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菲
山西省公路局長治分局 山西長治 046000
道路養護工作管理過程能夠直接影響到國民整體出行質量以及出行安全和行車質量,同時能夠推動我國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在道路養護工作管理過程當中,每個環節都必須由相關工作人員嚴格按照國家或企業制定的規定與標準進行。道路極易因為外部因素的影響造成質量下降或相應的損壞,為保證該城市的整體交通秩序以及市民的出行質量,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及時對其進行修補,而修補道路需要相關部門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且存在諸多不可控因素。因此,為降低以上問題出現的概率,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充分重視道路養護工作。
隨著近年來我國人口基數的增長,我國整體的經濟水平也在飛速發展,人民生活質量與消費水平都有所提高,因此常見的車輛數量越來越多,這就對道路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車輛越來越多就代表著道路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被使用的頻率也越來越高,除了車輛本身為道路帶來的壓力以外,還有諸多自然因素如暴雨、暴曬等都會影響到道路的質量。如果道路質量下降或出現損壞,在目前的情況下,絕對會造成市內交通整體癱瘓,就算相關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并且第一時間對其進行修補,修補道路也是一個相對來說較為漫長的過程,而且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以及相關部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為避免道路損壞問題的發生,工作人員必須在前期重視道路的養護,通過相應手段做好道路養護工程管理工作以延長道路使用壽命。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對道路各方面數據進行全面且詳細的調查與記錄,然后有針對性的采用合適的措施對道路進行養護。
道路養護工程相對來說也較為龐大,現階段的道路養護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別:一是預防性養護,顧名思義,所謂預防性養護就是指在道路還沒有發生質量問題或被損壞時,相關工作人員就采取相應措施對其進行預防養護以保證路面的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在公路只有表面功能有所衰退的情況下,就對其衰退原因進行全面分析并且根據相關數據記錄采取相應的預防性措施,避免下一次發生同樣的問題;二是矯正性養護,主要指的是當路段喪失了相應的必要服務功能或者是出現了明顯病害時相關工作人員采取的具有功能性和結構性的養護措施;三是應急性養護,相對于預防性養護來說,這種養護方式較為被動,是當路段發生了突發情況時相關工作人員采取的對于道路進行搶險搶修以及修復等工作的養護形式。
由于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以及交通行業的不斷進步,現階段我國存在的道路工程數量極多,因此相關部門如果想要做好道路養護工程就需要相對較多的工作人員以及相應的監管人員。我國相關部門對于道路養護工程監管力度是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由于不到位的道路養護工程監管,導致許多地區的道路養護工作中出現了豆腐渣工程,這會嚴重的威脅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出現這一問題也與我國過快的發展速度有關,道路養護團隊內部的管理制度不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速度,就會在各方面出現問題。比如說施工人員理論知識不達標導致道路質量出現問題、施工人員由于職業素養較低而故意延長工期或者相關的施工單位為提高自身收益而通過采用質量不達標但低價的施工材料的方式降低運營成本等,而施工單位內部沒有相應的監管人員或者說相應的監管措施落實不到位,這些問題在現階段我國的道路養護行業中屢見不鮮[1]。
由于我國整體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對于道路建設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地方出現了需要挖掘或建設的道路,而在道路的挖掘期間以及恢復期間無法投入使用,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時候大量車輛涌入街道,道路的挖掘以及恢復期必然會導致交通擁堵。
目前我國相關部門在道路養護的工作當中,采用的還是傳統的管理體制以及養護方式,而傳統的管理機制已經完全不適用于當今市場對于道路養護的要求了。近年來,我國道路的類型以及數量都在不斷增多,而傳統的管理機制主要只是針對于平均且普遍的道路類型展開的,并不適用于其它類型的道路,整體上存在相對單一且單調的問題,這樣不合理的道路養護機制使相關工作人員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不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和單位內部的養護機制合理開展養護工作。
道路養護工作最終質量的好壞主要取決于相關施工人員的整體素質,因此相關部門如果想要提升我國道路養護工作整體的質量,就必須保證相關企業內部有足夠并且質量達標的養護團隊,這樣的團隊能夠更加及時的發現道路存在的問題并且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專業的相關設備做好道路維修以及養護工作,但現階段我國由于相關工作人員對于道路養護工作并不是非常重視,因此養護技術較為落后[2]。
目前我國道路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反射裂縫,因為道路的質量會受到外界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一旦其投入使用達到一定的時間,就會因為溫度變化、載荷過大或不均勻沉降等問題產生反射裂縫,如果相關工作人員對于這類裂縫不及時進行灌縫處理,問題擴大后會直接損害路基。養護人員在進行灌縫工作的時候需要先將裂縫中的積水排出后再進行灌縫,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填充裂縫的瀝青配比與路面的瀝青配比相同。
針對道路出現的裂縫問題,相關工作人員除了可以采用灌縫的方式之外,還可以采用就地熱補的方法,這種方式的優勢在于其不但能夠解決裂縫問題,同時還能夠解決松散、龜裂以及沉塘等問題。所謂就地熱補方法,需要工作人員先剔除破損區的舊瀝青然后在該區域填入并壓實熱瀝青混合料。隨著近年來我國養護技術的發展,就地熱補除了上述方式外,還可以通過紅外線設備快速修補破損路面。
圖1 道路就地熱補
稀漿封層是修補道路裂縫問題的主要方式之一,相對于灌縫和就地熱補來說稀漿封層的方式因為其能夠增加道路的平整度以及防水、防腐、防滑等性能,所以被更為廣泛的應用于道路養護工作中[3]。
投入使用的道路如果受到過大的交通荷載和溫度膨脹,瀝青極易發生老化以及油脂的碳化膠質,針對這一問題,養護人員需要通過道路再生密封技術來補充路面的油質并增加瀝青活性。
現階段我國道路養護工作落實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就是相關的單位內部監管力度嚴重不足。因此,管理階層想要提升道路養護工程整體施工質量,就必須首先加大相應的監管力度,比如說制定相關制度和獎懲措施來明確不同崗位之間的具體義務和責任劃分,通過這種形式激發員工積極性并提升施工人員的責任意識。施工過程中對各個環節進行實時監督,當出現問題時,及時進行調整與糾正,驗收過程中要由相關的監管人員對驗收部門進行監督以避免出現蒙混過關的情況。
由于道路養護工作相對來說較為復雜,其所涉及到的具體環節相對較多,結合實際情況有時需要對道路進行挖掘。在挖掘工作開始之前,必須由相關工作人員對于挖掘地段的現場情況和周圍環境進行全方位的調查與分析,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工程所需,制定科學合理的挖掘方案并充分重視挖掘后的修復工作[4]。
目前我國道路養護工程的管理機制屬于事業型,事業型管理機制雖然相對來說較為穩定,但是由于企業內部員工缺乏競爭意識和責任意識,導致相關工作人員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會出現消極怠工的情況。為改善這一現狀,提升施工單位的競爭意識以及施工單位內部相關員工的競爭意識,相關部門需要建立相對健全的道路養護管理機制,同時對施工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以提高其專業素質[5]。
由于我國特殊的經濟體制,各個企業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都會將重心放在提升企業整體收益上,部分職業素養較為低下的相關工作人員甚至為了提升企業整體收益而不在乎工程質量,導致其在道路維護施工材料進行采購的過程中,會選擇質量相對低下但更為便宜的材料。為改善這一現狀,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強化道路維護施工材料檢驗,保證施工材料的質量和規格能夠滿足道路建設的要求并定期對相關設備進行檢查[6]。
道路養護工程最終質量主要取決于相關工作人員的整體水平,因此需要各企業的管理階層通過科學手段提升道路工程養護團隊的整體水平。比如在進行人才招聘的時候,選擇專業對口或者說持有相關證書的人員,在組成養護團隊后,定期對該團隊進行理論知識以及職業素養的培訓以提高其專業性[7]。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相關部門在進行道路養護工作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但道路的質量能夠直接帶動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發展并影響國民的整體出行質量,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必須采取科學手段提升道路養護的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