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用紡織品,包括學生在校統一穿著的服裝、配飾及床上用品,其產品質量關乎學生身心健康,是家長、學校、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我國已出臺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GB/T 31888—2015《中小學生校服》、GB/T 22844—2009《配套床上用品》等技術標準,有效保證了學生用紡織品的質量安全。為統一學生用紡織品的質量標準,規范高品質學生用紡織品質量要求,共同促進學生用紡織品品質的提升,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深圳市校服行業協會以及多家學生用紡織品生產企業,組成標準起草組,開展《高品質學生用紡織品》團體標準起草工作,且該標準已于2021年11月12日發布實施。
該標準的突出特色是把學生用紡織品劃分為合格品和優等品兩個品質等級。合格品的考核指標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依據,即技術指標達到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要求(有分等級的要求達到一等品要求)為合格品,優等品則是在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要求的基礎上,主要技術指標有所調整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外觀質量方面。服裝理化性能技術要求標準規定服裝一次洗后變色≥3~4級、扭曲率≤3.0%,面料不出現破洞,填充物不出現縮團變化,黏合、復合、涂層、印花部位面料不起泡、脫落裂開,里料不外露,包縫線不脫落,縫紉線不開線。該團標則規定優等品經2次洗后達到相同效果,這就使得此類產品的外觀質量更有保證。
二是使用說明方面。對不同階段學生用紡織品安全類別的標注進行規定,以明確不同適用對象的安全類別標注方法。對于直接接觸皮膚產品上的耐久性標簽,規定其縫制在不與皮膚直接接觸的位置,防止標簽刮傷皮膚。
三是內在質量要求方面。在基本安全性能各項技術指標與現有國家強制性標準一致的基礎上,增加了國家標準GB/T 31888—2015《中小學生校服》中未作要求的可萃取重金屬、殘留表面活性劑、潤濕劑和皮膚刺激性的考核要求。可萃取重金屬考核主要是考慮紡織面料中可能存在銻、砷、鉛、鉻等各種重金屬,在接觸人體皮膚特別是被汗液浸濕時可能進入人體造成損害,因而定下此安全指標;殘留表面活性劑、潤濕劑,主要是對紡織品染整加工過程中添加助劑的環保性提出要求,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皮膚刺激性主要是考慮有些織物為了實現抗螨抗菌等功能而添加功能性助劑,對于這些助劑是否對皮膚有刺激性,本標準進行了把關。學生用紡織品的染色色牢度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本標準增加了洗液沾色程度的指標要求,優等品指標中耐水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與洗液沾色程度等指標要求比國家標準有所提高,如耐水色牢度服裝優等品要求從GB 31888—2015《中小學生校服》中的3~4級提升為≥4級,耐汗漬色牢度增設高于國家標準的指標要求;對于學生經常反映面料起毛球的問題,本標準對起毛球的測試方法做了調整,選用馬丁代爾法測試,更加貼近消費體驗。
四是功能性要求方面。該團體標準規定,如果產品有明示其中的一種或幾種功能,則要求每種功能都需考核,并規定了每種功能的考核辦法和較高的指標要求:功能考核已有國家標準的,要求采用國家標準的考核辦法及相應指標;尚無現成標準的,如服裝產品透光性能的測定未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該團體標準以附錄的形式制定了考核辦法;采用國家標準規定的考核辦法,但調高了指標要求,例如接觸涼感是夏季服裝的重要需求,團體標準規定按GB/T 35263—2017《紡織品 接觸瞬間涼感性能的檢測和評價》規定的方法檢測,而相應的指標要求則由國家標準規定的“涼感系數≥0.15[J/(cm2·s)]”調整為“≥0.18[J/(cm2·s)]”,即高于國家標準的要求。專家組評審認為,該標準對高品質學生用紡織品技術指標的要求具有先進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國家產品質量提升戰略的要求,可為高品質學生用紡織品的生產、銷售提供技術依據,對學生用紡織品品質的提升具有推動和促進作用。(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