就另一番事業。另外,對于許可養殖的禁食野生動物則要加強養殖的監督和管理,做好動物防疫工作,避免出現疫情。
二是加強野外的巡護工作,強化野生動物的保護,加大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各地要按照《通知》的相關政策要求,積極推動各地區政府落實工作,對禁食野生動物的分類管理工作實行責任制,分配好各部門的工作,建立健全的分類管理體系,可以在野生動物的主要活動區域、遷徙通道和棲息地等地方加強巡護,并且建立起責任區,將野生動物的管理工作細分,劃分責任區,明確責任人,落實責任制度,管理好野生動物。加強建立重點物種的保護工程,推進野生動物科研基地的建設。在各地區的邊界范圍,要建立起健全的跨地區管理體系,避免出現管理盲區,定期進行各地區的消息匯總,共同管理野生動物,共享工作經驗,加強地區的聯合工作,加強野生動物的保護宣傳,嚴格執法。其次是要嚴格管控獵殺、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嚴厲打擊野生動物的市場交易,加強對野生動物源頭的獵捕、中間的流通以及末端的利用等各個環節的監督和管理工作。各部門間要相互配合,加強溝通交流,協調工作細則,有效地預防獵殺、捕殺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并且對農貿市場、食品加工以及餐飲等重點場所進行監督檢查,防治野生動物流入市場,遏制源頭。此外還要嚴格打擊非法人工繁育、購買、出售、獵捕等違法行為,禁止使用毒藥殺害野生動物,或用網捕殺野生動物,加強對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公安機關等部門也要加強對野生動物的捕殺獵殺違法行為的懲治,加大對非法收購、叛賣運輸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用法律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最后是要對野生動物實行監測,掌握野生動物的生長狀況,了解野生動物的遷徙途徑,控制野生動物的疫病發展,落實疫源疫病的監測工作,合理布局監測站點,加強對野生動物的巡查,及時做好野生動物疫病的防控。
三是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提高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各地區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宣傳,可以是組織各種類型的線下宣傳展示活動,也可以借助報紙、新聞媒體和微信等各種類型的媒體,大肆宣傳野生動物的保護,播放野生動物的保護宣傳影片,或者在農村懸掛野生動物保護橫幅,以及向民眾發放宣傳的小冊子,從各個方面來加強民眾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尤其是要加強對偏遠山區的宣傳教育。基于偏遠山區的經濟較落后,思想也較保守,部分地區仍舊沿襲舊的陋習,吃食野生動物,對于該地區要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思想的建立。拒絕食用野生動物,購買野生動物制品,從自身做起,從源頭上扼殺野生動物的交易。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健全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特別是對食用野生動物的制約,杜絕源頭的出現,方可避免獵殺捕殺的行為出現。提倡自然和人類共存的理念,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加強宣傳人類和動物共存的觀念,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從而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鼓勵民眾通過發行野生動物的美,形成自主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堅決抵制食用野生動物,營造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的良好氛圍。
總而言之,《通知》的出臺有利于我國規范野生動物的管理,對野生動物做出了明文規定,規范了禁食野生動物的市場,同時對禁食野生動物養殖戶的發展方向做出了積極是引導,促使其有效地進行轉產轉業,進行合法地經營,加快我國野生動物養殖業類型的轉變,從而改變民眾的飲食習慣,保障了民眾的身體健康,發展自然和人類共存的理念,增強民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保護野生動物的品種,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