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芳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慧學課堂”旨在通過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引導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學會學習;不僅學會學習,更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慧學課堂”,即充滿智慧的課堂,它是教育思維和教育情感互動的產物,是師生智慧互動共生的過程與結果。
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本質要求。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使教師探索更全面更完整的課堂教學方式,即不僅要實現“育智”,更要重視“育德”。
不可否認,當前的學校教育,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性教學現象。這樣的教學,追求效率,卻往往停留于知識傳授與技能掌握的層次,而沒有觸及人性與精神,對人的成長缺少關注。“慧學課堂”倡導各學科教學從“功利性教學”走向“教育性教學”,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慧學課堂”是促進學生思維生成、發展的課堂。教師的教學行為,尤其是教師建構的話題、師生對話與互動都要具有思維價值,即能促發學生培養深度思維。“慧學課堂”把“深度學習”作為研究核心,是對學習本質的思考,是將學生確立為教學的主體,是對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主張深度學習的“慧學課堂”,追求的不僅是學生學業的發展,更是其認知過程的發展,以實現“不教之教”。
淺層學習的目標僅僅是完成外在的學習任務,學習方式以記憶和操練為主,缺少深度思維加工,因此學習成果難以得到遷移和深化,淺層學習容易導致學生缺乏持續性學習的能力。因此,“慧學課堂”的努力方向是促進每一位學生實現深度學習。深度學習始于學習者自發的、自主性的內在學習動機,學習者在探究問題本質的過程中激發內在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習得以維持,獲得一種長期的、全身心投入的持久學習力。深度學習活動會形成一種持續探索的沖動,并將不斷深化,深度學習如同“螺旋槳”,是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巨大動力系統。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獲得持續學習的能力,即學會學習。
核心素養著眼于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它是學生今后走向社會、走向世界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慧學課堂”關注“學科核心素養”,更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核心素養”在各學科中的具體表現,也包含各學科所特有的素養要求。“慧學課堂”要實現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
當前,課堂教學目標一定程度上還比較單一,這就遮蔽了課堂學習本應具有的多重育人價值。教育若僅僅圍繞“知識”展開,則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而“慧學課堂”的教學目的是從“知識傳授”轉向“問題解決”,由此,學生核心素養才能夠得到發展。
“慧學課堂”不僅關注知識的學習,更注重認知過程的發展。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體系直觀地呈現出知識類型和認知過程兩個維度。其中,認知過程維度包括六大類別: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這是一個認知過程連續體,就是逐步走向“深度學習”的過程。據此,慧學課堂把培育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作為教學的核心。
學習內容的研制不僅要基于對教學內容的解讀,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從以“教”的活動為基點轉向以“學”的活動為基點,即思考“學生需要學這些,學生需要這樣教”。當教學內容與學生學情不匹配的時候,須優先考慮學生,且要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連接。教師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而非僅以知識為中心,才能確定出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內容。
“慧學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應當注重引導學生在經歷認知沖突后,提升認知水平。從“知識中心”到“學習中心”,重點在于建構學習話題,設計高階的學習活動。深度學習是思維不斷深化的過程,向高階思維階段(分析、評價、創造)發展,學習者能夠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與調節,最終通往自發的創造性學習。話題的設置、學習活動的設計均是“慧學課堂”的要點。
“知識中心”導向淺層學習,而“學習中心”指向深度學習。深度學習關注的是學習的發生,讓學生經歷完整的學習歷程,知識是在學生體驗過程中生成的,高階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進行高水平認知加工,實現深度學習。教師要有學習活動設計能力,要將教學內容轉化為適合學情的學習話題,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實現高品質學習。
“慧學課堂”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課堂上良好的學習關系,包括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教師保持傾聽,并影響到全體學生,讓學生也養成傾聽習慣,從而構建安全而潤澤的課堂氛圍。學生與教師、同學、教學活動建立起友好的關系,學習活動才能主動、積極、持久地發生。
師生相互傾聽,建構非競爭性的學習伙伴關系,在此環境中,學生個性得以舒展、思維靈活度提高。心理的安全、情緒的舒展,放松而不失機敏的狀態,能夠讓全體學生深度沉浸在學習中,體驗到存在感、意義感、效能感,學生不再是課堂上的“觀光者”。
教師在傾聽的基礎上,組織學習活動,鼓勵學生發問,并進行適當理答、串聯、追問,以多種形式搭建思維的腳手架,將思維推向更深處,讓全體學生共同經歷完整的學習過程,形成課堂上“交響樂式”的學習對話。
“教、學、評一致性”是課程與教學的基本邏輯,慧學課堂的學習測評基于一致性原則,不僅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關注學生認知過程及核心素養的發展。
“慧學課堂”的學習測評先于教學活動的設計,即應用課程設計原理中的“逆向設計”,研制命題“雙向細目表”。雙向細目表中,縱向列出的各項是要考查的內容,即知識點;橫向列出的各項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者說是認知水平。能力水平指標的設置,參照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的六個層次,即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并結合核心素養要求進行學科化表達。
一致性原則的測評數據,能科學反饋“慧學課堂”的落實效果。依此數據,教師進行相應的教學調整,進一步促進了“慧學課堂”的實踐研究,至此形成了研究閉環。
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慧學課堂”,旨在發展學生高階思維,教學從“傳授知識”轉向“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成為一種協作式解決問題的過程,最終實現學生學會學習的目標,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慧學課堂”促進學生形成的不僅是認知層面的核心素養,也包括非認知層面的核心素養,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協作能力、效能感等,即實現“教育性教學”。
“慧學課堂”著力改善課堂生態,著力建設學習共同體。而這樣的學習共同體中,師生、生生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這也正是學生各方面和諧發展的土壤。
總之,“慧學課堂”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路徑,是實現全面育人的課堂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