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穎超
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國家“十四五”規劃也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列入其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寧波作為全國工業大市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始終積極參與并為之付出巨大努力。近年來,寧波通過調整能源、運輸等產業結構,積極降碳減排,確保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通過推進綠色生產,加速發展綠色服務業,綠色低碳經濟體系正逐步構建,通過健全碳排放權抵消機制,不斷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節能減排良好態勢正逐步形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打下了堅實基礎。
能不能順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寧波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能否實現綠色轉型,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貫徹新發展理念,就是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正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可以倒逼產業向高科技、高產出、低能耗的高質量方向轉型升級,從而實現生產要素投入少、產業結構優化、資源環境成本低的綠色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可以有效提高能源資源集約利用水平,擴大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推廣,從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增強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
然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長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一刀切;其更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不能就氣候談氣候、就低碳談低碳。
因此,首先要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科學把握工作節奏,做到各地有先有后,產業有保有壓,從而兼顧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比如,經濟水平發展較高、轉型升級比較領先、可再生能源條件較好的區域,可發揮先進示范作用,優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其他地方也應迅速跟進,迎頭趕上。其次,要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統籌謀劃好各項工作,既與傳統行業轉型、新興產業發展等聯系起來,也要與個人生活方式改變等多方面密切關聯,形成“系統性的治理,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和諧統一”。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實質上是追求更具可持續性的經濟增長方式,要求我們建立清潔、低碳、高效、安全的現代化能源生產和消費體系。因此,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須堅持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生活方式的變革雙管齊下,在生產、生活中做到源頭減碳、過程降碳。
從生產方式的變革來看,首先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包括淘汰落后產能和產業迭代升級。2017年以來,寧波加大力度整治淘汰落后產能,涉及企業超600家。下一步,應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并從電價、稅收、行業準入等政策著手,進一步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應加強科技創新,強化綠色低碳循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推動低碳技術前沿應用技術研究和產業迭代升級。其次,要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目前,寧波已在海岸灘涂、四明山區等地布局光伏發電,光伏裝機容量位居全省第一。下一步,應把發展光伏、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提升至重要地位,利用財稅、金融、土地等要素擴大清潔能源布局。
從生活方式的變革來看,首先要堅持綠色理念先行,通過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廣泛傳播“低碳生活”理念,倡導個人節約用電、用水、用紙等,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其次要多維度多層次開展活動,開展公眾接受度高、行之有效、形式多樣的碳達峰碳中和科普活動,以及創建綠色低碳機關、綠色低碳社區、綠色低碳學校等活動,打造綠色生活場景,推進綠色低碳新生活,在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良好風尚。
道阻且長,行則必至。我們要錨定目標不動搖,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 主動作為,不等不靠, 爭當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排頭兵,讓綠色成為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動人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