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凌霜
(江蘇師范大學附屬學校,江蘇 徐州 221100)
教學改革不是天馬行空,而是要腳踏實地,尊重學科規律,堅持以學生掌握知識為主,從趣味性教學為輔的原則。小學數學在學習內容上具有抽象性的特點,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概括總結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數學又具有系統性和漸進性,注重基礎,環環相扣。小學數學的學習方式具有探索性,鼓勵學生自行探索,發現規律,總結公式。如何根據這些特點,建立科學的學科教學模式,是教學改革需要重視的方面。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到三點:一是要使課堂有趣味性;二是游戲活動項目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讓學生有深度探究的可能;三是能夠通過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反推教材內核。趣味課程的開發設計,要以達成這三點要求為目標。
為了提升數學課堂的綜合性,重中之重還是要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不能舍本逐末,過分追求課堂的活躍性而放棄了教學的嚴謹性,要做到二者結合,用最少的時間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而后開展游戲活動。怎么做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保持學習的興趣,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依賴于教師工作經驗的積累,還要使用正確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認識和比較大數時,教師先為學生講解大數的基本知識、基本解題方法和技巧,再根據課本內容,設計了一個小游戲,由此做到忠于課本,為學生打好基礎。接著引導學生進入創設的情境——在1~100這些數字里,有個數字是壞蛋,需要學生一起把它找出來,當有人念出這個數,就算找到了,如果猜到別的數,教師會告訴大家這兩個數誰大誰小。
接著,教師從1~100中任意挑出一個數,寫在便簽紙上,壓在今天準備的獎品下面,作為“罪犯”,讓學生來輪流猜一猜。學生A說10,教師說太小了,并在黑板上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寫上>10;學生B說70,教師答又大了,并在黑板上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寫上<70。學生通過不斷嘗試,不斷縮小范圍,很容易就會猜出正確的答案。最終學生成功抓住“罪犯”。這時教師要給予鼓勵,形成正向激勵。
游戲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熟練掌握數的比較,感受了“放縮思想”的應用。這種簡單的游戲模式,還可以套用在許多其他知識點上。學生在舉一反三的同時,教師也可以由小及大,提升教學效果。
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較強,極有利于培養其對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是人們在探索事物之后所產生的主觀認識。小學階段學生的性格大多比較活潑,數學游戲化教學的開展,有效地調和了數學枯燥乏味的缺點,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和形式總是會有極大的積極性。一旦產生正面的情緒體驗后,就會形成一種正向的循環。興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擁有堅定的信念,樹立遠大的理想,最終成為一個棟梁之材。
目前,中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教師培育并激發其學習興趣,可使其熱情飽滿地投入學習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每個孩子來說,這都是受益終身的。教師通過開展各類數學教學游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各類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這一終極目標。
為了提升學生對于數學核心思想的綜合歸納能力,教師需要創造性地設計多元化的游戲活動,為學生打造個性化的教學情境,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小學生店鋪”這一實踐活動,由教師準備各種面值的班級貨幣,在學生認識具體的錢幣之后,用班級貨幣進行模擬交易,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應用。對于學生要“交易”的物品,教師可以幫助其進行定價,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生活中貨幣的大小。標價后,教師發給學生一定的“本金”,讓學生自由買賣,誰最后賺的錢最多,誰就獲得“班級小富翁”稱號。這樣的課堂游戲注重實踐性和教學藝術性,將生活場景與課本融合。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知識素養,加強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還變相地提升了學生的情商和財商,可謂一舉多得。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天性活潑,對游戲本身就能產生興趣,教師只需合理地引導,便能取得極好的效果。因此,為了更好地完善低年級趣味化數學教學,讓學生寓樂于學,我們還可以適當地使用互聯網手段。在課后,由教師搭建平臺,給家長一個陪伴孩子學習的可能,使用家長的手機,登錄各類學習軟件,進行游戲化教學。
互聯網教學的好處在于,可以用學生喜愛的動畫故事來呈現舊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練習題轉變為學生喜愛的親子游戲,使學生在與父母的互動中,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這也是建立和諧親子關系的寶貴機會。在“玩”中完成學習任務,獲取知識;在“學”中親子互動,促進親子關系,更好地實現當今新課標所提出的素質教育辦學理念。
然而,電子產品對小學生仍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個別學生甚至會在課堂上,在書桌下偷偷玩手機,或借著查資料的名義,偷偷玩游戲。因此,教師在課上要及時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并與家長及時溝通,“家校共建”一道安全線,避免孩子“玩物喪志”,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
雖然多元化的游戲教學氛圍輕松活潑,但還是要注意課堂紀律。教師在正式教學過程中,面對破壞紀律、隨意交頭接耳的學生,必須直接提出批評,幫助其養成良好的上課行為與習慣。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適時暫停課堂,用輕松詼諧的方式向學生提出善意的提醒:“大家看,某某同學說話是不是破壞了課堂氣氛,打斷了我們的游戲呢?教師的批評有沒有道理?等下我們就讓他來第一個嘗試!”掌握說話的藝術和分寸,在不打壓學生課堂積極性的同時,還要小小地施以懲戒,有效地維護課堂秩序。
總之,一堂富有趣味的小學數學課,應是學生在掌握知識點后,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可實操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的藝術性和魅力。最后,通過活動引發學生思考,由淺入深,由課堂到生活。由此可見,數學課堂游戲化教學的優點極其顯著,通過“數學課堂游戲”,學生能在“玩中學,學中思,思后做”。游戲化課堂將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模式,打通教學活動和學習結果之間的通道,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融會貫通的能力,可以較好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能在生活中實踐應用,提升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