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莫阿果
(西昌市人民醫院,四川 西昌,615000)
宮頸癌是指位于子宮下部的子宮頸細胞發生異常。據統計,美國每年新增宮頸癌病例數高達12000 例。該病通常由一種病毒誘發,盡早發現,盡早治愈。
1.性生活過早且性生活紊亂,女性同時有2 個及以上性伴侶;
2.生活習慣不良,如有飲酒、吸煙史;
3.若男性存在多個性伴侶,亦或是罹患陰莖癌,甚至是其性伴侶中存在宮頸癌,與該男子有關的其他性伴侶患宮頸癌的幾率顯著增加;
4.病毒感染、性傳播疾病及人乳頭瘤病毒等均在宮頸癌進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5.有宮頸病變史、陰道癌及外陰癌史的女性易患宮頸癌;
6.地區差異、經濟條件差異等。
宮頸癌早期并未有典型表現,與慢性宮頸炎無較大差異,甚至有時可見宮頸處光滑,特別是年齡較大宮頸萎縮女性。
大多數病人會有接觸性出血表現,一般見于便后、性生活后。出血量有時多,有時少,依據病灶大小及侵犯血管程度確定。初期出血量少,進展至晚期可有大出血表現,一旦波及較大血管,極易誘發致命性大出血。
病人常主訴陰道排液逐漸增多,呈白色、血色,稀薄似水樣,伴有腥臭味;發展到晚期,由于癌組織破潰,組織壞死,存在大量膿性惡臭白帶。
疾病步入晚期,病灶侵襲范圍愈加廣泛,繼而誘發繼發性癥狀,累及盆腔結締組織、對輸尿管及直腸形成壓迫,表現出尿頻、肛門墜脹及大便秘結等,情況嚴重者致使輸尿管梗阻,最終發展為尿毒癥。直至疾病終末期,病人身形日漸消瘦,發熱。
閉經期前后出現陰道出血,無規律性,出血量較少,病人常誤以為是月經不調,未及時就診。個別病例也會有周期延遲等表現,但無規律性可言。閉經后,病人出血呈持續性或間歇性。
預防宮頸癌檢查技術:宮頸癌防治重點為掌握宮頸癌前病變狀況,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從而延緩病變進展。視宮頸上皮病變為前提的宮頸病變診斷臨床近年來有較大的突破,堅持三階梯診斷法,簡言之細胞學、陰道鏡及組織學檢查。
宮頸細胞學為宮頸癌普查最為基礎的方法,操作便捷,實用性較高;電子陰道鏡能夠使陰道壁及宮頸結構觀察地更為清晰,如宮頸顏色等;經碘試驗明確宮頸病變高危地帶,確立活檢位置,促進診斷率提高。通常而言,宮頸病變演變為癌要近10 年的時間,倘若在此階段實施三部曲檢查,那么宮頸癌可完全預防
健康宣教:
1.增強全民保健意識,按時體檢,針對35 歲及以上女性,建議間隔3 年實施陰道涂片檢查,針對高危群體、性生活不節者,專家建議間隔1 年檢查1 次。
2.早發現、早治療,阻斷宮頸病變。慢性宮頸炎為女性高發病,發病后,病人多有宮頸糜爛表現,當病原體侵襲宮頸黏膜,而宮頸黏膜本身皺襞較多,病原體依附于此,無法將感染徹底清除,加大宮頸病變幾率。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對宮頸炎實施診療,可防治宮頸病變。宮頸炎癥做宮頸錐切術,具有理想手術效果。原位癌采取子宮全切術,如若年輕病人急需有生育需求,建議予以宮頸錐切術。有關資料顯示,與健康者比較,宮頸糜爛女性罹患宮頸癌風險極高。可見,積極預防宮頸糜爛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宮頸癌患病率。
3.倡導晚婚,實施計劃生育。流行病學顯示,宮頸癌患病與早產、早婚及多產均具緊密聯系,所以,倡導晚婚,實施優生優育,可防治宮頸癌。
4.注重個人衛生,保持性生活正常,防止早婚、早育及婚外性行為。勤洗會陰部,采用干凈且消毒后的衛生巾。
5.清潔包皮,包皮過長者需采取手術治療,性生活前需清洗干凈。
6.隨訪臨床表現異常的病人。表現異常包含以下幾種,其一性交或是經期后存在陰道出血;其二,宮頸良性病變,經抗生素診療后復發;其三,疑似宮頸病變,比如肉眼可見腫瘤等。病人一旦有上述這些表現,建議轉送至婦科門診實施陰道鏡檢查,從而確立診斷。
宮頸癌并不可怕,早發現、早治療是可以治愈的。所以,我們應加強日常疾病防治宣教,勤講衛生,保持健康的性生活,積極預防宮頸癌,遠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