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駿
(上海市松江區九亭醫院 骨科,上海 松江 201100)
目前隨著工業及交通的迅速發展,發生皮膚損傷的患者越來越多[1],手掌皮膚逆行撕脫傷大多是機器及機器皮帶的絞傷,常造成較大面積的撕脫損傷,而手掌側皮膚角質層較厚且皮下的血管較細小,在撕脫傷后容易造成皮膚的壞死,發生在通常需要有效的處理以確保創面的恢復,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有研究者提出在進行原位植皮修復的過程中應用負壓封閉引流術(VSD),提高治療的效率,在臨床中由于撕脫的皮膚面積較大,在皮下難以找到可吻合的血管,因此對于這類患者植皮后皮膚的存活率較低,在治療中較為困難。為了進一步證實原位植皮聯合負壓封閉引流術應用于無血管吻合患者的臨床療效,研究該路徑的具體價值,選取32 例患者進行了研究,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經過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選擇從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手掌皮膚逆行撕脫傷患者共計32例作為這次實驗的研究對象,把這些患者分成2組:實驗組共有16 例患者,其中男患者有8 例,女患者8 例,平均年齡是(29.93±3.14) 歲,手掌撕脫面積平均(7.38±1.26) cm2;對照組共有16 例,其中男患者9 例,女患者有7 例,平均年齡是(28.89±3.64) 歲。手掌撕脫面積平均(7.43±1.32) cm2;所有患者中,有4 例合并肌腱損傷、5 例合并開放性骨折,2 組患者年齡、性別以及病程構成等基線資料對比,沒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對照組患者首先進行原位植皮,首先進行臂叢麻醉,待麻醉起作用后,首先用生理鹽水及雙氧水沖洗傷口,隨后用0.1%的碘伏消毒盒,止血帶止血,首先對創緣進行處理,清除創面內的壞死組織及污染物,隨后用生理鹽水、碘伏進行沖洗,評估患者肌腱、指骨及血管神經的損傷狀況,首先處理骨折,將患者的手掌側撕脫皮膚充分剪下,作為全厚皮片,隨后原位縫合于手掌,開一小口,防止引流管,定期進行局部換藥。實驗組術后聯合進行負壓封閉引流,徹底清創后先使用相應形狀和大小的威克傷(Vacuseal)材料覆蓋創面,然后采用生物透性膜封閉整個創面,連接負壓源,調節40~60kPa,整個治療過程要保證無菌操作。囑咐患者遵從醫囑,并時刻與家屬溝通,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功能鍛煉,及時觀察敷料外形,引流管的管型,確保密閉的負壓的引流系統是否有效的形成,及時檢查是否有引流管漏氣,折疊,阻塞等,予以合理功能鍛煉指導,持續負壓引流約7d。
三、觀察指標以及評價標準 統計2 組患者的術后創面愈合時間及兩點分辨覺距離。并統計兩組皮膚存活率及手術效果優良率,若患者術后撕脫皮膚柔軟、疤痕增生不明顯、兩點分辨覺較好則判定為優良。
四、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實驗數據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相應的處理,計量資料表示形式是(±s),用t-test,計數資料選取卡方檢驗。P<0.05 時差異在統計學上有意義。
結 果一、不同組患者康復效果相關指標的比較 經過完善的手術治療后,實驗組患者術后開始活動時間、創面愈合的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見表1。
表1 2 組患者康復效果相關指標的對比(±s)
組別 例數 創面愈合時間(d) 兩點辨別覺距離(mm)對照組 16 13.55±2.93 10.54±2.77實驗組 16 7.54±2.86 7.54±2.15
二、不同組患者皮膚存活及手術效果的比較經過完善的手術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皮膚存活及手術效果的優良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組患者皮膚存活及手術效果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皮膚存活率(%) 手術效果優良率(%)對照組 16 12(75.00) 14(87.50)實驗組 16 14(87.50) 16(100.00)
討 論手掌撕脫傷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手創傷疾病,大多由于外傷導致[2]。手掌側皮膚的特點為移動度小、有彈性、角質層較厚,皮下纖維連接緊密,在機械皮帶等作用下聯合手部回抽可造成手掌皮膚的逆行撕脫,且臨床上多為無吻合血管的撕脫,因此需要及時有效的治療。當今顯微外科技術不斷發展,目前多應用顯微縫合進行皮下靜脈吻合,即可恢復有效回流[3],依靠撕脫遠端少量動脈維持血供,因此可大大提高植皮的存活率,此外有研究表明,對于撕脫面積較大的情況,缺乏可吻合的皮下靜脈,只能采取傳統的植皮打包加壓術,但由于加壓不均勻,進而造成皮下積血積液,因此容易出現較大面積的壞死[4],嚴重影響的治療的效果,而進行原位植皮聯合負壓封閉引流處理,其可利用引流造成局部皮膚與周圍組織產生壓力差,進而促進局部毛細血管的開放,恢復創面的血流,同時可以及時引流皮下的滲血滲液,避免皮下血腫,同時可起到預防感染、促進細胞增殖及創面膠原纖維的合成[5],充分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保障了全厚皮片表面的壓力均勻,進而增加了植皮的存活率,同時維持了皮片的厚度并保證了手部的外觀,降低了患者更換敷料的次數[6],有利于縮短治療的時間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有效改善局部水腫的情況,其大幅度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7]。本次研究之中,干預后,實驗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及兩點分辨覺距離低于對照組患者,此外皮膚存活率及手術優良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表明該方式手術效果客觀。
綜上所述,對手掌逆行撕脫傷的患者進行原位植皮聯合負壓封閉引流處理,可以促進創面愈合及康復,與傳統方式比較,更加安全高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