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印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全球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中國經濟得到不斷發展,但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困境, 如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很多城市經濟增速放緩等,如何提高城市經濟發展活力成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充分發揮城市產業優勢、文化資源優勢,打造城市品牌,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成為促進城市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突破口。基于此,結合中國城市品牌發展現狀,分析城市品牌對城市發展的實際意義,探討如何通過城市品牌建設來打造城市文化軟實力,以促進城市文化、經濟發展,推動城市競爭力的提升。
關鍵詞:城市品牌;文化軟實力;城市名片
一、城市品牌的定義
20世紀比較有名氣的廣告人David Ogilvy認為:“品牌是一種錯綜復雜的象征,它是品牌屬性、名稱、包裝、價格、歷史、聲譽、廣告方式的無形總和。”其實城市品牌也是如此,是指城市建設者分析、提煉、整合所屬城市的獨特歷史文化沉淀、產業優勢等差異化品牌要素。城市品牌的影響力、輻射力及凝聚力的上升,會進一步增強城市的競爭力,所以,城市品牌可以說是非常有影響力的隱形資產,價值非常大。
二、城市品牌對城市發展的實際意義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過去的單純依靠勞動力優勢發展經濟的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今的城市發展需求,依托城市品牌發展經濟能促進城市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城市品牌必須有地域性和創新性,具有城市文化特色。城市品牌會對城市經濟發展和文化軟實力的打造帶來很大影響。第一,打造城市品牌,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促進城市文化發展,極大地提高市民參與經濟建設的積極性,促進城市經濟繁榮。第二,打造城市品牌,能夠促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培養更多人才,就像廈門大學是廈門市最主要的形象品牌之一,打造好這一品牌,能夠為城市培養更多高質量人才。
打造城市品牌有助于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時代來臨,傳統制造業受到嚴重的沖擊,文化產業發展迅速,特別是產業結構調整以后,文化產業收入占據城市整體經濟收入的重要部分。城市品牌是一個城市在推廣自身城市形象的過程傳遞給社會大眾的核心概念,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日本許多地方非常注重品牌建設,例如:山梨縣為了推動農產品品牌化,設立了相關的農產品認證制度,打造“山梨品牌”;千葉縣為打造“千葉品牌”,對千葉不使用農藥和化肥的有機農產地及農產品進行認證,通過認證的農產品可使用某一標志。2003年,IFEZ作為韓國政府大力推進的實現東北亞經濟中心戰略的核心地區,開始籌備Smart-City(智慧城市)。通過IFEZ Smart-City移動應用程序,可查詢交通、環境、防災、防盜等公共服務,以及醫院、藥房、自行車道路位置等生活信息。這些城市品牌的打造,都促進了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高。
伴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品牌在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同時也提升了城市的競爭力。城市品牌能展示城市文化,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城市居民都有著非常大的作用,能彰顯城市的發展活力,促進地域經濟繁榮,有益于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推動人類社會向前進步。
三、中國城市品牌發展現狀
進入21世紀以后,中國的城市發展速度開始變得越來越快,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但是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市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國城市品牌建設有待加強。國外一些國家的城市品牌建設進行得比較早,很多城市早已在探索城市品牌的塑造。目前,我國一些城市也開始有意識地樹立品牌形象,但由于品牌定位和訴求并不鮮明,品牌建設效果不夠理想。
隨著城市競爭的不斷加劇,評價一個城市發展水平的標準中,軟實力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城市的品牌化建設是打造城市文化軟實力的一個起點,如果一個城市沒有明確的品牌定位,那么這個城市的文化軟實力將很難提升,發展方向也會不清晰。優秀的城市品牌是由優質的城市產品、獨特的城市文化、清晰的城市價值觀構成的,有著極其個性化的品牌定位,下面以福州市為例對其城市品牌形象展開分析。這些年,福州市充分發揮名城優勢,將生態文化與歷史文化密切聯系起來,營造出極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氣氛,構建出一個詩意的生存環境,著力打造以“有福之州,魅力榕城”為主題的城市品牌形象[1]。第一,全力打造“三坊七巷”特色現代服務品牌,擴大城市影響力;第二,重視對福州馬尾船政文化的開發與利用,將船政文化打造成福州市文旅新名片,提升船政文化傳播力;第三,打造曇石山文化名片,彰顯福州文化的魅力;第四,打造壽山石文化品牌,彰顯“國石”魅力;等等。這些歷史文化品牌體現了當地民俗文化、歷史風貌及城市精神,還體現了市民素養和城市文化涵養。
四、如何通過城市品牌建設來打造城市文化軟實力
(一)定位城市品牌形象
城市是群居生活不斷進化的產物,是人們在當今時代的重要生活場所。城市品牌是城市非常關鍵的標志,同樣也是促進城市發展的主要因素。在打造和建設城市品牌的過程中,需要基于城市自身的發展前景、文化底蘊、歷史發展、產業優勢以及經濟實力等對城市品牌形象進行定位,具體可將城市分為四種類型。
一是政治型城市。這一類型一般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二是經濟型城市。這一類型的城市是全球或全國商業、經濟中心。某個城市依靠某一類商品在全國或全世界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依靠原產地品牌,獲得人們的青睞,當人們提及某一產品時,頭腦當中就會出現某個城市的形象,這一類型的城市又稱為產品型城市。例如:提到美國底特律,人們就會聯想到汽車;提到金融中心,人們就會想到紐約、倫敦等。此外,中國的煤都大同、鋼鐵城市鞍山和瓷都景德鎮都屬于這一類型的城市。三是交通型城市。這一類型的城市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一般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例如:法蘭克福擁有德國最大的航空樞紐、鐵路樞紐;新加坡位于馬來半島南部、馬六甲海峽東南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所以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港口之一;中國的武漢、鄭州等城市交通便利,可以稱之為交通型城市。四是人居型城市。這類城市因為適合人類長久居住和生存而被人們所記住。中國的成都、杭州等都是非常適合人們生活的城市。
(二)探尋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因素
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之間經濟競爭和文化競爭日益激烈。要評價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首先要看它的經濟發展狀況,其次要看這個城市的文化軟實力,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一個城市在以后的發展道路上究竟可以走多遠[2]。
對于城市文化建設而言,需要從人文精神和人力資源兩個角度出發進行建設,這兩點也會直接影響一個城市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等,是城市文化形成的重要根基。構建城市人文精神能提升人的道德水平,促進人的綜合發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不斷沖擊著本國文化,對人們的思想觀念造成很大影響,構建城市人文精神迫在眉睫。
要想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需要提升全民道德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構建城市人文精神,要做到這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第一,提升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只有先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才能進一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進而提升人們的思想水平。第二,在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面臨一些誘惑,這就需要用傳統美德、職業道德、家庭道德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合理約束。第三,提升人們開拓創新的能力,使其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每一個家庭基本能解決生活溫飽問題,精神生活需求日益增長,因此,城市要加強文化建設,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中國城市化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已經不僅僅比拼城市經濟發展速度,對城市文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這一角度來看,城市文化軟實力將會直接影響一個城市的發展上限,是促進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只有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才能增強城市競爭力。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大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力度,使廣大市民可以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遵守公共規則,承擔起屬于自己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對于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也是非常關鍵的,城市發展離不開人才,必須擁有強大的人才優勢。21世紀,有人才優勢的城市才有未來。目前,城市需要大量高質量人才,我國的一些發達城市加大了人才引進力度,這就使得其他欠發達城市的人才引進變得十分困難。只有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才能引進更多優秀人才,滿足城市人才需求,才能給城市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
新加坡對于人才發展格外重視,在人才培養和引進方面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首先,新加坡重視教育方面的投入,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其次,通過開展大型科研項目來提高人才的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能力。最后,通過引進年輕人才的方式進一步促進城市發展,為城市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總的來說,城市發展需要人才和文化的同步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提升城市軟實力,為打造城市名片提供可靠保障。
五、結語
打造城市品牌的目的不單單在于提升城市知名度,更關鍵是要提升城市美譽度,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一流城市品牌的形成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要求建設主體結合實際情況,發揮城市資源優勢,與時俱進,明確城市品牌定位,采用合理的措施打造具有差異性、獨特性的城市品牌,并進行城市品牌營銷,從而樹立城市良好形象,增強人們對城市的認同感,促進城市經濟、文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黨璇.城市特色體育文化傳承與塑造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8.
[2]陳龍.重慶市城市文化競爭力評價與分析[D].重慶:重慶大學,2017.
作者單位:
金普新區金石灘魯迅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