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李華
(九江市同文中學,江西 九江 332000)
學界對生命教育內涵的定義各有不同,但對生命價值的最終目標有著近乎一致的認同:使受教育者認識生命,從而尊重生命,悅納、珍惜生命;幫助獨立個體發現并實現其生命價值,從而提高生命的質量。
人類個體的成長有其特定的生活環境,包括社會和自然。在社會中,我們能夠接觸到和自己表現形式相同或者相近的生命,即其他人類個體生命;在自然中,我們還會接觸到和自我表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有較大差異的生命形態,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
每個生命都來之不易,面對周圍環境的不確定性又是那么脆弱易逝,因此尊重、敬畏生命首先要從自我出發,保障自我生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教育是人類社會獨有的生活方式,因此最終的落腳點還在人類的生命質量。人類同其他物種的最大區別在于人類能夠思考、有思想,而人類思考一個看似遙遠但很現實的終極問題是“人為什么活著”。對于這個問題,人們給出的回答要點是“人生價值”。而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是人生價值的兩個組成部分。人生價值不必區分大小、先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所在,明確自我的生命價值的人是幸福的人。生命教育的最終目標正是幫助個體追尋這種幸福,在這個過程中提高生命的質量。生命教育是一種幫助人類認識、尊重一切生命,珍惜、悅納自我生命,發現、實現生命價值的教育活動。
語文是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語文課堂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面貌。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一個認識還不全面的時期,需要一個領路人帶領他們走向世界、感受世界,由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高中語文教育承上啟下,一方面以初中、小學甚至更早階段的語文教育為基石強化語文學科的教育;另一方面為大學階段的語文教育甚至是無處不在的語言文字運用、人際交流交往方面做準備。在當前時代背景下,除了語文課程外,學生還要面對數學和英語,以及在分科中理科主修的理化生、文科主修的政史地等學科門類,而這些學科的資料大多是通過語言文字記錄下來的。
教育理念是關于教育方法的觀念,指導教學方式的選擇,具體的表現是在教學探索和實踐中形成的,教育主體對教育宗旨、原則的主觀要求,以及教育理想的理性認識。許多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語文教育新理念進行了不同的概括,并且隨著時間的推進,不斷加入新的時代元素。
不管是教育大討論初期的新理念,還是逐漸發展更新后的語文教育新理念,從大討論伊始,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步確立并且愈加顯著,“育人”“以人為本”“學生主體”正是生命教育的要求。
語文新課標重申了語文教育新理念中“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觀點,重點在對“人文性”的重拾;強調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科學和思想道德素質,發展語文應用能力和審美探究能力,夯實終身學習和個性發展的基礎;以培養擔責任、富愛心、有個性的人為實踐目標。其中,重拾“人文性”的核心精神是重視人格、關懷人性和弘揚人的情感價值;提高個人素養的表現是富含民族感情,注重文化傳承,認識自我,培養審美意識,提高創造能力;教育實踐的關鍵是反對單純強調技術層面因素的功利主義傾向,注重人的尊嚴和生命體驗。
從語文新課標的內容,可以發現,它蘊含著豐富的生命價值和意義:將生命的價值取向作為立足點,關注生命個體的發展,順應生命的獨特發展;明確了語文的育人功能,推動學生的生命成長和提升人生價值,推進生命的完整發展。
高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事實上,生命是一個無所不在的話題,教材課文是由有生命的人創作出來的,是生命體的思考結果,因此字里行間充斥著生命的氣息。
1.開闊視野,展現宇宙的無限時空。新聞《飛向太空的航程》報道了中國航天之路上的重要歷史時刻——神舟五號升入太空的瞬間,并以時間為順序,回顧了中國人長達半世紀之久的航天逐夢。《宇宙的未來》以科學家的見解,從可見物質談到暗物質,從成熟的理論談到科學假說。這些課文引領我們感受超出日常生活范圍的無限時空,體會到在廣袤的宇宙時空中人類和動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是一種多么令人驚奇的存在,生命是如此珍貴,我們要細心地守護生命的延續,讓它在宇宙時空中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2.安靜思考,探索生命存在的意義。帕斯卡爾在《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中說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所以雖然他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卻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這段話可以說是語文教材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我們需要不斷思考。
3.回歸現實,觸摸生命存在的細節。高中語文教材具有鮮明的“人的生命”因素,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只是高中語文教育的一部分,人教版的教材中還有選修教材、閱讀材料、推薦閱讀書目等,這些為必修教材提供了有益的補充,同時包含著更多關于生命教育的話題。
課文中展現的是積極正面的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價值觀,但也有些課文中的人物或作者命運會對學生的價值觀造成負面的影響。教師要仔細探尋課文中的生命要素,并用批判的態度對待課文的文學性、藝術性,幫助學生建立并鞏固理性的價值觀。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培養有社會責任感、關愛他人和社會、有豐富個性的人的語文教育實踐目標,是對語文教育新理念的繼承;作為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新課標是推動語文教育新理念具象化的指導依據,因此在新課標中能夠深入地探尋語文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契合點。
語文教材是開展語文課程的依據之一,也是實現生命教育在語文教育中滲透的重要依托。不管是生命教育還是語文教育都內容廣泛、話題眾多,教材作為一種實體化的工具,總結出一些主題并精選其中的一些優秀材料,為學習和教學提供了立足點,學生和教師可以以此為圓心,不斷豐富對自己學習和教學有益的內容。高中語文教材中含有的生命元素也是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基礎素材。
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具有優勢,但也要處理好語文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主次關系。語文應該始終是教育的主要內容,生命教育是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不經意地或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方式流露出來,不能在整個語文教育過程中過分強調生命教育,否則將喧賓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