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委政法委課題組
智治是寧波社會治理的重要一環,更是寧波深化社會治理的重要著力點、突破口。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就是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對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進行系統性重塑,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從而實現整體智治、高效協同。
寧波一直積極研究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理論,探索智能化建設路徑,高度重視社會治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協同化建設,持續推進社會治理模式從分散到集成、從單打獨斗到協同共享的轉變,為建設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市提供有力支撐。
推動智治架構系統化實現從分散到整體的轉變
數據全匯集。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域統一的基層社會服務管理綜合信息系統(簡稱“E寧波”系統),建成全省乃至全國領先的社會治理地址庫、人口庫和法人庫,形成全市聯動“一張圖”。全市共配備網格發現處置終端1.2萬余個,各級各部門處置終端7000余個,市、縣督查終端267個,數據一網匯集,績效全省領先。
五級全聯通。構建市級抓統籌、縣級抓支撐、鎮級強實戰、村級強融合的工作體系,建立健全網格、村(社區)、鎮鄉(街道)、區縣(市)、市五級事件分流處置機制,實現15個縣(開發區)級指揮中心、156個鎮街綜合信息指揮室、3185個村和10897個網格的全面聯通。在此基礎上,推進縣、鎮、村三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體系建設,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縣”。
管理服務全覆蓋。按照“大口子”綜合管理原則,在鎮街層面打造綜合治理、監管執法、應急管理、公共服務四大功能性工作平臺(簡稱“四平臺”),使區域內條塊管理服務在鎮街綜合信息指揮室的統籌指揮下,形成社會治理和網格事項受理、分析、流轉、處置、督辦、反饋、考核的閉環管理機制,不斷拓展平臺功能,實現對基層二十二大類服務管理事項的全覆蓋。
推動智治平臺便捷化實現從數字到智能的轉變
訴求信息線上報送。通過數字化手段加強網格管理,每個網格員利用信息終端,將走訪排查中發現的問題隱患、群眾訴求等情況及時上報。當前日均網格事件報送量在8000件以上?!癊寧波”系統對3類20種重點對象和7類52種重點場所明確走訪要求和走訪頻次,設置任務提醒、進程統計和地址導引。同時,將“12345”“民生E點通”及網絡問政問效平臺上反映的問題情況,與網格報送信息融合比對、梳理篩查,今年以來,線上報送有價值線索162萬余條。
研判分流線上推送?!八钠脚_”配置各級處置、督查和綜合管理賬號共2953個,建立完善賬號管理體系和分級分類職責清單,實現事件分類自動流轉。目前,全市各級綜合指揮平臺日均流轉事件3200件以上,復雜事件辦結率在96%以上。
考核督查線上實現。各類事件的處置在“E寧波”系統全程自然留痕,各級考核主體可以利用系統智能統計考核數據,實時提取各地各部門及網格員工作任務、進度、數量等數據,實行精準化、智能化、便捷化的線上考核。同時,“E寧波”系統融入“管理駕駛艙”(中控平臺)和事件等級分色管理理念,實現對事件處置結果數據和過程信息的集成提取、集成呈現。
推動智治方式實效化實現從有用到好用的轉變
強化基層應用。圍繞基層應用需求,“E寧波”系統建成“綜合指揮”“管理決策”“可視化管理”三大界面,提升各級指揮平臺分析研判能力,基本實現空間可視、底數可查、業務可現、流程可閉、軌跡可循、績效可見。2020年,全市通過“E寧波”系統共處置社會治理事件390余萬件,處置率達到99.52%。著眼縣、鎮兩級指揮需求,推廣優化移動指揮端“匯智通”,實現遠程指導監管、問題處置進程跟蹤、評價反饋研判分析等功能。
強化部門應用。強化部門應用融合協同,全面完成警網融合、安監融網、國安進網等重點應用工程。目前,已形成文明城市創建、掃黃打非、治危拆違、人民防線、經濟管理、檢察公益訴訟、類金融排查、失信人員走訪等部門業務應用,取得良好實效。在此基礎上,推進基層治理“一件事”應用集成改革,加強地理信息、人房企基礎數據、監控視頻等信息數據的關聯,有效推進“僵尸車”、噪音擾民、小區車棚(庫)使用管理等15個跨部門跨層級“一件事”落地解決,做到“一地開發,全市共享”。
強化專項應用。充分發揮“四平臺”排查深、覆蓋廣、信息靈、反應快的優勢,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指揮縣、鎮、村三級平臺和4.5萬名專職或兼職網格員積極投身抗疫一線,指導網格力量有效履行安全防控宣傳、疫情隱患排查、各類信息傳遞、居家服務代辦、矛盾糾紛調解的職責,累計走訪排查1461萬戶次,為46萬戶居民提供居家觀察生活服務,收集群眾訴求47.7萬條。
盡管寧波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走在全省前列,但與國內同類城市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繼續認真貫徹數字化改革要求,瞄準“管用、好用、愛用”目標,從基礎數據平臺和業務應用兩個層面完善框架體系,突出重點任務,強化難點攻堅,打造具有寧波辨識度的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體系,真正使基層社會治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為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堅強保障。
責任編輯:吳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