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麗麗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幼教集團北崗花園幼兒園
幼兒的美術活動與游戲天性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并不是對立面,而是統一的。老師的教學活動也應該注重將美術活動游戲化,使之更富含趣味性和自由性,在充分發揮孩子天性的同時,培養促進他們對于世界的自我理解與感知,并通過美術活動,形成自己獨立的個性。因此,幼兒美術活動的游戲化教學探究,是深入推進3-6歲幼兒潛力與天賦發展的必由之路。
兒童美感的產生源于兒童對現實生活和周圍事物的真摯情感,幼兒在美術教育中可以培養敏銳的觀察力、靈活的動手能力和初步的審美能力。[1]
幼兒的天性是愛玩耍,我們也一直提倡“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采用游戲化教學法可以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性,發展智力,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提高教育效果。
將美術活動與游戲相結合,教師需要從多方位進行思考。首先,要分析幼兒的年齡特點,尋找適宜的教學內容,創設充滿情感色彩的審美環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探索出基本的教學方式,時刻觀察幼兒的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善于發現幼兒作品中的“思想”,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同伴評價和幼兒自評三種評價方式,并做好活動反思再次調整教學內容。[2]
游戲化教學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有效運用,進一步構建了幼兒園園本課程,通過活動豐富了課程中主題的內容,從而推進課程中主題的深入發展,而園本課程的開展又為美術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創作素材和經驗積累,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很多老師會選用一些比較流行的美術素材作為教學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往往忽視了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在實際創作中很難完成任務,也必然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
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想方設法在課堂上添加游戲元素,這就導致原來有計劃、有目標的活動變成了教師精心設計的活動,使得游戲的運用只是調節了課堂氣氛,并不能和教學目標、幼兒學習相融合,抑制了幼兒自主探究美術問題的興趣,這就是所謂的情境創設失敗。[3]
教師往往在開展美術活動時表現出很著急的一種狀態,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后,教師迅速帶領幼兒進行創作,在此后的繪畫過程中教師的游戲化策略不再實施,主動幫助幼兒創作或干預幼兒想法,出現了輕過程重結果的現象。
1.生活化主題
幼兒對周圍的認知源自生活經驗,所以教師在選題時要以幼兒生活經驗為核心。英國藝術教育家赫伯·里德在《通過藝術的教育》一書中指出:“藝術應為教育的基礎,美術教育的使命就是通過藝術來教育人,也就是說,它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的。”[4]生活經驗是幼兒創作的靈感來源,幼兒將自己的所見所想通過圖像、顏色等方式來表達他對生活的觀察、理解和感悟。
2.游戲化主題
游戲化主題對幼兒有著深深的吸引力,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創意美術《媽媽的毛線團》中,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纏繞毛線,幼兒可以感受到毛線層層纏繞慢慢變大的樂趣,在游戲中產生了創作的欲望。
活動材料是幼兒美術活動中重要的物質媒介,因此,教師需要給幼兒提供不同色彩、形狀和質地的材料,發揮不同材料的教育功能,激發幼兒不同的游戲行為和思維創作。關于美術活動材料使用,我有以下兩點思考:
1.同樣的材料選用不同的呈現方式
幼兒可以將同一種材料塑造成不同的造型。比如折紙,幼兒可以將折紙折成植物和動物,也可以把折紙剪成圓形、三角形作為創意美術的輔助材料,甚至可以直接在折紙上進行繪畫,這里只有一種材料,但是孩子們的呈現方式是多樣化的。
2.不同的材料選用自由組合方式
在進行創意美術時,我們會給幼兒提供顏料、彩泥、折紙和拓印工具等多種材料供幼兒選擇,幼兒可以通過拓印、粘貼、噴灑等方式組合物體,理解物體和圖形的轉換關系。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可以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關于游戲化環境創設我有以下幾點思考:第一,符合幼兒審美情趣的環境布置;第二,貼近幼兒生活的戶外自然體驗;第三,合理運用悅耳動聽的背景音樂。研究表明,幼兒在充滿美感的環境中,自身的審美力也會增強。[5]
1.故事引導法
教師從幼兒感興趣的故事入手導入活動,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得幼兒在新奇有趣的故事情景中發展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實現活動目標。
2.猜謎提示法
謎語有趣活潑,在美術教育活動中的導入部分運用猜謎的形式,能夠直接引出活動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提高思維能力。
3.兒歌導入法
兒歌旋律優美,歌詞生動形象,讀來朗朗上口,用兒歌導入使美術活動充滿生機和趣味,對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4.表演代入法
表演代入顧名思義就是讓孩子們動起來,用身體感覺來對應外在審美對象的結構和自身內在的情感結構,這樣的模仿表演也是幼兒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不僅鍛煉了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還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審美能力。[6]
教師要尊重幼兒個性化的想法和表現,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幼兒的作品,通過評價幫助幼兒正確地認識自我和欣賞自我。當然,教師在評價中也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認知特點有目的地選擇指標進行評價。針對小班幼兒教師應借助道具、場景等以游戲的口吻進行評價;針對中班幼兒教師可以靈活地采取集體、小組或個別的組織形式進行開放式提問;針對大班幼兒教師可側重討論式評價,進行集體評價、同伴互評或自我評價。
依據美國教育家杜威的觀點:“藝術是一種賦予人的生命以活力的體驗,一個人通過藝術的觀察、思考、創造所產生的對生命的感受,能夠使人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定的情感高度。”[7]學前教育應該以培養完整兒童為目標,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所以在教育活動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游戲性教學的價值,將游戲性教學和美術活動相結合,相得益彰,是幼兒后天美術和智力發展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