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茜(江蘇:昆山市張浦震陽實驗學校)
數感和語感、樂感、方向感等類似,是一種基本的素養。良好的數感可以幫助人們“量化”生活,自覺地將實際問題與數學結合起來。而估算能力的養成是發展良好數感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估算內容,系統化地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數感是一種重要的數學素養,是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用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對學生解決生活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估算能力的養成是發展數感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有計劃地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豐富他們的估算方法,提升其估算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估算品質,從而提升其數感。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實際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精確計算結果,只需要估算就可以,因為估算更簡便也更快速。但是現在很多學生缺乏生活體驗,缺少對估算優越性的體會,感受不到估算的實際價值,所以很少主動使用估算。作為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將估算滲透在自己的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感受估算的意義,提高使用意識,初步建立自己的數感。
例如,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學校組織三年級學生開展愛國教育觀影活動,電影院一個放映廳有18 排座位,每排29 個,三年級610 名同學一個放映廳夠坐嗎?在這里,我開展比一比競賽,看誰能又快又對地判斷。有了比賽動力,學生們特別積極,很快就有舉手搶著要回答的。我請最快舉手的學生說一說怎么能這么快得出結論。他的辦法是要贏過別人,列豎式肯定慢了,他是通過估計的辦法,把18 看作20,29 看作30,18×29 就看成20×30,算出來是600,因為18<20、29<30,所以相乘后座位數小于600,三年級學生坐不下。
經過他的介紹,一些反應慢的同學恍然大悟。在這個碰撞中,大家都深刻體會到很多時候解決問題并不需要精確計算,只要能判斷出結果,估算的辦法是特別方便的。它能提高解題的效率,降低解題的難度,使一些復雜問題變得簡單。這樣的優越性體驗讓學生感受到估算是一種非常有用的策略,在今后碰到問題時也會主動嘗試使用估算來解決,加深了運用結果估計的感悟,促使自身數感的發生。
估算雖然是估計推測,但也不是胡亂猜測,而是一種有理可循的數學方法。通過對不同問題的分類研究,可以歸納出解決對應問題的估算策略,讓學生經歷不同的估算情境,豐富他們的估算技能,做到在生活中合理應用。這個過程其實也是數感生長的過程,在不斷地運用中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對數、數量、數量關系的感悟。
作為教師,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指導同學掌握多樣的估算技能。
湊整估算是數學中最常用的估算策略,通過將數近似看成與它接近的整十數、整百數等再計算,往往通過口算就能解決問題,非常方便快捷。例如,小明一家三口去景點游玩,成人票每張36 元,兒童票每張18元,爸爸付100元夠嗎?這里可以把36 看作40,18 看作20,40×2+20=100,又因為36<40,18<20,所以三張加起來要比100小,夠了。
數學中有很多運算性質或規律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判斷,特別是在一些計算應用中,常見的有和、差、積、商不變的性質,比的性質,等式的性質等等,都可以是估算的有用依據。例如,在判斷432÷9和432÷2÷4 哪個得數大時,可以根據連除兩個數,就是除以這兩個數的積和被除數相等、除數越大商越小的性質直接估計判斷。
對有些多位數的計算檢查時,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個位是否計算正確來初步判斷結果是否正確。例如,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時,有個學生的計算是349×23=8072,根據個位9×3=27,積的末尾一定是7,從而很快知道其算錯了。又如238+57-86=191,通過算個位上8+7-6=9,也馬上能知道答案是錯的。
在多位數的乘除法計算中,還可以根據運算前后數的位數變化來判斷。例如,教學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時,練習中出現624÷3=28 讓學生判斷對錯。在這里不需要列豎式算一遍,可以觀察被除數最高位是6,夠除以3,那么商的最高位應該在百位,確定商是一個三位數,判斷出題目中答案是錯的。
在生活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這也能成為我們估算的依據??梢酝ㄟ^借助一些參照物或已有數感來進行估算,如估計同學的身高、物品的重量、房間的大小等。又如一篇文章有多少個字?100顆紅棗有多重?可以數1行的字數,稱出10 顆紅棗的重量,有了這些小份的標準再推算就方便和精確很多。
掌握了估算方法,還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今后的學習和實際生活中,體會估算與生活息息相關。在實際應用中實現數感內化,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
例如去商場買東西,帶的錢是否夠買需要的商品,可采取湊整法簡單算一算;又如旅游資費預算,一趟旅行帶多少錢合適,需要將各類開銷往大估些以保證錢夠用;再如對看電影出發時間的推測,需要根據路程長短,和上學路上的時間比照估算。還比如家里裝修需要預定地磚數量,可以通過估算地面面積和每塊地磚面積倍數關系得出結論……其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和估算有關,可以說估算無處不在,建立了良好的數感就可以敏銳地發現生活中的這些數學現象,方便我們的生活。
綜上所述,我們要重視估算教學,變“可有可無”為“形影不離”,努力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豐富他們的估算方法,提高他們的估算能力,使每個學生建立良好的數感,做到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