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安徽省阜陽市振潁幼兒園楓林分園
2003年3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教育部等十個部門(單位)《關于幼兒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就已經指出了:“逐步建立以社區為基礎,以示范性幼兒園為中心,靈活多樣的幼兒教育形式相結合的幼兒教育服務網絡。為0-6歲的兒童和家長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務,全面提高0-6歲兒童家長及看護人員的科學育兒能力。”[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運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據調查,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占總貢獻量的70%,幼兒園教育占20%,社會教育占10%。那么,如何利用幼兒園、社區、家庭這三者對0-3歲嬰幼兒提供早期教育,提高他們的發展水平,為以后的入園工作做準備呢?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幼兒園可以通過社區工作人員幫助,對嬰幼兒家庭情況進行了解,比如:人口結構、經濟狀況、住房條件、受教育程度等。家庭早期教育現狀包括:育兒觀念、行為、教養方式、育兒環境,以及早期教養需求等方面。通過摸底行動提高社區未入園嬰幼兒的受教育率,幫助家長尋求科學有效的家庭教養方式,提高家長科學育兒的水平,讓社區每一位未入園的0―3歲幼兒都能夠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摸底的同時要為嬰幼兒建立幼兒檔案和養護人培訓檔案。嬰幼兒檔案內容除了記有嬰幼兒和家長的一些基本情況外,包括家長觀察寶寶游戲情況的記錄表。通過如實記錄,家長對孩子的進步與不足做到了心中有數,從中也了解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并為下一步有針對性地指導孩子參加游戲活動奠定了基礎。養護人培訓檔案是專門為幼兒家長建立的培訓檔案,并經常邀請有關專家對家庭教育基本知識和0―3歲幼兒家庭教育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通過專家面對面的輔導,提高了家長的育兒水平。
幼兒園是提高嬰幼兒早期教育水平的重要基地,要想幼兒園教師成為社區早期家庭教育的核心:首先,教師的觀念要更新。教師觀念應由過去只關注幼兒園的孩子轉到關注0-3歲的兒童、貧困家庭兒童、流動人口家庭兒童、殘疾兒童;由只考慮兒童到同時考慮兒童的家長或看護人,關注家庭對兒童成長的影響,倡導兒童與家長共同成長的思想;由只注重發展單一的正規幼教機構轉到以社會需要為目標,提供多種形式的早期教育服務,為更多的兒童提供受教育的機會。雖然幼兒園的師資是經過早期教育、幼師的學習和培訓,但對于0-3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方法和指導,還有待進一步的學習和培訓。其次,幼兒園要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及對專職教師的培養,要求幼兒園的全體教師都必須掌握早期教育知識,幼兒園組織專家學者到幼兒園、社區為教師和社區工作者傳授早期教育專業知識,提高教師和社區工作者的能力,為早期教育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持。
0-3歲是嬰幼兒成長的關鍵期,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水平將直接影響兒童早期的發展。家庭是幼兒出生后生活的第一課堂,同時也是社區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0-3歲兒童的成長多以家庭養育方式為主,看護者對兒童成長階段的特點不夠了解,談不上有目的的指導和訓練,大多數父母對兒童早期教育的了解來自網絡、書刊,或者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育兒經驗。家長在嬰幼兒心理學知識和兒童人格發展知識等方面比較薄弱,需要幼兒園和專門的社區早期教育機構的幫助和指導;在另一方面,也有些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因此,可以通過幼兒園、有經驗的家長對其他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方面的幫助和指導,更廣泛、更深入地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相互學習,豐富家長的育兒知識,改善他們的教育觀念和態度,共同提高育兒水平。幼兒園還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為家長提供專業的教育資源:唱歌、游戲、精細動作訓練、大動作體能訓練等活動。家長帶孩子每周定期來園學習親子游戲、戶外鍛煉方法,引導家長將教育滲透在一日活動中。傳授家庭游戲玩具的制作方法,引導家長學會利用生活中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一系列活動提高了家長的教育質量和水平,這不僅有助于家庭教育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還可以通過家長輻射影響整個社區的文化教育氛圍。這將使更多的孩子在入園前就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區文化熏陶,從而提高幼兒園教育的水平、效率和質量。
社區早期教育是建立在終身教育觀的基礎上,其教育對象的范圍擴大到社區內全體嬰幼兒、嬰幼兒家長和社區全體成員;社區早期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教育機構,還要將教育擴展到家庭和社會的各個方面,注重推廣社區成員對早期教育的認識和參與程度,從而為早期教育創造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社區早期教育的形式不僅包括正規教育,也應當包括各種形式的非正規教育,并通過社區行政和非行政的手段,為社區各類成員提供多種發展機會和條件。由此可見,社區早期教育的開展是將社區發展與社區教育聯系起來,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因而其效能也是全方位的、整體的。
想要提高社區早期教育服務質量,就需動員社區各方面力量乃至全體成員廣泛參與,整合資源,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將社區內教育、衛生保健、文化娛樂、社會服務、福利保障等相關部門及工作有機聯系起來,開展適合本社區需要的教育服務,推動家庭、幼兒園和社區機構的合作。
第一,社區應把早期兒童發展工作納入社區發展的目標,形成有效的管理、執行和監督機制
根據社區內0-3歲嬰幼兒數量和家長及看護人的需求,合理設點布局。利用不同渠道廣泛宣傳早期教育,營造重視早期教育的良好氛圍。擬定社區早期教育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并針對實際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策略;組織社區管理人員和社區工作者的業務培訓,為社區早期教育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定期召開經驗交流會,樹立典型,推廣經驗。
第二,早教知識進社區
早教知識普及到社區千家萬戶是做好未入園幼兒早期教育的必要條件。社區可以靈活使用社區的宣傳板,宣傳板上的內容每月更換一次,主要有早教理論知識、早教教師創編的親子游戲、衛生與保健知識、社區未入園幼兒活動的照片等。通過宣傳板的宣傳,家長可以了解到幼兒教育的動態和方法,豐富了家長科學育兒的經驗。這種宣傳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0―3歲幼兒早期教育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合理利用家庭、幼兒園、社區的優質資源,增強父母及看護者科學養育兒童的能力,充分發揮社區教育與服務功能,讓兒童享有高標準的健康咨詢、教育指導等各項服務,促進早期教育的社會化,從而使兒童早期教育得到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