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旺 江西省煤田地質局二二六地質隊
由國務院啟動的第三次土地調查工作已于2019 年末收官,其根本任務在于查明全國土地資源的實際利用情況,滿足國土資源管理與土地基礎數據利用需求。萍鄉市人民政府于2019 年第四季度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基于縣市級、省級、國家級三級檢查制度陸續完成合計100 個縣級區劃調查成果的核查工作,并根據國家反饋意見完成差錯數據的整改,為核查成果質量提供保障。
采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國家級內業核查軟件、“吉奧之星”系列平臺軟件進行縣級國土調查初始成果的核查工作,由各級核查單位、監理單位以及領導小組辦公室建立聯動工作機制,為三調初始成果核查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組織保障。在工作機制的實際運行環節,由省級核查單位主導開展現有調查數據成果的核查,并提出整改意見;市級辦公室負責協調縣級監理單位及辦公室,對調查作業單位的整改情況進行現場督促與檢查;倘若存在調查進度過慢、調查成果質量嚴重不達標的情況,需由省級辦公室約談各級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并對核查結果進行全面通報。在實際開展內業核查工作時,主要需明確以下兩個關鍵環節的工作要點:
(1)鄉鎮抽查環節,該環節主要以待核查區縣、鄉鎮的國土調查初始成果作為核查對象,明確現有調查成果中存在的錯誤問題,并督促調查作業單位進行及時整改。鄉鎮抽查要點包含以下四個方面:其一是以圖斑作為檢查重點,針對圖斑屬性、圖形要素、空間關系的正確性進行重點核查,以村級調查區控制線兩側圖斑為對象,分別完成地類圖斑、權屬界線、外邊界等情況的核實檢查;其二是以三調舉證圖斑信息表作為檢查重點,明確舉證信息、圖斑編號及標識碼間的對應關系,并查看舉證照片有無質量或錯誤問題,避免影響到地類檢查與認定結果;其三是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技術規程》在國土調查數據庫中建立的單獨圖層為基準,將其與國土調查中生成的地類圖斑結果進行比較,判斷二者在屬性、位置等層面是否一一對應;其四是額外增設人工輔助檢查環節,分別針對單獨圖層內容、道路和水系屬性、城鎮村范圍標注是否正確、圖斑地類權屬性質以及有無異常地類等項目進行檢查,為現有內業核查及質檢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提供保障[1]。
(2)全圖斑核查環節,該環節主要匯總鄉鎮抽查結果,針對鄉鎮抽查差錯率、全縣檢查錯誤率在3%以上的情況實施全圖斑核查工作,其中對于一致性圖斑,通常以縣級圖斑總量為基準抽選1%進行核查;對于其他類型圖斑或鄉鎮抽查結果中錯誤率偏高的一致性圖斑,則圍繞圖斑的地類、標注正確性、權屬性質以及邊界精度實行100%核查,督促調查作業單位加快整改進度、保證地類認定結果的真實可靠。
整合鄉鎮抽查、全圖斑核查兩個環節的工作成果與錯誤圖斑數據進行差錯率計算,為國土調查工作成果質量提供科學評價。通常在初始成果核查工作中,主要以明顯錯誤圖斑作為評價標準,根據差錯率指標進行國土調查數據質量評價,便于后續為調查作業單位提供針對性整改意見,輔助提升整改效率。設明顯錯誤圖斑數量為Nbr,核查圖斑總量為Nb,則差錯率Hr 的計算公式為:

該環節排除內業核查環節提出的明顯錯誤圖斑,面向一致性圖斑、因調查作業主體屬性或范圍變化出現的圖斑分別以10%和100%的比例進行復核,倘若發現一致性圖斑的檢查錯誤率超過3%后,則需對一致性圖斑進行100%復查,實現對縣級數據庫建設質量的綜合評價[2]。
在實際開展全圖斑復核工作時,需明確以下四項工作要點:其一是采用空間疊加方法對于縣級初始數據庫與內業核查階段的全圖斑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并根據核查單位提供的整改報告進行內業復核工作重點的梳理和全面交底,為復核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其二是明確錯誤圖斑的認定標準,嚴格遵守地類認定技術進行核對確認;其三是增設人工輔助核查環節,實現對初始數據庫內容的核對;其四是運用國家級質量檢查軟件進行縣級數據庫建設成果以及圖斑邊界、地類差錯率的篩查與驗證,確認差錯率為零后方可上交,并在質檢平臺上自動生成檢查結果,為縣級數據庫整改及質量評價提供參考依據。
針對內業復核環節的工作成果進行質量評價,將復核環節核查的其他圖斑數量設為A1,依據1%的比例隨機抽選的一致性圖斑數量為A2,復核環節未通過核查的圖斑數量為E1,未通過核查的一致性圖斑數量為E2,則錯誤率計算公式表示為:

以萍鄉市蘆溪縣為例,該縣地處江西省西部,位于東經113°55’~114°16’,北緯27°25’~27°47’之間,全縣轄區范圍內包含6 鎮、5 鄉,總面積為961.28 平方公里。
根據蘆溪縣鄉鎮三次抽查、全圖斑核查與全圖斑兩次復核結果可知(如表1 所示),通過圍繞內業核查與復核三個階段開展具體成果核查工作,使得鄉鎮抽查環節全縣自動篩查率由最初5.83%降至0.06%,圖斑邊界差錯率由最初3.58%降至0.21%,地類差錯率由8.75%降至3.58%,且全圖斑核查與復核兩環節的邊界差錯率、地類差錯率分別降至0.42%和10%以內,符合質量評價要求。

表1 成果核查過程中檢查差錯率比較
在此基礎上,將三調地類圖斑與二調數據庫中的原始統計結果進行比較(如表2 所示),從中可明顯看出兩次調查結果在地類面積上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實際國土調查工作中還需搭建不同地類銜接機制,將縣級調查界限范圍進行統一處理,采用數據疊加方法進行變更情況的具體調查,并運用統計學方法將調查結果進行匯總統計,為三調初始成果核查及評價分析提供參考依據[3]。

表2 三調地類圖斑與二調數據庫差異結果比較
總體來看,成果檢查為土地調查成果質量提供重要保障,相關部門應嚴格基于鄉鎮抽查、全圖斑核查與全圖斑復核三個環節及其標準化流程開展三調成果核查工作,明確不同關鍵環節的操作要點、注意事項及質量評價方法。在此基礎上,還應面向具體核查工作過程進行職責分工細化,落實不同核查階段、關鍵作業環節的檢查記錄,并且充分利用縣級數據庫建設成果、遙感影像、林業數據、城鎮開發邊界等數據資料進行圖斑屬性、標注正確性的判定,為國土調查成果質量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