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西安工業大學附屬小學 錢朋
隨著素質教育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通過加強家校共育,切實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成為近年來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重點工作之一。家校合作的教學模式下,能夠最大程度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提高傳統課堂教學效率,為培養小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打好基礎。
數學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學知識的影子。因此,家校合作教學模式下,教師應當善于布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不斷積累有用的生活經驗,達到培養小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
生活化教學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和輔助,家長的有效干預,可以促使學生將解決實踐生活問題變成一種內在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分數加減法”這個章節中的內容時,異分母加減運算規則一直是學生掌握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布置一道需要家長與學生共同完成的作業,如要求學生和家長分別完成兩幅不同的拼圖,最后統計自己完成了多少塊、家長完成了多少塊,結果用分數的形式寫出來,然后計算自己和家長一起一共完成了多少塊拼圖。拼圖過程中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大大激發了學生對完成教學任務的積極性,同時也在游戲的過程中達到了鞏固分數加減法知識的目標。學生在匯總計算的過程中,需要通過“通分”的形式來計算出最終結果,這就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了培養小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
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育規律以及生活經驗缺乏,很多數學理論知識對他們來說實際上是比較抽象的。要想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就不能僅僅將教學局限于課堂和板書中,還需要教師巧妙地安排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將實驗教學與家校合作結合起來,將學校教育向家庭教育轉移,能夠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知識,同時形成自主學習等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多邊形面積”這個部分的知識時,特殊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小學生掌握的重難點。比如通過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梯形、三角形的面積,此時,教師可以引入“割補法”這一實驗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三種圖形面積之間的關系。通過圖形轉化,推導出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家長可以和學生一起用卡片拼出不同的圖形,然后數一數,分別用了幾塊卡片,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多邊形的面積相關概念。
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教學環節,基于家校合作教學模式下的作業設計中,教師應該將課本中的作業向生活適當延伸,切實拓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鼓勵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獨立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精神,進而實現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的教學目的。作業設計要豐富和多元化,讓學生愛上作業,例如在教學重量這個部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在家稱體重,并記錄數據,轉化數據,使學生明白不同的重量單位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轉換。如小明的爸爸體重75 千克=75 公斤=75000 克=150 斤。針對個別學生不愛寫作業的情況,教師邀請家長參與到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來,能夠對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督,進一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家長和教師可以一起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點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指明方向。
總之,家長配合學校開展教育對發展小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至關重要。小學數學學科教師應當與家長加強交流,不斷探索一條家校合作的長遠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