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發改委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創新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寧波鍛造硬核力量、唱好“雙城記”、建好示范區、當好模范生、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重要支撐。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寧波信用建設水平穩居全國前列,多項工作形成寧波模式。日前,《寧波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正式出臺,提出要全力打造以“四區”(信用數字化建設示范區、信用新型監管先行區、信用服務經濟試驗區、誠信之城引領區)為標志的信用寧波升級版,為全面實現市域治理現代化、加快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強有力的信用支撐和保障。
寧波信用建設成效顯著
高標準建設信用平臺,筑牢信用建設“基礎樁”。一是信用平臺一體貫通。寧波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進入3.0版,已具備信息歸集、查詢、共享、異議、聯合獎懲、修復等“一站式”服務功能,實現國家、省、市、區縣(市)四級全貫通,服務線上線下全覆蓋,成為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的總樞紐和信用服務的總窗口。二是信用數據量質齊升。2021版數據清單納入市、縣兩級104家單位1069條信用信息,信源單位和信息征集范圍實現“雙倍增”,已累計歸集信用信息10億條,為全市近1000萬自然人、120萬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建立公共信用檔案。三是信用服務全面覆蓋。以“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為理念,開通信用查詢、異議、修復“線上辦、掌上辦”,實現信用服務“零次跑”,累計提供信用服務1900萬次。推出“信用報告掃碼查”“企業信用名片”,為企業定制“信用碼”,手機掃碼即可掌握企業信用狀況,方便社會公眾查閱。創新信用公示機制,公示許可、處罰、紅黑名單、信用承諾等信用信息1252萬條。
全方位深化惠民服務,打造實體經濟新陣地。一是“信用惠民”讓市民生活更美好。推出城市個人信用分“天一分”,落地“信易游”“信易租”“信易行”“信易住”等20個“信用惠民”應用場景,并與杭州“錢江分”、廈門“白鷺分”實現應用互認。信用狀況良好的市民可享受公共自行車免押、先就醫后付費、圖書館信用借閱、民宿信用住、先離場后付費等便捷服務,已累計提供“信用惠民”服務51萬次。二是“信用變現”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信用平臺全量數據推送至寧波“信易貸”平臺,支撐信用產品開發,“信易貸”規模達1607億元。“信易貸”建立風險緩釋機制,設立融資擔保代償基金,已為1萬余戶小微主體共擔信貸風險,獲貸金額超過200億元。三是“信用承諾”實現政策秒兌付。將“信用承諾”“信用核查”嵌入“甬易辦”平臺,構建“核查—承諾—履約”的應用閉環,實現政策補貼秒兌付。目前,“信用承諾”已實現政策兌付總金額122.72億元,惠及全市50萬家企業和5931人。
多領域率先試點示范,開辟信用監管新路徑。一是全國首創司法執行領域信用修復和自動履行正向激勵兩項機制。2018年,推出信用修復機制,從懲戒入手,首創將全國失信被執行人信息落地寧波市信用平臺,實現對失信被執行人“自動識別、自動攔截和自動懲戒”。2019年,推出自動履行正向激勵機制,開辟了一條“以自動履行為主、強制執行為輔”的執行新路徑,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并被寫入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寧波市人大常委會出臺全國首個關于自動履行機制的決定,支持法院創新推廣提升治理成效。二是行業監管分級分類精準施策。出臺《寧波市加快推進信用“531X”工程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施意見》,拓展“信用+行業監管”應用,已在安全生產、生態環境、稅務、金融、口岸等62個領域推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推動行業監管由粗放向精準轉變。如口岸領域,將公共信用評價納入行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對2000余家企業進行精準“畫像”,口岸通關效率明顯提升,2020年底的進口和出口通關時間相較2017年分別縮短79.1%和90.3%,處于長三角地區領先地位。三是跨界聯動“信用協同”高效賦能。在審批服務、行政監管、公共服務等領域實施信用信息和產品嵌入式應用,建立事前信用核查、事中分類監管、事后聯動獎懲的全流程閉環監管體系。寧波市公共資源交易、住房公積金、人力社保等23個業務系統8000余個事項實現“信用信息自動推送、應用結果一鍵反饋”的智能化監管,累計實施信用懲戒48.4萬次、信用激勵2.6萬次,監管效能大幅提升。
多措并舉打造信用寧波升級版
廣開言路,推動信用立法提上日程。加快推動寧波市社會信用條例立法進程,明確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各類主體的相關權利義務,厘定社會信用信息歸集和披露、信用激勵和懲戒、信用主體權益保護、信用服務行業規范發展等各類活動的法律責任,推動法規規章制定和修訂中嵌入信用相關內容,確保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運行。
優化提升,推動信用平臺全面升級。推進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創新運用,健全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庫和信用應用場景庫,建設具有感知、分析、決策能力的信用大腦,實現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升級。推動信用平臺功能集成應用,提升信用數據挖掘和多維關聯分析能力,實現對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信用監測、分析和預警。加快開發優化信息公示、專項治理、信用承諾、行業信用監管、信用修復等功能模塊,為建立和完善信用監管、行政審批、承諾制改革、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信用應用閉環創造良好技術支撐條件。
規范機制,推動監管實施精準細嚴。大力推進在中介服務、工程建設、交通運輸、物業服務、衛生健康等重點領域及電商、保險、托幼、養老、家政等特色領域實施行業信用監管。完善信用監管評價(預警)模型,科學構建信用評價模型,對信用主體實施差異化、精準化的信用監管措施。
深挖細掘,推動場景應用深化擴面。創新“信用+”應用機制,加快推出“信用+園區”“信用+基層治理”“信用+保險”“信用+養老”“信用+專業市場”等場景,進一步發揮信用在公共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擴大“天一分”應用覆蓋面和社會影響力,推進與長三角主要城市信用分互認和信用惠民場景互通,推動信用場景應用形成閉環。出臺“信易貸”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多方共擔風險機制和多元化的風險緩釋舉措,充分發揮“信易貸”平臺的載體作用,實現金融機構和企業入駐以及融資對接,全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
責任編輯:姚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