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寧宏
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關系著基層社會的穩定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深刻把握鄉村治理的特點,才能加快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
把握鄉村“熟人社會”特點。充分利用清明、春節等返鄉高峰期,積極召開懇談會,組織參觀家鄉發展變化成果,積極開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崗位、送信息、送服務、送資金”等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宗族祠堂創造性轉化為黨組織領導下的“農村文化活動禮堂”,組織開展扶老助幼、扶貧助學、大病救助、賑災捐贈等社會公益活動,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鄉風文明建設積極作用。
把握鄉村“空心化”特點。推行“村村聯建”,通過村與村之間聯合建立黨總支或黨委,以強村書記擔任負責人,優化生產要素的配置,實現“強村帶弱村”;推行“村企聯建”,通過村企資源對接、需求對接、項目對接等,引導農村黨員群眾支持企業項目建設,引導企業主動為村民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培育實用人才,實現村企共同發展。
把握鄉村“城鄉差距”特點。建立“區級領導聯系鄉鎮、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制度,跟蹤督導所聯系鄉村各項工作,有效破解基層不會抓、不愿抓、不真抓問題。實施村黨組織書記能力素質提升工程,通過集中輪訓、赴外培訓、以會代訓等方式,不斷增強村黨組織引領鄉村治理的能力。
把握鄉村“軟治理”特點。積極構建“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以村委會、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3個自治組織為社會主體;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為市場主體;發揮群團組織、經濟合作組織、社會中介組織以及其他民間組織等多種經濟和社會組織作用”的治理格局。依托黨小組會、支委會、黨員大會、黨員微信群等平臺,多渠道收集黨員群眾意見建議和利益訴求,形成群眾工作大家做、共同做、就近做、隨時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