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適用研究

2021-12-02 20:10:54顧向一魯夏
行政與法 2021年11期
關鍵詞:環境

顧向一 魯夏

摘? ? ? 要:隨著《民法典》中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確立,通過私法責任保護環境公益具備現實可行性。懲罰性賠償作為具有準刑事罰性質的特殊民事責任,將其引入環境領域容易引發爭議,需在破除爭議的基礎上明確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之功能定位。《民法典》對該制度只作了原則性規定,若要指導司法實踐,還需從適用范圍、構成要件、懲罰性賠償金的歸屬和賠償標準等方面予以細化和完善具體適用,以確保制度的有效推行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實現。

關? 鍵? 詞:《民法典》;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環境私益訴訟

中圖分類號:D9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8207(2021)11-0119-11

收稿日期:2021-04-07

作者簡介:顧向一,河海大學法學院環境法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環境法學、移民社會學;魯夏,河海大學法學院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環境法學。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于2020年5月28日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首次將懲罰性賠償制度適用于環境侵權領域。目前,學界對于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正當性、合理性仍存在爭議,如環境法律責任體系是否已能夠實現懲罰侵害人、預防潛在侵害行為的目的與功能,等等。[1]民法典作為基本法,其功能在于為整個私法提供基礎價值和制度體系。[2]而在環境損害賠償領域引入懲罰性賠償,將民法典內部具體規則“綠色化”,是否突破民法的私法本質屬性值得深思。因此,對于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是否必要、是否合適以及如何適用的問題成為一項急需探討的現實課題。

一、我國環境損害民事救濟的現實困境

(一)補償性救濟措施難以有效遏制環境侵權

⒈環境損害民事救濟途徑之梳理。筆者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環境私益訴訟”“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三個關鍵字(2012—2020年),分別檢索出1篇、247篇和32篇裁判文書,但這280篇裁判文書的判決結果中卻不存在懲罰性賠償相關內容。唯一一篇有關環境私益訴訟“何某偉、何某明侵權責任糾紛案”[廣東省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粵13民終4301號民事判決書]的判決書中,原告并未提起懲罰性賠償相關訴訟請求,法院最終也僅判處被告停止侵害、承擔環境修復責任,其余279篇裁判文書的判決結果也均為判處被告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禮道歉以及承擔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責任。生態環境損害修復屬于何種責任?學界的主流觀點是將其看作生態環境損害的一種創新民事責任承擔方式,[3]或是將其理解為恢復原狀的特殊情形,認為其是對傳統的恢復原狀責任的豐富和發展。[4]根據這一觀點,生態環境修復責任也歸屬于補償性賠償范疇,實踐中尚不存在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的司法判決。雖然司法判例能夠直觀反映環境損害救濟領域的司法現狀,但這一領域懲罰性賠償案例的缺失也映射出我國環境損害民事救濟的現實難題:僅適用填補性賠償無法彌補對受害人造成的間接損失和對環境公益造成的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亟待完善。

⒉補償性賠償制度之功能缺位。《民法典》頒布以前,我國環境損害民事救濟的法律適用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第六十四條至第六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責任法》)第八章關于環境污染責任的規定。這些條款有一個共通之處,即環境損害賠償重填補、輕預防和懲戒。環境侵權訴訟相關法律條文中規定的救濟途徑皆為補償性賠償,并不存在懲罰性賠償的內容。補償性賠償數額雖然一定程度上彌補被侵權人的損失,但是難以調動被侵權人維權的積極性。究其原因,除了環境訴訟案件周期長、程序繁瑣之外,還在于環境侵權損害后果與一般民事侵權存在天壤之別,其具有滯后性、隱蔽性和長期性的特點。依據一般的損失填平規則,大概率無法彌補受害人的損失,侵權人侵權之后也無需賠付任何懲罰性賠償金。因此,環境私益訴訟的賠償結果容易導致受害人救濟不足,故而鮮有受害人愿意耗費時間、精力和金錢進行維權。

(二)環境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之實踐探索

《民法典》頒布以前,司法實踐中已存在請求適用懲罰性賠償的嘗試,但由于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據,有關環境侵權懲罰性賠償的訴訟請求被悉數駁回。筆者檢索到的280篇裁判文書中,便存在環境損害救濟領域適用高額賠償的先例,如“泰州1.6億天價公益訴訟案”[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2014)蘇環公民終字第00001號民事判決書]。該案之前,我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判決結果絕大多數情況都是判處被告停止侵害、承擔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責任、賠禮道歉,未曾出現懲罰性賠償內容。本案中,江蘇省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虛擬治理成本計算方法判決六家被告企業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共計1.6億余元,這一天價賠償金使得該案引起全國轟動,并在理論與實務界引發廣泛關注和爭議,爭議焦點之一在于生態環境修復費用的計算方法是否妥當?此案中的天價賠償額雖名義上不屬于懲罰性賠償,但如此高昂的環境修復費用是否實際上帶有一定懲罰性質。在法律未明文規定環境侵權懲罰性賠償的特殊時期,天價賠償案不失為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的一次有益嘗試,體現了法院對于嚴重污染生態環境企業“零容忍”的決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同時,司法實踐中還存在原告請求被告承擔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責任的嘗試。在“中華環保聯合會與江蘇順馳拉鏈有限公司、游某豹、許某瓊環境污染侵權賠償糾紛案”[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蘇05民初1號民事判決書]中,原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之精神,請求在全部損失總額一倍的范圍內,追究被告的懲罰性賠償責任。但該請求由于缺乏法律明文規定而被法院駁回,反映出司法實踐中追究環境侵權懲罰性賠償責任法律依據的缺失。

毋庸置疑,無論是適用高額賠償的司法案例還是請求懲罰性賠償的司法嘗試,對于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確立而言皆是一次有益探索。然而,“泰州1.6億天價公益訴訟案”在《民法典》頒布以前仍不免受到一些詰難。在企業看來,相較于高額的污染處置設備以及運行費用,違法排污仍然不失為一種低風險、高收益的行為。許多企業心存僥幸心理,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獲取高額利潤,即使冒著“當被告”的風險也要違法排污。因此,僅依靠民事救濟中的損失填平規則難以應對日益惡化的環境侵權局面,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確立已是大勢所趨。

二、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引發的爭議

(一)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性質

⒈懲罰性賠償是具有準刑事罰性質的特殊民事責任。懲罰性賠償,又稱示范性賠償,是與補償性賠償相對應的一項賠償制度。懲罰性賠償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賠償數額超出實際損害數額的賠償,[5]不僅僅包括侵權行為給被侵權人造成的直接損失和實際損失,還應包括法律為了威懾、杜絕惡意侵權行為刻意設置的違法成本金額。不同于刑事處罰具有的懲治與預防目的,民事救濟中的損害賠償重在損失填平,使其恢復到受損害之前的狀態。懲罰性賠償是民事救濟中的一個特例,它屬于民事賠償的特殊類型,除了對侵權人科以損害賠償外,還需進一步處罰該侵權人實施的具有惡意或粗暴的不法行為,并預防日后再犯。大陸法系主流觀點認為,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懲罰與預防目的,與民事賠償的填補性原則相背離,應屬于公法性質,為刑法或行政法所規范。對此,筆者不贊同這種觀點。懲罰性賠償的性質應定位為準刑罰性,在承認基本的公私法劃分前提下,懲罰性賠償雖然使侵權人負擔受害人損失以外的額外給付,但也只是通過私法的責任承擔促進公法的目的實現,使得懲罰性賠償具有了準刑事罰的性質,但仍無法改變其為一種特殊的民事責任的本質。

在厘清懲罰性賠償性質的基礎上,還需明確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功能定位,并在指導實踐適用時以其為原則與核心而展開。法學理論界對于懲罰性賠償之功能定位存在不同學說,主要包括Vargo的一功能說①、Owen的四功能說②、Ellis的七功能說③以及Chapman與Trebilcock的三功能說④,幾種學說各有其合理之處,但也存在不足。如Vargo的一功能說認為懲罰性賠償的功能就是補償。這一觀點過于狹隘,未能認識到這一制度具有的多重功能;Ellis的七功能說一些規定過于冗長和繁復,其中的第二條功能“嚇阻被告再犯”和第三條“嚇阻他人從事相同行為”其實可以歸納為“嚇阻功能”。我國學者多采取三功能說或四功能說。結合我國環境侵權損害的司法實踐,懲罰性賠償應當具備賠償、懲罰和預防三個功能,通過賠償受害人因環境權益受損所遭受的人身、財產或精神層面的直接損失以及由于環境損害本身的隱蔽性與滯后性而對受害人造成潛在的間接損失,對故意實施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行為人的惡意不法行為施加較重的經濟負擔,達到預防損害發生的目的。

⒉懲罰性賠償制度之規范演進。懲罰性賠償起源于英美法系,最早系1763年的兩個相關案例Wilkes v.Wood、Huckle v.Money案①所創設,但該項制度確立后爭議與批判之聲不斷,批評者認為民事法院不應彰顯對被告的“懲罰”,因此其適用在英國受到嚴格的限制。但由于歷史原因,英聯邦國家和美國也紛紛繼受了英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美國最早于1784年的Genay v.Norris案②中確立了懲罰性賠償制度。到了19世紀中葉,懲罰性賠償已被法院普遍采納,成為美國侵權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英美法系不存在公、私法的嚴格劃分,懲罰性賠償的適用并無案件類型的限制,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在英美法系國家被廣泛適用。2004年歐盟通過的《預防和補救環境損害的環境責任指令》(以下簡稱《《指令》》)序言中規定:“不禁止成員國采取更嚴格的措施,包括判處兩倍實際損失的賠償。”值得注意的是,《指令》中的“環境損害”是指對環境本身的損害,不包括侵害環境導致的人身、財產損害。這一規定標志著歐盟通過立法的形式確立了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6]

我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最早出現在199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隨后在1999年的《合同法》中予以確認和強調。《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等多個領域的法律相繼規定了懲罰性賠償條款。而《民法典》不僅在環境損害責任領域確立了懲罰性賠償,還在知識產權和產品責任領域也規定了懲罰性賠償。

國內外上述理論與實踐經驗表明,運用懲罰性賠償對環境損害進行救濟具有現實可行性,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國際環境侵權領域的發展方向。因此,我國《民法典》中引入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是在充分汲取域外先進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順應國際發展趨勢的一種選擇。然而,鑒于各國國情的差異性,該項制度在我國的界定與適用也必然與英美法系國家不盡相同。

(二)《民法典》確立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引發的爭議

⒈是否造成公私法功能之混淆。我國采用的是大陸法系,存在公私法劃分。民法是私法,以損失填平為目的,不得兼顧懲罰,這是我國理論界的普遍共識;刑法和行政法是帶有懲罰性質的公法,對不法行為人的懲治被公認為是國家的職能,涉及侵害公共利益的行為更應由公法調整。對于《民法典》這一創新之舉,學術界不乏反對之聲:生態環境損害責任指向的對象是公共利益,應由環境法調整,將其納入《民法典》將導致公、私法體系的混亂。[7]而在《民法典》中引入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更是明顯突破了公私法的界限,將私法的補償功能與公法的強制和懲罰功能相混淆。換言之,懲罰性賠償的存在是否必然不符合公私法劃分的基本原則。此外,懲罰性賠償金在本質上類似于刑罰中的罰金,但對不法行為人處以懲罰性賠償金時,行為人卻不享有類似于刑法中嚴格的證明標準(如“排除合理懷疑”)以及“無罪推定”原則等程序性保護措施,這意味著受害人可以采用類似公法的手段對侵權人進行懲罰,但侵權人卻無法享有公法規定的嚴格的程序性保護,損害了侵權人的訴訟權利。

對于這一爭議,首先,應厘清公私法的劃分標準,明確懲罰性賠償的性質。對此,形成了三種較具代表性的公私法劃分標準:一是利益說。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主張,應根據保護的利益涉及的是公共利益還是私人利益來劃分公私法。二是隸屬說,或稱意思說。主張根據調整對象之間是隸屬關系還是平等關系來區分公私法。公法的根本特征在于調整隸屬關系,私法則在于調整平等關系。三是主體說。若參與法律關系的各個主體中有公權主體,即有一個是國家或國家授權的組織,則構成公法關系。[8]這三種觀點皆有可取之處,但也都存在不足,應將三種觀點所主張的社會關系的性質和主體的性質結合起來綜合判定、劃分公私法。凡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應歸屬于私法關系,而具有等級和隸屬性質的關系屬于公法關系。換言之,私法關系的參與主體皆為平等主體;而公法關系中,必然有一方是行使公權力的主體。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中,訴訟主體都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其間的社會關系也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和財產關系,即使損害的是環境公共利益,但若要提起訴訟并訴諸懲罰性賠償,最終也需落實在私主體的人身、財產受損害這一后果。由此,將懲罰性賠償定位為私法屬性中的民事責任,在法律邏輯上能夠自洽。其次,公私法劃分本就具有一定不確定性,其目的更多在于劃分出一定區域使私法自治原則得以確認和貫徹,最大限度地實現對個體自由的尊重,減少甚至擺脫國家公權力的不當干涉。[9]民法被認為是私法,但并不意味著在這個“私”的領域內不能存在“公”的因素,更不意味著用私法手段調整公共利益則會必然導致公私法的混淆。縱觀我國民事法律規范,有相當一部分的類型屬性為強行性規范,在《民法典》的物權編和侵權責任編中都有不少強行性規范發揮著維護公共利益的職能。因此,必須承認民事責任這一“私”的屬性在社會大環境中所體現出的“公”的色彩,但這并不妨礙懲罰性賠償為一種特殊的民事責任。再次,在環境損害領域適用懲罰性賠償,其證明標準遠高于其他民事案件,要求受害人證明侵權人“故意”造成損害后果。舉證責任的再分配和證明標準的提高,有效解決了侵權人與受害人之間權利義務不對等的情況,有利于促進程序公正與實體正義。

⒉是否存在受害人獲得“不當得利”之嫌疑。傳統民事救濟以損失填平為核心展開,賠償金額以受害人所遭受的實際損害為限。傳統理念認為,懲罰性賠償突破了民事救濟損害填平規則,可能會導致一些受害人為追求高額的“不當得利”賠償金而進行惡意訴訟。“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后喪失合法根據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應予返還的利益。環境損害案件中,由于環境損害具有其固有的隱蔽性、滯后性和復雜性,僅依據損失填平規則,賠償受害人已經遭受的直接損失難以彌補環境侵權所造成的間接損失、潛在風險以及精神損害。因此,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金屬于私人的合法權益,受害人提起該訴訟請求具有合法正當的請求權基礎,并非“不當得利”。學界有觀點認為,懲罰性賠償金本質上是一種“獎勵金”,有著一定的引導性功能。生態環境是一個整體,屬于社會公共利益,受害人付出高額的維權成本進行訴訟,同時也是對環境公益的維護。因此,可以將懲罰性賠償金看作是對受害人維護環境公益的一種嘉獎,激發私主體維權積極性的同時,也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可見,只要懲罰性賠償金規定在合理范圍之內,就不會產生受害人獲得“不當得利”之嫌。但應當注意懲罰性賠償金的賠償標準設定和賠償金的歸屬,若懲罰性賠償金數額巨大且完全歸屬于特定受害人,則不利于其他潛在受害人權益的保護以及加重政府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修復的壓力。

⒊是否違反“一行為不二罰”。司法實踐中,環境損害侵權人在承擔環境侵權責任的同時,還面臨著被追究環境刑事、行政責任的風險。有學者認為,在環境侵權損害案件中,由于刑事罰金、行政處罰已經具有懲罰性,假使侵權人已被判處罰金、罰款,再對其施加懲罰性賠償,則違反了“一行為不二罰”原則。面對這一爭議,“正因為服刑并不是懲罰性賠償金授予的當然障礙,所以,罰金的存在僅僅是法院根據事實在考慮進一步的懲罰是否正當時將要考量的一種因素。”[10]在美國,大多數州規定將懲罰性賠償適用于侵權人的損害行為故意、懷有惡意或有意識、公然地不顧及他人權益的侵權案件中,并沒有限制適用案件的具體類型。[11]由阿斯加爾(Asghar)訴艾哈邁德(Ahmed)案①可以看出,在刑罰的標的區別于民事程序標的的情況下,針對同一案件也可以授予懲罰性賠償金。此外,我國也有相應的立法支撐。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規定:賠償義務人因同一損害行為需承擔行政或刑事責任的,不影響其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由此,在環境侵權案件中,即使侵權人已被判處罰金、罰款,再對其處以懲罰性賠償金,也不違反“一行為不二罰”。

⒋是否導致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沖突。司法實踐中,我國大規模的環境侵權損害案件的侵權行為主體往往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高額的懲罰性賠償金是否會給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首先,《民法典》對環境損害適用懲罰性賠償的主觀要件和損害后果作了嚴格規定。傳統的環境侵權案件是在損害填平原則指導下適用無過錯責任,不考慮侵權人的主觀惡意。而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懲罰性賠償的適用需要侵權人“故意”實施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并“造成嚴重后果”。可見,懲罰性賠償的適用對象主要針對的是為了追求高額利潤,惡意實施環境污染損害行為的無良企業。從宏觀來看,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雖然會在短期內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一定阻礙,但懲罰性賠償將會遏制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促使其進行產業升級,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三、明確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的適用范圍

《民法典》一千二百三十二條僅規定“被侵權人”有權請求懲罰性賠償,未對“被侵權人”進行具體限定。需要注意的是,這里僅指受到環境侵權損害的普通民事主體還是也包括維護環境公益的檢察機關、社會組織、政府機關有待明確。實際上,對于這一條款的準確解讀實際上也是確定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適用范圍的必經之路,即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是僅適用于環境侵權私益訴訟還是也包括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關于這一爭議,學界也存在不同觀點:李丹認為,懲罰性賠償的請求權主體應當限定為普通環境侵權中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特定民事主體,環境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中的原告不宜享有懲罰性賠償請求權。[12]而王樹義則持反對觀點,認為懲罰性賠償應適用于環境公益訴訟,而不應適用于環境侵權私益訴訟。原因在于后者對行為人的懲戒與教育功能完全可由環境行政責任或環境刑事責任來完成。[13]申進忠認為,懲罰性賠償既適用于環境私益訴訟,也適用于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原因在于懲罰性賠償是一種依附于補償性賠償的賠償制度,既然補償性賠償包含了兩大類三種訴訟形式,那么相應的,懲罰性賠償也應適用于全部訴訟形式,如此才能保證懲罰性賠償適用范圍上的周延性,確保其制度作用覆蓋環境侵權全部領域。[14]

(一)環境公益訴訟不適用懲罰性賠償

根據我國公、私法劃分標準,民法屬于私法救濟范疇,懲罰性賠償也是一種特殊的民事責任。民法調整的是民事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不直接涉及公益損害救濟。而生態環境屬于公共利益,因生態環境本身受到損害、危及到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而提起的訴訟,如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不應適用懲罰性賠償。與《侵權責任法》相比,《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在第七章新增規定“生態破壞責任”,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法典》從私益保護向公益保護的轉變,應厘清環境污染行為與生態破壞行為的定義。環境污染行為通常可能對某一區域內特定或不特定的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生態破壞行為一般不會造成人身損害或直接的財產損害,而是造成該區域內多數人的長期隱性損害,進而使受害人利益受損的觀念淡化。[15]需要明確的是,應將這一新增規定定位為侵權責任編在既有的“污染環境”基礎上增設了“生態破壞”作為環境侵權的原因行為,以實現對環境公共利益救濟范圍的拓寬,而不宜將這一修改認定為侵權責任編直接以“生態破壞”為救濟對象。[16]因此,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不應適用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

(二)環境私益訴訟與懲罰性賠償制度之兼容性分析

環境私益訴訟是指平等主體之間因環境污染、高度危險損害、自然資源權利及物權糾紛等引發的訴訟。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應適用于環境私益訴訟,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條規定:“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此條規定的“被侵權人”如何界定,從體系解釋角度分析,《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條、第一千二百零七條分別規定了知識產權和產品責任兩個領域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且表述均為“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其中,《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七條來源于《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七條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第二款將《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七條中將懲罰性賠償請求權主體細化為“死亡或健康嚴重損害的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由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并未因《民法典》的施行而廢止,《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七條規定的“被侵權人”應當界定為特定的受害人。相應地,《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條規定的懲罰性賠償請求權主體應當界定為因“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而受到損害的特定被侵權人,因此,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適用于環境私益訴訟。[17]第二,囿于環境侵權固有的隱蔽性、滯后性和持久性,受害人要證明其損害后果與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實屬困難,且環境損害鑒定費用高、周期長,容易出現勝訴后賠償金額不足以填補鑒定費用的現象,更遑論彌補給被侵權人造成的實際損害。[18]此外,環境侵權無可避免地存在難以估量的損失,僅憑行政處罰或刑事責任根本無法對被侵權人所遭受的損害悉數彌補,有必要在環境私益訴訟中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

四、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的構成要件分析

(一)將“重大過失”納入主觀要件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條將生態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主觀要件規定為“故意”,立法者可能出于保護侵權人訴訟權利的角度考慮,未將“重大過失”作為其主觀要件。然而,雖然“重大過失”屬于過失,但卻表現出對他人生命和財產毫不顧及、對他人權利極不尊重的狀態,漠視其法定義務,與“故意”極為相似,[19]應當考慮將重大過失納入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主觀要件。

英美法系相關判例中也存在將重大過失作為懲罰性賠償責任主觀要件的先例。英國懲罰性賠償適用較為嚴格,相較而言,美國法院更容易接受懲罰性損害賠償金的概念,主要將這類損害賠償適用于最臭名昭著的行為,不論其主觀過錯是故意還是重大過失,如“埃克森·瓦爾迪茲號油輪”訴訟案①,法院最終判定埃克森公司必須對其雇員在值班時醉酒的惡劣行徑承擔懲罰性賠償,開創了美國判罰損害賠償金的最高記錄。縱觀我國立法實踐,重大過失作為懲罰性賠償的主觀要件已在多個特殊侵權領域適用。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生產不符合…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可以請求懲罰性賠償金。對于生產者侵權責任的主觀要件,法條未明確規定,即無論故意、重大過失還是一般過失,只要生產者存在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行為,受害人均可以請求懲罰性賠償。基于對保護環境公共利益作出回應的時代特性,《民法典》應當新增重大過失作為主觀要件,以警醒他人履行謹慎注意義務,避免極端漠視生態環境損害的行為。

(二)量化損害后果判斷標準

《民法典》中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的后果要件僅規定了“造成嚴重后果”這一籠統性、原則性規定,具體何為“嚴重后果”條文中沒有明確規定。這就要求在理論研究與實踐運用中,盡可能地將判斷標準量化。根據文義解釋,“嚴重后果”是指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行為造成的嚴重的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失。如前所述,本文將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界定為具有準刑事罰性質的一種特殊的民事責任,因而在當前尚不存在一部專門法規定何為“嚴重后果”時,可參照《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解釋的第一條列舉了“嚴重污染環境”的十四種情形,第三條列舉了“后果特別嚴重”的十一種情形。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關于審理侵害知識產權民事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的解釋》也對“情節嚴重”的認定作了具體規定,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通過梳理、分析這兩部司法解釋,結合我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司法救濟實踐,“造成嚴重后果”應當參考以下標準:第一,由同一環境侵權行為造成人身權、財產權、環境公共利益等多重損害;第二,侵害一定區域內不特定多數人的合法權益;第三,造成多人死亡、重傷或健康嚴重受損;第四,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第五,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或破壞,不可恢復或恢復時間長、治理費用高昂。

五、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金的歸屬和判斷標準

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金的歸屬和標準設置在司法實踐中至關重要,歸屬不當將導致濫訴現象;賠償數額過高,易導致受害人為追求高額賠償進行惡意訴訟,在損害侵權人訴訟權利的同時浪費了司法資源,不利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賠償數額過低,受害人的各類間接損失難以彌補,易導致受害人維權積極性低,使得心存僥幸心理的企業滋生違法排污的念頭,也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我國《民法典》關于“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的規定,缺少細致的歸屬規則與科學合理的賠償標準,實踐中難以據此具體計算懲罰性賠償數額,應當予以完善。

(一)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金的歸屬宜采取分立式賠償法

傳統民事救濟中,原告勝訴時所取得的賠償金歸屬于原告,用于填補其因被侵權而受到的人身或財產損害。環境侵權訴訟也有此先例,如比利時的環境侵害案件中,如果判決金錢賠償,原告無義務將其用于恢復環境。[20]而我國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作為一種特殊的民事責任,歸根結底只能起到彌補被侵權人所受損害的功能,給予被侵權人一種得到補救的權力,而非懲罰侵權人的權力。因此,在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金的歸屬及管理方面,為避免被侵權人因追求額外的懲罰性賠償金而導致“濫訴”“重復訴訟”現象,可以借鑒美國的設立分立式賠償制度,[21]即設立一個專項的環境修復基金,在將一部分賠償金歸屬于原告、彌補其實際損害的基礎上,將剩余的數額歸入環境修復基金,用于修復生態環境、賠償潛在受害者以及如果后續針對該環境侵權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或組織提起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可用于報銷公益訴訟中適格社會組織產生的訴訟費用;在判處侵權人應承擔的賠償金時,可將交至環境修復基金的款項予以扣減,以達公平正義之效果。

(二)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金的賠償標準

⒈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金的賠償標準尚不完善。英美法系中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淵源較為久遠,傳統普通法評定非財產損害金額的做法是由陪審團決定疼痛與痛苦的損害賠償金,無須法院指示,但如果法院認為陪審團裁決的賠償金過高,可以相應減少。很大程度上,賠償金的確定是基于陪審團的直覺作出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美國很多州的成文法都對懲罰性賠償的數額作了封頂或其他限制,如加利福尼亞州規定,醫療過失案件中的疼痛與痛苦的最高賠償限額為25萬美元,抑或將懲罰性賠償金的估算審酌因素歸納為可責難的因素、威嚇因素和訴訟的輔助因素三類。[22]然而,僅憑陪審團的直覺或規定最高限額仍無法保證懲罰性賠償金適用的公正性。可以說,在確定懲罰性賠償金賠償標準和數額方面,僅僅依靠法律無規則可循,難以得出科學、明確的答案,需要借助于經濟學分析為其提供指導性綱領。

⒉借助經濟學原理為懲罰性賠償金的數額標準提供依據。經濟學上存在一種“履行差錯”理論,是指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行為會對被侵權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但即便造成損害也存在個別或某些受害人不予追究責任的情形,因此應把已經得到補償的受害人在全部受害人中的比例稱為“履行差錯”。如一企業為保護生態環境,每年需要在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與管理上花費9萬元,而如果直接將污水排入河流,則可節省9萬元。但沿河居民可能因飲用污水導致人身損害或造成畜禽死亡等財產損害,為此企業需要支付10萬元的預期責任支出。假定在每兩個受害人當中,僅有一名受害人提起訴訟要求賠償,此時的履行差錯即為1/2。給定1/2的履行差錯,倘若勝訴原告僅能得到補償性賠償金,則企業僅需支付5萬元賠償金,遠低于為保護環境而投入的污水處理費用9萬元。因此,履行差錯會造成企業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選擇破壞生態環境但成本較低的經營方式,無疑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隱患。

為彌補履行差錯可能給環境公益和私益帶來的損害,可以通過懲罰性賠償金來補充補償性賠償金。上述例子中,每個受害人的實際損失是5萬元,但法院判決賠償金加倍,每個受害人賠償10萬元,此時的懲罰性賠償金即為5萬元。非法排污企業的預期責任支出為10萬元,高于污水處理費用9萬元,以此來督促企業革新生產技術、降低生產成本,在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保護了生態環境。若要將這一規則引入法律,以便于進一步明確懲罰性賠償金的賠償標準與數額,還需確定“懲罰性乘數”[23],用它乘以補償性賠償金即為總的損害賠償金。上述例子中,懲罰性乘數即為2,以2為懲罰性乘數則可以精確彌補1/2的履行差錯。不難發現,懲罰性乘數等于履行差錯的倒數,根據這一規則,法官在確定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金的賠償標準與數額上便有章可循,企業等潛在侵權人因心存僥幸心理而違法排污等現象也將大幅度減少。

⒊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宜采用彈性金額模式。根據其他國家、地區和我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已有的相關經驗可以將賠償標準和賠償數額計算方法歸納為三種:固定金額模式、彈性金額模式和無數額限制模式。固定金額模式是指由法律直接規定統一的懲罰性賠償金數額或計算標準,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規定的3倍、10倍懲罰性賠償標準就屬于以固定倍數為計算方法的固定金額模式。彈性金額模式是指法律對懲罰性賠償金的確定規定了一定的范圍限制,裁判者在這一范圍內擁有自由裁量權,如《合同法》規定了懲罰性賠償的上限,屬于彈性金額模式。無數額限制模式是指法律對懲罰性賠償金的確定沒有限制,完全由裁判者視具體情況而定,如《侵權責任法》概括規定了“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屬于無數額限制模式。

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宜采用彈性金額模式。原因在于固定金額模式過于僵硬,而環境侵權損害后果千差萬別,需要裁判者根據不同情形予以差別考量,但這一差別考量需要規定一個界限,否則將過猶不及。無數額限制模式賦予裁判者沒有限制的自由裁量權,很容易導致權利被濫用。較為理想的是采取彈性金額模式,將懲罰性賠償金限定在一定范圍內,既賦予了裁判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又可以防止權利的濫用。雖然彈性金額模式只賦予了裁判者有限制的自由裁量權,但有限的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有一定的依據,這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因此,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金數額確定的考量因素應當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侵權人的主觀惡性程度;第二,環境侵權行為對環境公共利益以及不特定多數人當前或未來權益的影響程度;第三,侵權人通過實施環境損害行為所獲利潤的高低。

【參考文獻】

[1][21]陳學敏.環境侵權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的規制——基于《民法典》第1232條的省思[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20,(6):57-69.

[2]呂忠梅,竇海陽.以“生態恢復論”重構環境侵權救濟體系[J].中國社會科學,2020,(2):118-140.

[3]邱玉梅,李卓.論生態環境修復責任制度的完善[J].時代法學,2020,(2):53-59.

[4]蔡唱.民法典時代環境侵權的法律適用研究[J].法商研究,2020,(4):158-172.

[5]王利明.懲罰性賠償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0,(4):112-122+206-207.

[6]孔東菊.論環境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構建——以懲罰性賠償的社會性損害填補功能為視角[J].行政與法,2016,(2):116-122.

[7]孫佑海,王倩.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綠色規制限度研究——“公私劃分”視野下對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納入民法典的異見[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9,(5):62-69.

[8]王利明.民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8.

[9][22]關淑芳.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40,98.

[10](奧)赫爾穆特·考茨歐,瓦內薩·威爾科克斯.懲罰性賠償金:普通法與大陸法的視角[M].竇海陽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31,250.

[11]李靜.英美法上的懲罰性賠償及其在環境污染損害賠償中的適用[J].華中人文論叢,2011,(1):167-169.

[12]李丹.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請求權主體的限定[J].廣東社會科學,2020,(3):246-253.

[13]王樹義,劉琳.論懲罰性賠償及其在環境侵權案件中的適用[J].學習與實踐,2017,(8):64-72.

[14]申進忠.懲罰性賠償在我國環境侵權中的適用[J].天津法學,2020,(3):42-47.

[15]呂忠梅.環境司法理性不能止于“天價”賠償:泰州環境公益訴訟案評析[J].中國法學,2016,(3):244-264.

[16]劉超.《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綠色制度創新[J].法學雜志,2020,(10):30-41.

[17]黃忠順.懲罰性賠償請求權的程序法解讀[N].檢察日報,2020-11-09(03).

[18]王利明.《民法典》中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責任的亮點[J].廣東社會科學,2021,(1):216-225.

[19]楊立新,李怡雯.生態環境侵權懲罰性賠償責任之構建——《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二審稿)》第一千零八條的立法意義及完善[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9,(3):15-24.

[20]謝鴻飛.侵權法的統一:損害與損害賠償[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12.

[23](美)羅伯特·考特,托馬斯·尤倫.法和經濟學[M].史晉川,董雪兵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250.

(責任編輯:苗政軍)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for

Environmental Damage

Gu Xiangyi,Lu Xia

Abstract: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uni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damage in the civil code,it is feasible to protect environmental public welfare through private law liability.As a special civil liability with the nature of quasi criminal punishment,the introduc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into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 is bound to cause widespread disputes.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punitive damages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damage on the basis of breaking the disputes.The civil code only makes principled provisions on the system.In order to guide judicial practice,it is necessary to refine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constituent elements,ownership of punitive damages and compensation standards,so a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civil code;environmental damage;punitive damages;environmental private interest litigation

猜你喜歡
環境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心境
環境與保護
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高等院校環境類公選課的實踐和探討
掌握“三個三” 兜底環境信訪百分百
我國環境會計初探
中國商論(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色婷婷在线影院| 99re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香蕉在线|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不卡午夜视频| 欧美97色|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av在线5g无码天天|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思思热精品在线8| 免费高清毛片| 色天天综合|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国产95在线 |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日韩无码黄色| 毛片久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 a级毛片在线免费|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91青青视频|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人妖无码第一页| 夜夜操狠狠操| 欧美精品1区2区| 亚洲天堂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免费毛片|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午夜影院a级片|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激情午夜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