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
摘? 要: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國有企業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國有企業的運行制度與經濟方面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越來越適應當前社會經濟多變的發展。在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過程中,國有企業的改革腳步也在不斷邁進,但是這兩者在協同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在現如今的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在這之中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方面尤為突出。因此,本文針對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的經濟學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為我國國有企業今后的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國有企業? 治理結構? 結構創新? 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2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7(b)-0086-03
Economic Analysis on the Innov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Governance Structure
WANG Zhao
(National University, San Diego, California, 92123 US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an important economic component.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certain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operation system and economy of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hich are more and more adapted to the change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ocial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also moving forward,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especially in the innova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China.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s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innov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Key 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Governance structure; Structural innovation; Economics
現如今,國有企業不再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鐵飯碗”,國有企業的發展要跟隨時代的腳步與時俱進,在國有企業治理結構上要積極發揮創新精神,充分提升國有企業的發展質量。目前,我國企業在治理結構上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如國有企業缺乏自主經營的權利、國企職工不思進取、國有企業缺乏切實有效的激勵制度等問題都影響到國有企業的治理效率。除此之外,一些國有企業由于自身的發展原因,往往缺乏技術上的創新意識,這導致生產效率無法滿足應有的標準,針對這種情況,國有企業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創新治理結構。本文將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進行分析。
1? 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在經濟學方面的分析
1.1 內部人控制方法的主要作用
從經濟學角度上進行分析,國有企業的結構創新所采用的內部人控制方法是契合實際的。我國的國有企業利用內部人控制方法有著以下幾點主要的作用。首先,我國國有企業在治理結構的過程中可以先將權力進行下放,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持續性發展,以此來使改革真正落實到位。其次,由于權力下放,使得國有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充分提升,讓國企員工更愿意奮斗在工作崗位上。再次,由于經濟利益的吸引,會使得國有企業的領導層重新審視當前企業內部的資源分配問題,通過適當改良來保障國有企業的穩定利益。最后,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民營企業與私有企業的發展勢頭較為良好,這也為國有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基礎。與此同時,也形成了一種無形的競爭力,通過這種競爭力的體現可以促使國有企業在未來保障自身的良好發展[1]。
1.2 內部人控制方法的主要優勢
總體來說,內部控制人代表的就是一種國有企業在經濟制度上的發展方案,針對這種情況,在經濟學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可以得知,內部人控制對于國有企業的發展來說是極為有利的,對于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而言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且根據我國針對國有企業發展情況的調查數據顯示,國有企業通過內部控制人這種經濟制度上的發展,不僅充分提升了國有企業的發展動力,也提高了國有企業的發展速度,經濟收益提升情況較為明顯。在這種發展情況下,國有企業員工的福利待遇水平也切實提升了。
1.3 內部人控制方法的重要性
就我國國有企業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國有企業由于自身傳統思想包袱過重,導致始終堅持股東主權的發展模式,這種由政府主權的國企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了,股權的多與少是不會影響到最后的決策項目的。眾所周知,企業歸根結底還是一種契約,是由企業的參與者之間利用這套契約來互相制約合作,通過參與者差異性的產權主體來向企業投入資金,以此來形成企業的發展基礎。但總體來說,企業良好的發展并不完全取決于股東的資金等相關投入,同樣也離不開企業的經營者與支撐企業正常運轉的工作人員。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的企業發展已經有了極大的改變,現如今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競爭壓力是極大的,市場環境對于企業的良好發展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從這個方面來看,企業發展環境越復雜、越困難,就越離不開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優質的人力資源儲備不僅能夠幫助企業良好發展,更重要的是能夠為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基礎。由此可見,國有企業在治理結構創新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員工的關注度,提升員工的工作素養[2]。
2? 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在企業治理方面的分析
2.1 國有企業各類權利的內涵
對于國有企業來說,企業治理結構的實際表現就是如何將國有企業的各類權利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例如剩余的索取權與控制權。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首先是要將企業內部人員的剩余價值進一步進行索取,然后通過掌握對這方面的控制權來成為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同時還要肩負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切風險與問題。在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中,索取權的擁有者一般是企業資金收益分配過程中的末尾索取者,也就是說在排除國有企業日常運行的資金支出以及員工的福利待遇之后所剩余的經濟收益,這種剩余的經濟收益被視為風險收益,但是從本質上來看,這種收益也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盈利或虧損都是可能出現的。對于國有企業的剩余控制權來說,是排除各類員工以及企業發展中所出現的控制權后的剩余權利,這種權利一般表現為最終的決策權,國有企業在正常的運行過程中是離不開最終決策的,這種決策權對于國有企業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2.2 國有企業投入要素與員工可控性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除了決策者與管理者,還有其他組成國有企業的重要人員要素,如股東、國企員工等。上述人員需要存在于一個合理的結構組織中,在結構的治理安排下來保障國有企業的投訴要素與員工的可控性,這對于國有企業的發展而言是極為必要的。目前,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的主要手段是進行差異化的治理。例如,國有企業并不是普通企業類型,它是以為社會發展提供必要的服務或產品為發展目標的,因此國有企業并不能自行承擔盈虧,而是需要國家財政給予相應的支持,以此來保障國有企業的正常運營。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按照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來進行統一標準,將政務與企業事務分離開來,通過這種治理結構來促進國有企業的良好發展[3]。
3? 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在企業價值方面的分析
就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現狀來看,國有企業的屬性與類型是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的。國有企業的類型與價值的不同導致并不能將治理結構的創新歸為一類,而是要做到分類發展。例如,一些具有商業價值的國有企業就需要向經濟效益高、發展效果好的私營企業學習,而承擔社會服務職能較多的國有企業則應該以“為人民服務”為最終發展理念,將以人民為本作為基礎來進行治理結構創新,通過上述內容來提升國有企業的發展質量。
4? 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對國有企業發展的價值所在
4.1 激發國有企業活力,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
在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創新過程中,首先需要基于市場化基礎進行改革,從國有企業的發展與運營制度切入,同市場進行協同。通過市場化的發展模式來改良自身的經營模式,以此來提高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實力。此外,還要提升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力度,激發國有企業的發展動力,多元化地提升企業主體種類,為國有企業未來的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切實提升國有企業的競爭力。最后,我國國有企業還要積極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企業管理模式,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高效的國有企業管理體系,形成一個優質的企業激勵制度,讓國有企業員工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不斷激發自身的工作能力,為國有企業未來的良好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4]。
4.2 學習其他優秀企業,提升國企的福利待遇
對于國有企業的發展來說,創新是必不可少的發展元素。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應該基于實際發展情況,學習其他優秀企業的管理模式,并充分發揮自身的創新意識,更新企業運行模式與治理結構。同時,還要提升國有企業員工的福利待遇水平,如加強工作餐的豐富程度,保障員工每日必需營養的攝入。在這種福利待遇下,特別是新生代的國企員工,例如“90后”會更加投入工作,因為這種福利待遇滿足了當代員工的生理與心理需求,這表面上看是一種福利,但是從深層次來講更是一種對員工的認可和激勵。在吃完工作餐后,員工會更加投入地工作,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以此幫助國有企業形成治理優勢,提升發展力度,這對于國有企業未來的發展來說是極具現實意義的。
4.3 專業事交給專業人,解決國企發展的難題
在國有企業創新治理結構的過程中,應該創設職業經理人的工作制度,將專業的工作交給專業的人才來完成。首先,國有企業的發展情況與內部的管理制度都可以切實反映出職業經理人的能力與辦事效率。一個優質的職業經理人不僅可以加強國有企業工作隊伍的工作能力,還能提升工作質量,因此職業經理人對于國有企業的發展而言是極為關鍵的。其次,在國有企業中,分管不同領域的中層領導由于自身工作性質的不同導致工作時的狀態也有所不同。一些中層領導常常業務較為繁忙,而一些業務相對清閑的部門領導則在工作中較為平穩,能夠將工作內容處理得井井有條。從這方面可以看出,部門分工不同,會導致不同領導的工作狀態出現差異化,而這也正能體現出各自不同的領導能力。因此對于這種情況而言,首先應該端正中層領導的工作態度,將自身的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對工作工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切實解決,在這種高效的領導下,國企員工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5]。
4.4 促進國企文化建設,形成國企發展的合力
若想保障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創新順利開展,首先需要促進國有企業的文化建設,激發國有企業內部的愛國精神,堅定不移地擁護黨與國家的正確領導。眾所周知,國有企業的政治核心是基層黨組織,因此在國有企業創新治理結構過程中,應該加強黨組織的決策性,定期開展黨員培訓活動,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激發周圍國企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切實提升國企員工的工作能力與業務素質[6]。
5? 結語
在當前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的使命與任務也有了新的變化。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是各類經濟體的標桿模范。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是極為重要的,因此,在國有企業的未來發展中,首先應該及時轉變發展觀念,與時俱進地進行經營改革,以及內部治理結構的創新,滿足市場需求,這是保障國有企業在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發展途徑。
參考文獻
[1] 陳嘉中.新時期國企如何改革創新提質增效[J].城市開發,2021(14):76-77.
[2] 孫筱彥.國有企業財務監管制度的創新研究[J].財經界,2020(26):162-163.
[3] 王文兵,王淑豪,張春強.新時代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機制創新研究——以黨組織嵌入公司治理結構為視角[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20(3):54-63.
[4] 張震,劉繼廣,張雪彥.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體制創新、實現路徑與治理結構研究——產權經濟學視角的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8):57-64.
[5] 張紅海.監事會監督效能發揮的路徑探索與創新——以重鋼集團為例[J].冶金經濟與管理,2019(2):39-41.
[6] 邵華,金相權.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的經濟學研究[J].山西農經,2017(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