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思雄,程曉琳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9)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就業創業創新、推動中國制造和服務上水平的重要基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人才是關鍵,高質量發展是必然的主題。2018年3月30日,“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在福建上杭縣古田會址啟動。經過這幾年“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的探索與實踐,正值“建黨百年”之際,福建省以“青春領航鄉村振興,紅色筑夢創業人生”為主題,大力弘揚跨越時空的偉大的井岡山精神,鼓勵青年“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聚焦革命老區,走進原中央蘇區、偏遠山區和城鄉社區,用創新創業成果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助力精準扶貧。
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就,并正以其自身特有的優勢,在鄉村振興戰略實踐中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發揮著巨大作用。涉農高校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實踐活動涌現出一批能夠帶動農業農村發展的帶頭人,切實發揮了職業教育培育的人才在鄉村振興為的主體作用。
本文以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農類高職院校通過活動發揮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進行分析,以期為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德才兼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中表示,望涉農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農業高職院校積極響應號召,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高職院校的職能,利用學校多年積累起來的創新創業成果,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與鄉村振興有效融合,整合資源,協同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從國家層面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作出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福建省人民政府出臺的《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十條措施的通知》和福建省教育廳出臺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十六條措施的通知》等政策,進一步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有力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關政策落地。
在各級政策的支持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的開啟,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身到此項活動中,用他們創新的思維、敢闖敢拼的韌勁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績。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各種惠民政策的出臺,進一步激發青年返鄉創業熱情,增強創業能力。
農業高職院校擁有一批高學歷、高素質、經驗豐富的教師教學團隊,通過成立多學科融合的創新創業教學團隊,促進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教師們通過社會服務、科技特派員等形式將科技送到農村,給農民進行培訓,運用新技術新科研成果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農業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他們長期生活在農村,了解農村;他們擁有吃苦耐勞的品質,不怕失敗,大都愿意通過知識反哺家鄉、改變家鄉。
農業高職院校擁有豐富的創新創業資源。通過“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到田間,走進社區,了解農村的需求,從智力、技術和項目資源等多個方面開展幫扶工作,推動當地社會經濟建設,助力鄉村振興;通過產教融合,增強校企合作,將高職院校的智力資源、技術資源、文化資源與企業和投資機構的金融資源、市場資源、社會資源等精準對接,促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5]。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以“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工程”為引領,主動對接職教改革新形勢和學校發展新要求,按照“立足行業、匯聚資源,培優培強、打造品牌”工作思路,全面深化“要素聚合、資源整合、產教融合”,在“新農培育、三創教育、產教融合、社會服務、特色專業”等領域探索出了一系列創新做法與模式,打造出了一系列辦學特色與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為落實黨和國家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要求,發揮高校人才與科技優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提升師生創新創業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推動“當地離不開、業內都認同、國際可交流”的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統籌學校創新創業資源成立“創新創業創造學院”,在相思嶺校區打造了“以農業創業為主題”的大學生創業園,探索形成了“1+N三共”育人模式:“1”,是指1個平臺,即相思嶺大學生創新創業園;“N”,是指多個創新創業團隊;“三共”,是指共享、共創、共贏。
學校按照“面向全體、立足專業、強化實踐、貫穿全程”的工作原則,大刀闊斧地為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出臺政策、完善保障、提供支持,成功營造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校園氛圍,打造了“課內和課外結合、普及和提高結合、訓練和競賽結合、創新和創造結合、創業和就業結合”的教育模式。
建立以專家教授服務隊和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帶領廣大師生深入農業基層一線,為鄉村提供咨詢服務,并做好科普教育、科技成果推廣服務等工作,推動高校農業科研成果落地實踐應用。
“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項鼓勵大學生用創新創業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用火紅的青春和生動的實踐譜寫“愛黨愛國”的壯麗篇章。2018年至今,福建農業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共有683個團隊參加了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通過活動,許多團隊優化了企業制度、經營理念,取得了管理、經濟雙豐收。
案例一:廖同學,2019年畢業于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營銷與策劃專業,成立福建省展承紅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通過“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的幾年鍛煉,結合龍巖上杭革命蘇區紅色文化打造特色農業產業、文創產業和旅游產業,打造“安全、健康、綠色、高效”的閩西南黑兔產業鏈與黑兔種養結合的產業集群,成為當地龍頭企業。先后榮獲“2017年度脫貧攻堅優秀單位服務單位”“福建省上杭縣扶貧開發基地稱號”、入選“2018年度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資金項目實施方案”“國家級科技小院”“地理標志產品”等,助力江西萍鄉縣和吉安縣產業轉型成功,目前帶動扶貧526戶,年均增收3萬元。
案例二:馬同學,2018年畢業于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觀光農業專業,在校完成觀光農業專業學習的當年,受到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返鄉發動鄉親們一起成立了長汀縣云峰村的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福建省長汀縣鄞江農民專業合作社,憑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農業經營模式“觀光果園的多維運營模式”,入選2018年福建省大中專畢業生省級資助項目,獲得福建省高校畢業生創業省級資助。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體現了國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視。本文從“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視角,以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分析了農業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成果服務鄉村振興的優勢、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