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

在學術研究中,人們通常選擇研發投入和創新產出其中之一,作為衡量某個主體科技創新水平的標準。有投入與產出,就有投入效用。分析寧波研發投入和創新產出情況,目的在于分析寧波科技創新水平,自然也可對研發投入效用作一探討。相關研究成果顯示,寧波八成以上研發投入來自規上工業企業。這個比例反映出寧波在科教資源、產業結構等方面的區域特征,且具有一定長期性。因此,對于寧波而言,聚焦企業這個研發投入主體,把準需求、激發活力、補齊短板,是提升研發投入效用的重要一環。
從企業自身看,做好對研發活動長周期性和高不確定性的應對,是提升研發投入效用的首要前提。大企業具有規模經濟效應、風險分擔機制和創新投入支持等優勢,其研發收益通常高于中小型企業。因此,對于整個區域來說,擁有更多大企業就可能擁有更多高效用的創新源。強化大型龍頭骨干企業培育力度,充分發揮其帶動支撐作用,顯著提升區域研發投入效用。資金實力相對較弱或者風險承擔能力不高的中小型企業,需要通過外部融資分擔技術創新風險,否則投入效用無從談起。然而,又因為研發活動的保密性和專業性,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企業技術創新融資難問題較為普遍。因此,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持體系能夠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分攤研發風險,助推中小型企業提升研發投入效用。
從發展環境看,優化產業結構和制度環境,是提升研發投入效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企業在開展研發活動過程中存在能力邊界,這決定企業只能承擔部分環節,而其余環節需通過外包完成。在產業結構層面,一個區域第三產業茁壯成長,意味著其市場進一步細化,可帶動以知識產權、研究設計、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為代表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蓬勃發展。在此過程中,企業開展研發活動可享受更加優質的專業分工服務,以提升研發投入效用。另一方面,完善的制度體系有利于提升研發投入效用,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知識產權制度不僅對創新成果進行產權界定,還優化產權交易環境,使創新活動可合法有序地進入市場,通過充分實現經濟價值來提升研發投入效用。
從創新鏈條看,補齊源頭創新短板,是提升研發投入效用的必要之舉。企業創新活動通常屬于應用創新,產生新技術、新發明,用于解決特定技術需求。而應用創新的源頭是基礎研究,后者具有很強的探索性,研究成果常常不能被精確預見,不適宜由企業來承擔。寧波研發投入主體是規上工業企業,可見源頭創新并非寧波強項。但從長遠來看,新技術的跨越式變革、新興產業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這種變革、崛起正是研發投入效用發生質變的顯著標志。因此,寧波可通過引進共建大院大所、優化升級人才政策、完善科創評價激勵機制等舉措,實現科創資源要素的導入和集聚,逐漸培育壯大源頭創新能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責任編輯:姚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