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艷
(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甘肅 酒泉 735000)
水工環地質勘查主要包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等幾個方面,涉及諸多內容,復雜程度較高,這也極大地增加了勘查難度。水文地質勘查工作當中不同領域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性,但同時彼此聯系也十分緊密。正是由于水文地質勘查工作涉及內容多、復雜程度高等諸多因素影響,對水工環地質勘查整體水平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很有必要對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當中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討,并構建完善的防治策略,有效提高水工環地質勘查效率和質量[1]。
近年來,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背景下,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變得日益嚴峻起來。在此背景下,國家提出節能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理念。而加強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可以將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準確反映出來,進而做出合理調整,以更好的確保社會生存與發展需求。特別是當前信息技術發展速度非常迅速,給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也帶來了深刻影響,帶動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勘查涉及面越來越廣,勘查數據大幅增加,這些也給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帶來很大難度。面對這種情況,在專家學者針對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領域及其方向進行深入研究,并將水工環地質勘查劃分為趨勢勘查、質量評價、災情預警等幾個方面,旨在進一步提高水工環地質勘查整體水平,促進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持續穩步發展。
現如今,國家對于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仍然在工作實際依然有一些不足存在。一方面沒有完善系統的管理系理念,未將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明確劃分相應的管理領域,對管理效果造成很大影響。同時,管理制度沒有構建較為統一的質量標準,導致工作水平受到很大限制。
近年來國家在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大,這對于此項工作效率和質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獲得的成效十分顯著,然而科研成果信息不公開,造成社會不了解這些科研成果,難以通過現代化手段開展相應工作,對勘查水平和質量造成巨大影響。
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導致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內容變得越加豐富起來,而這些也給地質勘查工作人員帶來了更高的要求,過去單一的勘查方式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而且有的單位對團隊建設缺乏足夠的重視,以至于勘查效率和質量無法提高[2-5]。
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正因如此,國家對于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的重視程度也在逐年提升,然而由于此項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在劃分管理方面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缺少科學監管,導致工作效率和質量很難得到有效保障。針對這種情況,應當基于以下幾點開展相應的工作。
第一,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非常復雜,涉及諸多方面,如環境、工程、水文等。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工作目標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時常有一些交叉管理存在,面對這種現狀,如果管理標準不統一,就會對管理質量造成巨大影響,導致工作水平大幅降低,所以應當構建專業化的水工環地質勘查機構,加強相應管理工作,促進管理效率不斷提升,更使工作人員的行為得到有效規范。
第二,現如今,我國面臨的生態危機問題十分嚴重,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存與發展,所以提高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水平意義重大。所以相關機構領導應當結合實際構建專門監管小組,對于不同勘查領域,進行相應工作目標設定,結合工作目標高質量的開展相應工作。
第三,除了要確保管理機構統一建立之外,還應當對統一的管理制度進行構建,使工作人員的行為得到有效約束,然而對制度建設過于重視,又會對人員的積極性造成不良影響,阻礙其創新思維。所以還應當結合人治與法治,構建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通過多個層面加強監管,是工作人員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現如今,GIS、 GPS、RS與 RTK 技術等在勘查工作當中得到了普遍應用,這些技術手段在應用過程當中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而且還能高效的獲取相關數據,結合勘察地區具體實際,將相應的數值輸入其中,便能形成三維坐標系,然而由于存在豐富的勘察數據。怎樣及時迅速,精準地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分析,成為當前亟待應對的主要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在勘察系統當中可以發揮大數據技術優勢,提高數據分析處理能力。
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而且面臨很多工作任務,當個工作人員很難開展勘查工作,工作效率與質量也會大受影響。所以相應管理機構應當構建高素質的勘察隊伍,在勘察工作當中,結合項目實際,選派高素質的人員進行勘察,提高勘察工作的針對性,確保勘察效率和質量。而且強化團隊建設,對于團隊協作能力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有利于有效應對各種問題,還能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保證工作質量。強化團隊建設還有利于工作人員共同交流和學習,彼此取長補短,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更大的突破,增強團隊意識,還能大幅激發工作人員自主學習水平,確保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高效推進。
電法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手段,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當中有著十分普遍的應用,利用此項技術可以大幅提高水工環地質勘察效率,保證勘察質量。當前應用的電法主要包括,高密度電法以及激光極化電法這些技術方法,高密度電法作為一種陣列勘查技術方法,在實際勘察工作當中,只需要進行一次布置,便可以實現自動化收集各種數據,減少了多次布置時間與精力的投入,還能有效確保水工環地質勘察數據的精準性。由此可見,電法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當中應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該項技術則為全球定位系統,具有全球性于全天候的特征,在海陸空各個領域工程地質勘察過程當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應用,獲得的勘察數據全面而又精確。在勘查水工環地質過程中,運用此項技術,可以控制和減少人文因素,給勘察結果造成的干擾,確保獲得的數據更加全面與準確。另外運用此項技術,還能有效監測地質災害,掌握水文地質點分布情況,還能高效監測環境污染問題,獲得的數據能夠及時傳輸,使得勘察效率和質量大幅提高,保證勘察結果的精準性與全面性。
該項技術能夠對兩個測量站載波相位觀測量具有的差分方式進行測量,將基準站設置在勘察區域,之后利用載波相位,向用戶接收機發送,通過接收機將坐標確定,將GPS定位系統應用于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當中,應當再次處理獲取的勘察數據。而RTK實時動態技術應用于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可以對勘察數據精準獲取,還能促進勘察效率和質量不斷提升,進而高效的共享信息數據,確保勘察效率與質量,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當中,可以有效結合GPS技術于RTK技術,全面分析勘察數據,便能對地質災害以及水文分布狀況有一個充分了解。
此項技術是將106Hz~109Hz頻率間的無線電波充分利用,便可對地下介質分布狀況充分確定,在實際應用GPR地質雷達技術技術過程當中,首先將高頻電磁波發射到地下,之后在對地面反射的電磁波進行接收,精準測算電磁波振幅與波形,便可以對地下介質結構分布空間埋深狀況等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現如今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當中,該項技術也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
這種技術是一種應用普遍的勘查技術手段,廣泛應用于地質災害勘察與自然地質勘察,在監測森林資源與森林病蟲害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隨著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此項技術獲得了巨大提升,并逐漸邁向多源遙感技術發展方向,成為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重要技術手段。
此項技術達到0.1nm~0.2nm分辨率,將此項技術應用于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實際,能夠將超微結構下的數據充分觀察到,可以使傳統光學顯微鏡存在的不足得到更好的彌補,提高勘察數據精準性和全面性。目前,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當中應用越來越普遍[6]。
在進行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當中,涉及多個階段,由于階段的不同,在勘察目標上也存在很大差異性。普查階段是對水工環地質條件充分查明,了解和掌握地下水的補給徑流以及排泄等情況,詳細勘察階段,是對區內的水工環地質條件充分了解,包括地下水資源狀況以及地下環境狀況的,對區內的建設發展作出充分論證,確保建筑設計施工更加合理。勘探階段,主要是針對一些重要區域,對其水工環地質條件進行詳細勘察,開發建設相關項目,設計施工圖等。
該階段技術操作相對簡單,對于一些較強致命性的巖層,可以選擇高電阻勘測技術,疏松巖層可以選擇低電阻勘查技術,中酸性的巖石可運用此法技術進行勘察。具體勘察工作還應當結合具體情況對相應的技術類型科學選擇,做出初步探測,然后結合獲取的勘察數據繪制成地質圖,測量巖頂板過程當中,應當對高程圖首先進行繪制,通常可以選擇電測方式,倘若基巖存在較大埋深,便可通過地震勘探法進行勘探。倘若地質條件存在較弱的電性,便可通過電測剖面開展勘察工作,勘察地向水位過程中,如果地下水位較高,或存在低電阻的含水層,便可運用電測方式,通過高電阻劃分電剖面,在通過鉆探技術勘察水位。
詳查階段,應當勘察地下水的流速與流向,此時便可將電法技術充分利用,水流平緩的區域,選擇鉆孔進行勘察,滑坡地帶,便可針對滑坡位置進行地質切面,并通過電法完成勘察。倘若勘察區域基巖部位有裂縫存在,應當合理的選擇相應的位置,對定位基準進行設置,之后實施電法勘查工作,地質破碎帶存在于勘察區域中的,便可通過電法勘查,對破碎帶的厚度和范圍進行確定。倘若有巖石存在于破碎帶中。便可通過此法手段進行勘察。
勘探階段可以選擇分層探測形式,對地質巖性進行確定,首先試試電阻測量,勘察巖層向與傾斜角度,之后通過地質鉆探進行驗證,與探測結果充分結合對地質圖進行繪制,并有效校準地質圖的精度。
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在人類生存和發展過程當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國家和有關部門應當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給予充分重視,構建統一的管理機構與完善的制度,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合理高效運用現代技術手段,保證勘察效率和質量,推動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