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委政法委

近年來,寧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省委關于社會治理的指示精神,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努力探索切合實際、彰顯特色、順應發展的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路徑,在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布局現代化、方式現代化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圍繞共建共治共享推動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
完善黨委領導體制。加強黨對社會治理的全面領導,建立“市級抓統籌、區縣(市)負主責、基層強執行”的工作體系,強化區縣(市)黨委第一責任和鎮鄉(街道)黨(工)委重大事項決策落實,完善抓鄉促村機制。持續深化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將黨組織建到網格,嵌入社會組織,推進社區黨員分類管理、聯系群眾、掛牌亮身份、志愿服務等工作。
完善政府負責體制。推動部門參與社會治理,深入開展“平安小區”“平安鄉村”“平安醫院”等20余個基層平安“細胞工程”創建活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層延伸,實現城鄉社區服務中心全覆蓋,推廣“代辦點+自助服務終端+網格員服務”模式,80%以上民生事項在便民服務中心可辦。
完善民主協商體制。落實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及社會組織協商等多渠道、多層次的協商民主制度,全面落實鎮鄉(街道)和村(社區)協商,制定鎮鄉(街道)協商事項清單。加強城鄉社區協商,完善村(社區)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嚴格落實村重大事項決策“五議兩公開”。
完善社會協同體制。完善政府和社會良性互動機制,推動政府簡政放權、社會協同治理。健全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制度,完善社會組織孵化培育、人才培養、綜合監管等機制。健全“保險+治理”機制,出臺《關于在一般工貿行業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推出政策性防疫復工保險等34個創新險種。
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加強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建設,形成了具有寧波特色的“1+X+1”服務模式。加強志愿服務組織建設,鎮鄉(街道)志愿服務站和志愿服務團隊實現全覆蓋,全市有注冊志愿服務組織(團隊)14000多個,注冊志愿者超過200萬人,志愿者年度活躍度接近50%。
聚焦解決突出問題推動社會治理布局現代化
有力防范化解社會矛盾風險。健全市、縣、鎮三級社會不穩定因素排查預警機制,及時發現、有效處置苗頭性風險問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提升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實效,將工作網絡和機制向鎮、村兩級延伸,推廣老潘警調中心矛盾糾紛調解做法,拓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等第三方參與矛盾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將社會心理服務納入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鄉鎮心理輔導室覆蓋率達100%,村(社區)心理輔導室覆蓋率達75%。
有力防范化解社會治安風險。加強社會治安防控網建設,健全公安武警聯勤武裝巡邏等社會治安協調聯動機制,緊盯重點區域、場所、部位,完善民航、高鐵、地鐵等安檢制度,構建緊密銜接的地面、空中、網上防線。60%以上綜合警力投放街面,“一村(社區)一警一輔警”實現全覆蓋。
有力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風險。健全公共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提升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健全區域、行業、企業風險辨識、評估、管控、治理機制,突出重點行業安全風險排查和動態分級管控,實施常態化隱患排查和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推動應急預案管理規范化,開展實戰化、常態化、制度化演練,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和能力建設,優化應急物資儲備,提升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
發揮四治融合作用推動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
發揮法治保障作用。針對城鄉治理、矛盾化解、民生保障等社會治理重點難點,制定《寧波市電梯安全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修訂《寧波市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置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大力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村級法治宣傳陣地實現全覆蓋,全民法治宣傳教育普及率超過80%。深化法治鄉村建設,大力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建設,落實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和事務公開制度,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作用。
發揮德治教化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治理各方面,全面建設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德育網絡。在村(社區)全面推進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評議機制,形成良好的道德約束激勵機制。優化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信用寧波網站,健全公共信用信息整合機制,推動各行業各領域將信息主體違法行為和違反信用承諾信息納入信用檔案,健全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聯動機制。推進“道德銀行”“信用社區”等建設,探索覆蓋全市常住人口的個人信用分制度,拓展“信易+”場景應用。
發揮自治強基作用。完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依法確定村(社區)工作事項,推進社區減負增效。完善小區居民自治互助站、鄉村契約治理等自治模式,全市所有村(社區)建立村(居)民會議、村(居)民代表會議、村(居)民議事會、村(居)民理事會等議事協商載體,開展村(居)民說事、民情懇談等協商活動。健全市域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探索職工參與管理有效方式。
發揮智治支撐作用。深化“E寧波”系統建設,實現與市域黨政機關、公共服務組織、金融機構等信息系統的融合對接。建設社會治理線上協同指揮通道,提升縣、鎮、村三級綜合指揮平臺的實戰效能,并向網格員等一線人員延伸,實現對各類事件實時監測、分流處置、跟蹤問效。推進“智安小區”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
健全完善社會治理體系鞏固共同富裕安全底線
《寧波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動計劃(2021—2025年)》出臺后,全市上下按照“社會治理強基賦能行動”要求,通過加強基層組織,完善基礎工作,提高基本能力,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系統化、社會化、精細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堅實保障。下一步,寧波將以建設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市為依托,以數字化改革為契機,健全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感知靈敏、常態高效的社會矛盾風險防范化解體系。一是常態化排查化解社會矛盾。健全社會矛盾滾動式排查預警、定期分析研判、清單式交辦、督促檢查等機制,創新運用智能化手段,開展常態化摸排,密切關注動向。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縣、鎮、村矛調體系建設為牽引,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訪制度,完善各類調解聯動工作體系,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二是深化訴源治理。暢通縣、鎮、村三級矛調平臺之間的分流渠道,推動人民法庭、“12309”檢察服務中心與各級矛調平臺緊密結合、融為一體,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深入推進司法領域“當事人一件事”集成改革,打造“誠信訴訟碼”2.0版,推進調解協議自動履行正向激勵機制,推動完善“信訪打頭、調解為主、訴訟斷后”的一站式分層遞進解紛流程。積極運用司法大數據助推訴源治理,制定道路交通、勞動爭議、物業等類型化解紛的工作指引。三是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深入推進各類社會心理服務平臺建設,不斷壯大心理服務人才隊伍,構建完善以心理知識宣傳普及為前端、心理問題監測預警為中端、高危人群精準干預為末端的社會心理健康全程服務鏈。四是建設最優營商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嚴厲打擊涉企違法犯罪行為,深化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專項行動,確保涉企案件辦理“三個效果”相統一;深化政法機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個人和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積極助推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打造一流的市場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一是推廣深化“黨建+”基層社會治理。堅持黨領導下的城鄉社區治理體制創新實踐,完善城鄉社區治理規則體系、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社區工作與物業管理融合發展機制,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重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整合資源、運用資源的能力。二是提升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體系建設水平。系統梳理一批社會治理領域“最多跑一地”改革事項清單,集成入駐縣級矛調中心,強化綜合服務功能;加快推進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協同應用系統建設,統一受理入口、流轉通道,加強基礎支撐、管理考核,努力做到“一網通調”;推進縣級矛調中心機制和網絡下沉,不斷拓展延伸縣級矛調中心的內涵和外延,全面建成鎮級中心和村級平臺。三是迭代升級“基層治理四平臺”。貫徹省委書記袁家軍的指示精神,落實全省現場會部署,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制定健全綜治工作、監管執法、應急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工作規程,完善信息采取、事件分類、對象管理、流程管理、功能集成等工作標準和業務規范,進一步完善“基層治理四平臺”運行管理機制,提升工作實效。四是推廣提升“四治融合”模式。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大力推廣“365社區治理工作規程”“開放空間”“家人治家”等模式,推廣運用“道德銀行”“村民說事”“開放空間”“圓桌夜談”等經驗做法,暢通和規范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推動法治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加強“線上法庭”建設工作;發揮農村文化禮堂作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道德教化力、實踐力、約束力,建成一批“四治融合”示范村(社區)。
健全實戰、實用、實效的科技支撐體系。一是深化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頂層設計。堅持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緊盯“追趕超越、走在前列”目標,按照全市數字法治系統建設系列方案,進一步明確社會治理智能化發展的方向定位、目標任務、方法路徑、保障措施。二是強化社會治理基礎支撐。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統一地址庫建設,做到人、地、事、物和標準地址全面關聯,努力實現“社會治理一張圖”;打造統一的數據資源服務和視頻解析能力平臺,大力提升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在社會治理領域的應用水平。三是創新社會治理新技術應用。圍繞社會治理重點難點,加強與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的全方位合作,加強智能化設施、模型、基建、裝備、應用等創新研發,總結推廣一批基層場景應用,實施政法一體化辦案系統迭代升級、矛調協同應用系統升級改造等工程,加快推進“智慧法院”“智慧檢務”“云上公安、智慧警務”“智慧司法”和“智安小區”“智安單位”等建設。四是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共享協同。依托寧波市公共數據平臺,建成平安建設和市域社會治理大數據庫,抓實數據歸集,提升數據質量,大力推進數據集成應用,充分發揮大數據在社會風險預測預警預防、決策輔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索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的新方式、新手段,打造協同治理的新平臺、新渠道。
責任編輯:毛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