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利
邏輯是什么?簡言之,是指事物或思維所應符合的某種規律。作為一項實踐活動,課堂教學自然應該符合某種邏輯,高品質的課堂自然蘊含著高品質的邏輯。
高品質的課堂蘊含著“育人的邏輯”。教學的核心價值是育人,不以育人為立意的課堂是沒有遠見的,而育人是在教與學的互動交往中實現的。因此,設定什么樣的學習目標、選擇什么樣的學習內容、對學習作出何種反思與評價等,都隱含著不同的育人指向。課堂的高品質不是指知識傳授方式多么別出心裁、學習方式多么標新立異,而應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在互動交往中,引導學生發現和領悟知識的邏輯、意義與價值。育人從來都不應是說教式的,而應是滲透式的、涵養式的、習得式的,所以,教師的教學從選擇知識、呈現知識到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要建立適宜的“知識秩序”,引領學生伴著知識的溫度走到課堂中央,而非靠滿堂灌的“形式秩序”主宰課堂。當然,理解學生、尊重學情是“知識秩序”的邏輯起點。
高品質的課堂蘊含著“生長的邏輯”。文似看山不喜平,課堂教學亦是如此。每個兒童都對未知事物充滿著好奇,教師若不能勾起學生的好奇心,不經歷“思維的歷險”,那么這樣的課堂就是低認知的,是無生長可言的。學生生長涵蓋著他們的認知進階和思維發展。因而,課堂的樣態應是認知迭代、思維進階的樣態。現在的課堂識記有余,而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不足,這樣的課堂少了幾分生成與思辨,自然就少了些許深度。課堂上只有呈現出小臉通紅、小眼放光、小嘴常開的自由狀態,那才是學生活潑潑的生長的樣子。
高品質的課堂蘊含著“審美的邏輯”。課堂蘊含著生命的交往與互動,涉及認知的維度,更涉及情感的維度。有情感的課堂處處洋溢著美,有學科之美、信任之美、思想之美。教學之美是在調動教與學雙方力量的過程中產生的,自主探究是一種創造性的智力互動,具有思維歷險之美;與人交流,則是交換思想、產生困惑的過程,具有反思成長之美。高情感的課堂就是一次次教學的審美化改造,教師挖掘學科之美,帶著對學生和學科的熱愛,回到共同尋找智慧的悠然狀態,這一瞬間,美便誕生了。聞一多先生講《九歌》,教室里彌漫著像唱歌一樣的聲音,在昏黃的燈光下,人們幾乎分辨不出講臺上是聞先生還是屈原,一種偉岸懾人的氣質與風采從或凝神中或開懷中洋溢出來。這樣的課堂怎不令人仰望嘆服!梁啟超先生上課每講到動情處,也是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有時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這是何等的激情!教師就是要從逼仄的視野與空間里走出來,不再受制于工具理性對自身真實情感的消解,讓課堂真正回歸到美與自然、回歸到人與人主體間靈魂的自由交往、回到教育的情調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