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鳴
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六日晚上七點多,一臺載著二十四個寧鄉知青的客車,進了東洞庭湖畔一家特大型化肥廠。這就是和我的生命捆綁了二十八年的大廠,我十多萬字的“大廠”系列散文,都有她的體溫和氣息。招工干部說,這家化肥廠其所以建在東洞庭湖邊,它有比生產尿素更大的意義。首先,全套設備從美國進口,現代化水平達到了全球之首;其二,湖南是毛澤東主席的家鄉;其三,洞庭湖區是全國水稻生產的重要基地,因此國務院總理親自選址并督促建設。能進這家大廠,我當時的興奮現在回想起來真不好意思說,就像宮廷劇里的妃子被皇帝寵幸似的。
我分配在油品車間。這是一個挺嚇人的單位,如何嚇人后面再敘,先講這個車間是干什么的。大廠生產尿素的原料和燃料都是油。原料油,我們稱為輕油;燃料油則稱為重油。何為輕油?通俗的解釋是比95號汽油更精,燃點更低的油;重油是各種精品油提煉后的渣油,如果用等級形容,它在瀝青之上。油品世界就如皇權泛濫的時代,三六九等高低貴賤,界線是不能亂的。大廠一年生產近五十萬噸尿素,一噸尿素大概消耗零點八噸原料和燃料。這個車間就像一口油井,每天流出一千噸以上的油品。
二十七日上午到車間報到并領工作服,下午參加新工人學習班。
車間安全員把安全課搬到了油罐區。安全員指著一片黑乎乎、蒙古包似的水泥建筑群說,這里面住著一整個兒石油家族,重油、輕油、柴油、撥頭油、液化氣。這十二個油罐,個個都不好惹。惹火了,一齊給你爆發,沖擊波相當一個原子彈的能量,足以毀滅岳陽全城。一座文化名城的安危就交到你們手里了。
我全身毛發聳立。一個火藥桶。哪是上班?分明有上戰場的味道。
這時我想起剛進廠大門的一幕:大門兩側,左右各一塊紅色警示牌。左邊是市級重點防火單位,禁煙!幾個大驚嘆號。右邊是小心火源,車輛請戴防火罩,還是大驚嘆號。只要有車輛接近廠大門,門衛室里沖出一個年輕人,手提防火罩,露出斬釘截鐵的威嚴。我參加新工人學習班后才認識防火罩,一個灰灰的鐵殼子,提在手上有些重量而且還丑陋。汽車排泄尾氣時產生靜電火花,在汽車尾氣排泄口戴上防火罩,才能將油罐的災星封殺。或許技術進步,尾氣排放不再是問題,反正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防火罩便從我們眼前消失,二十年前回大廠我還留心過,但再沒見到蹤影了。那天,我看見司機嫌麻煩不想給汽車戴防火罩被年輕門衛狠狠教訓。起了火誰負責?你不要命了,但不能拿別人的命當兒戲。不帶請回。一個要司機掉頭離開的手勢。
廠大門是第一道門衛,再進油罐區,還有第二道門衛。也稱罐區門衛。罐區門衛,有三塊讓人心驚肉跳的紅色警示牌。門衛兩側各一塊,還有一塊站在屋頂上。人還在第一道門衛,屋頂上的廣告牌就先把你的眼球搶走了,血肉橫飛的畫面,還飛著半截磚頭和人類的胳膊。往前走二三百米,才能看清畫面上八個大字:小心煙火,當心爆炸!離罐區門衛只有三五十米時,屋頂上的警示牌走出了視線。但罐區門衛兩側的警示牌再次沖擊我,近乎恐嚇。一邊是:市級特級防火區,罐區禁止攜帶火源。文字下方,一個打火機,一包香煙,被一個大叉重重地覆蓋。比我小時候見到的槍斃犯人的布告還威嚴,叉要大幾十倍。另一邊是:為了全市人民安全,進入油罐區,請放棄你的一切自由。
只要有人抵近罐區門衛,兩個年輕保安就用特警的速度和姿勢,訓練有素地用身體突然擋著。他們面無笑容,言語中一種無可商量的簡捷:打火機、香煙,都放門衛!
那年我剛滿二十歲。一個從丘陵里走出來的青年,常常把一塊幾十畝的平地誤作平原,當年還沒去過內蒙草原,也沒見識過絲綢之路上的戈壁沙漠,就天真地把“遼闊”二字,送給了油罐區那片無遮無攔的土地。
十二個油罐,個個都是巨型地球儀。分三列整齊排開。我圍著十號油罐繞行一周,這是其中最小的油罐,也有一種螞蟻圍著籃球轉圈的感覺。
一個弧形的樓梯,攀在油罐身上繞了半個圈,才到達頂部。我站在油罐頂上,仿佛身在仙境,只有七十多米高的造粒塔露出一個頭和我比高低,其余的廠房、管道、罐塔都裹在蒸騰的霧氣里。霧是從遍布全廠各個角落里的蒸汽管逃出來的。當我把視線收回油罐底部時,一陣昏眩,雙腳軟得無法支撐自己的重量。我從油罐上下來的力氣都沒了。班長說我有恐高癥。
罐區盡頭,波光粼粼。我以為是洞庭湖。后來有老工人告訴我,那是洞庭湖的內湖,叫東風湖,湖里有魚是人工飼養的。
工廠的空氣里彌漫著尿素分子。生長最緩慢的樟樹,到了大廠就打破常規,一株一米高的樹苗,四五年就成了四季油綠的參天大樹。外廠人進入工廠的生活區和生產區,都以為誤入了森林公園。油罐區倒是另一番景色,放眼全是禿子似的,一排排灌木,如一個個光頭,見不到一片樹葉,似乎只長枝不長葉。每年春天,車間主任發給我們一把鐮刀,于是綠色的漿液灑滿一身。讀高中時,上學農課,去附近生產隊割草。割完草,一身綠色的清香,漿液不去清香不散。油罐區綠色的漿液,仿佛是霉變了的大米煮出來的米漿,淡淡地若有若無地刺激我們的鼻孔。洗掉工作服上的綠色漿液,刺鼻感仍不肯離開記憶。
風從東風湖登陸油罐區。她是油罐區的貴客,我們給了她自由出入的最高禮遇。油罐區有重重關卡,那是防止人類自由出進,而對風的禮遇,卻有些諛媚。罐區與東風湖間沒有圍墻,只有一道高高的鐵絲網。有可能阻礙風自由出進的樹木,不給它一點點生存機會,就連雜草也只許它貼著地面委屈地生存,一旦想離開地面,多占一點空間,就是一剪刀殺無赦。
我領到第一件工作服時,內心中那份激動,就如得了一件無價之寶。少年時立志要當工人,成為無產階級隊伍里的一員,讓下一代徹底洗刷所謂剝削階級的印記。但我又怕穿上它,那衣服如同士兵的作戰服,每天上班前穿戴上身,就像把生命交出去似的。有段時間,只要見到火和與火有關的字眼,心中就生出一種恐懼,如同一根繩索,把肉體和精神都捆綁起來,掛在耶穌的十字架上。
班長像孫悟空鉆到鐵扇公主的肚子里,我心中的恐懼都裸露在他的視線下。他說,我剛來時,比你更害怕。第一次開閥門,雙腳發抖兩手發軟,連個手心大的閥門也欺我膽怯。他把我帶到罐區,指著一號重油罐的蒸汽閥說,就是那個小紅閥門。班長又說,當時我總擔心,怕開錯了,怕油罐爆炸。后來,我們熟悉了,成了朋友,就不怕了,樣子憨憨的還挺可愛。他摸了摸那個小紅閥門,像摸他那個不滿三歲的小閨女的頭一樣。
我常常仰望罐頂的避雷針。在我的視角里,避雷針還沒有小拇指粗,可它神奇得如天兵天將,我目睹過它和風雨雷電搏斗的風姿。常常是烏云打頭陣,黑天黑地,朝油罐區壓來,一道白光,迅即劈向油罐。避雷針不慌不忙,出手比閃電還快。我還沒看清那道猛虎般白光的面目,就被避雷針收回去了。我的肉眼從來沒看清過,避雷針是如何將閃電降服的。憑一個少年浪漫的想象,避雷針里一定有孫悟空降妖的寶瓶。
油罐也像人一樣,有個呼吸系統。避雷針旁有一呼吸閥,專司此職。弧形樓梯旁有一根八米高的標尺,每一米整數處,都有紅色標記;標尺上還有一根黑色指針。憑這根標尺,尺把厚的水泥墻壁,在我面前變得玻璃杯一樣透明。每隔一小時,我就要走近它,撫摸它,像醫生對待病人,把把脈,看看體溫。冬天不能低于五十度,夏天不能高于八十度,超出這個范圍,不打擺子,就發高燒。冬天,冷了,我們打開蒸汽閥,把溫暖直接送到它體內。最為壯觀的是夏天。太陽把水泥路面曬出了白煙,灌木和野草,干得垂下嬌嫩的腦袋。三根白花花、涼爽的水槍,像三朵白蓮花,罩在油罐的頭上,瀑布般向罐下奔流。烈日當頭,它用笨大的身軀,為我遮擋太陽,瀑布般的自來水,送來陣陣涼爽。
重油罐區有三個重油罐。看好三個重油罐,是我的主要任務。每天走進罐區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三個黑乎乎的家伙打聲招呼,了解它們有什么需求,再進操作室和交班的同事履行交接班手續。不到半年,我就能聽懂它們的語言,看透它們的臉色,摸清它們的脾氣了。小說里常常有相交一輩子的朋友,到死都看不透對方。我發現和油罐交朋友,倒比較輕松、簡單。初看只是又笨又大的外形,一旦和它交上朋友,它就是透明的了,能看到那黑乎乎的五臟六腑。
有次,一號重油罐生氣、發怒,幸運的是它沒采取自殺的手段報復我們。
卸油站臺上,有五個槽車重油。卸到最后一車時,槽車里還剩一半,但它飽了,吃不下了。重油停在它嗓子眼里不動了,當班人員卻還在喂。那是臨界點。它呻吟、忍耐,一再呻吟,一再忍耐。它說,不行了,不行了,不敢呼吸,憋死我了。它估計當班工人還沒聽到它的呼救聲,沒辦法,只能自救。它憤怒地大口呼吸,剛張嘴,重油就從呼吸閥里蜂擁而出,拼命朝外涌。
一條黏質的黑色河流,貫通油罐區,進入了東風湖。一號油罐一次小小的發怒,沒威脅全市生靈,卻讓湖里的魚類們做了替死鬼。
一號重油罐像生了一場大病似的。一塊二米來寬的黑色瀑布油亮亮地掛在罐壁上,如同手術后留下的一道丑陋的疤痕。后來車間領導把這道疤痕當作一座警鐘,時常給我們敲兩下。三十多年后,我離開了工廠。再回油罐區,那塊黑色瀑布仍在迎接我。只是經風霜雨露的洗禮,顏色不再油亮,有了一些白色的成分摻雜在里面。
一年半載后,就如安全員說的,和油罐交上了朋友,但我對它的畏懼并未消失,表面上似乎沒了,其實它已經變成日常習慣,化成文化融入了血液中。妻弟們總是批評我膽子小,或許他們沒有說錯,我的大腦皮層可能積淀了太深的恐懼文化,結出了無數子虛烏有的果子,行事自然小心謹慎,仿佛處處都是地雷。
我也說不清大腦皮層里留下了多少恐怖記憶。能自個兒拿起筷子吃飯時,外婆就說,飯不能掉到地上,雷公公會打人。我故鄉說的雷公公就是天空上的雷電。到讀書時又有如果什么復辟,我們將吃二道苦受二遍罪的警示。還有現在一些附帶恐嚇意味的保健廣告,如果不怎么怎么就會如何如何,直至死亡。把災難性的或者有可能發生,或許永遠都不會發生的結果透支,讓人們在假設的災難面前,乖乖地舉起雙手。未來總是不確定的,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一個圓滿的結果,這種不確定就成了一個痛點。恐嚇這一絕招,于是就直抵人性最薄弱的地方。
領導給我介紹了一個對象。
那是個好女孩。最大的特點——安靜。安靜,倒合味兒,我對王熙鳳那種人還沒到聲音先到的女孩,帶有基因性排斥。女孩在招待所做服務員,以前雖因工作關系見過面,但我的記憶里找不到這個人。她沒有看一眼就讓人神魂顛倒的靚麗,卻也可以讓目光在她身上打持久戰,看的時間長了,也有美的驚喜。我一個大齡男孩,身高只在武大郎面前才能生出幾分優越感,又沒有漂亮的文憑,先天和后天都不足,在俗世的眼中,娶個耐看的女孩已是老天爺偏愛了,還挑什么挑?
領導給我介紹對象,意義并不在什么樣的女孩,這是我后來才知道的,同事們通過這個女孩看到了我頭上有領導的光環,這種光環可以讓一個人有海量的政治前程。我自己還無知無覺時,同事們就把我劃到了某個圈子里,有那么一點領導小弟兄的味道。這是同事們的想象,與我無關,我的想象仍在自己的思維里,在大廠不管誰給我介紹對象,他們的身份都會轉換成朋友,用古人的話說是紅娘,見我和那女孩郎才女貌,就充當了一次媒人的角色。作為大齡男孩,唯一值得驕傲的就是有一大把媒人,感受到同事們的關心,身處融融的溫暖中。父系母系的親戚們都不在東洞庭湖岸這座以古樓而聞名的城市,給我介紹對象的人自然只剩下朋友了。不管是科長、處長,或者職位更高的領導,我都把他們稱為朋友。那時我還缺乏級別常識,把各種不同級別的媒人燉在一口大鍋里,統稱為關心我的朋友們。
這場沒有進入戀愛的“戀愛”,最終沒能瓜熟蒂落。同事們神秘的眼神殺死了這場“戀愛”。我不知道什么時候發現同事間傳遞著一種足以殺死我自尊的眼神,第一次發現那眼神時,仿佛誤吞了一條毛茸茸的蟲子,胃里陣陣痙攣后仿佛生滿了雞皮疙瘩,全身不自在。神秘的眼神,像春雨過后遍地的嫩綠,一夜間蓬勃茂盛。我無法探尋神秘眼光有多深,里面藏著什么驚天秘密。我花一個星期的時間解讀、破譯,首先,我排除那神秘眼光里有羨慕和祝賀的成分,羨慕和祝賀是溫暖的;而那眼神里藏著寒氣,似有憐憫,也有隱隱約約的幸災樂禍,還有的像要把我的靈魂挖出來仔仔細細地翻看。我一個大齡男孩,好不容易談上戀愛,同事應該替我高興,為我祝福,而且介紹人又是一個有身份的人,女孩雖非天仙般漂亮,如果單純配我的外表,明眼人都能看出吃虧的是女孩,他們為什么要憐憫我?為什么會幸災樂禍?還要在我身上探個什么究竟?
她眼睛的門是緊閉的,不管如何撞擊,我都是一個笨拙的敲門者。那扇門并非堅不可破,她是用躲閃、掩飾來回避我的撞擊,我要打開那扇門的力量和決心,都在她的柔軟中消失于無。盡管她緊緊把守眼睛里那張門,我還是從門外看到了她心靈里的內涵,有時,站在門外也是一種進入。
那場“戀愛”,是人生中的一個插曲,短暫得無法上升為一段情史,三個月時間,前兩個月推著戀愛的雙輪往前走,后面整整一個月我都在琢磨如何把戀愛的雙輪歸還原處。把領導給我介紹對象,當作朋友式的關心,后來我才看明白,這只是自我安慰,對尊嚴的自我安慰。內心努力強調這種朋友關系,就像拔河,另一端還有一股力量在拉扯,拉往非朋友的方向。
關起這場戀愛的大幕,要不要報告?是關前報告還是關后報告?領導介紹我們認識時,笑著說,好好培養感情,只允成功,不允失敗。當時,我把這話當幽默和玩笑欣賞。如果,我站在領導面前報告說,我努力了,但,任務沒完成,那這場私人性質的戀愛,徹底成了一項工作任務。
隔壁辦公室的同事,也給我介紹過,逛過幾次街,游過幾次東洞庭湖岸初建于唐朝年間的古樓(那時古樓還不要門票)就吹了。吹后不知如何對同事說,話在嘴邊轉了幾天就是出不了口,怕同事埋怨,那姑娘這好那好,你的眼界不要太高了。過了一星期,同事倒先問我,你們沒談了?我說沒談了。同事也沒再說什么,就簡簡單單地完了。過后,這同事又給我介紹了一個,也是無聲無響。就因為是領導介紹的,我就要絞盡腦汁?領導權力最大,地位最高,我們的人格,都在同一天平上,我不能自己踐踏自己的人格。
有朋友告訴我,領導生氣了。見過他生氣樣子。我想象他罵我時,脖子爆滿青筋,瞪圓一雙眼睛,上牙咬著下牙,仿佛他在與自己的牙齒慪氣。朋友還說,罵我不懂好歹。這是政治死刑判決書,也是宣布個人感情的決裂書。不懂好歹這頂帽子壓了我八年后才翻轉身來。后來,有朋友告訴我,如果那場“戀愛”再延長一個月,大廠會多一個二十多歲的副科級干部。朋友的話不知是真是假,就算是真,我也會堅持自己的選擇。倒是不懂好歹讓我有些壓力。不懂好歹就是沒知恩圖報。知恩圖報四個字有江湖氣,待我自認成熟后才明白,江湖氣其實是一種潤滑劑,只是它天生低賤,永遠得不到名分。
我十四歲那年父親去世,十多年過去,弟妹們陸續進入了待業年齡,我是家中長子,肩負著長兄的壓力。領導大筆一揮不到三十個字,我肩上的長兄壓力瞬間就化解了。
爸媽身體好嗎?這時他不像領導了,語氣有了長輩的溫暖。早有人慫恿我去找領導把弟妹們的戶口遷來,可人格尊嚴不允許被拒絕,也不允許給他送禮,與其承受被拒絕的尷尬,還不如不開口。
那天領導鼓勵我打開了話匣子。
我拿著領導簽字的報告,一個半小時,就蓋好了四個紅色公章。
其實,知恩圖報是黃河流域農業文明緊緊抓住的一根道德標尺,我們這些黃河流域的子孫們,今天仍扛著這根古老的標尺浩浩蕩蕩地走向工業文明,路途的艱險和勞累,都無法逼迫我們放下肩上的標尺。我在這根標尺上看到了人類的生存底線。我的報恩方法是像牛一樣低頭拉犁,每腳都踩出水聲,踩出印跡。我從不在辦公室和同事聊天,連上樓梯也是兩步并作一步,把每一寸光陰看得比黃金還寶貴,一篇篇新聞稿都需要時間支撐,有了時間,才能回報領導對我的好。我把努力化成新聞稿,一年里去掉節假日,去掉出差時間,有效的辦公時間幾乎每天一篇。亮麗的回報領導沒打收條。
一位忘年之交,比我大二十多歲。他常說我不用腦殼想事,又說我不用腦殼想事還好些,一用腦殼想事想的又和別人不一樣,更麻煩。我突然有些看不起他了。我一直以為,這段忘年之交,主要感謝他身上沒有世俗氣息。是我沒有認清他,還是他也變得世俗了?什么應該先向領導匯報,再和女孩說拜拜,領導掌管你的政治前途,當然要尊重他,封建社會還有藐視上司罪呢?明知組織部考察完了,等提副科級的紅頭文件下發后再吹,副科級生米煮成了熟飯還能把你免了?我不接受他的觀點,他卻說我自命清高是內心虛弱,是傲慢。我傲慢嗎?我一直以為自己膽小,時刻警惕著性格中的那份懦弱,常提醒自己要堅強勇敢。
那場“戀愛”剛結束的那一個月,我不敢面對那位領導,我怕見他,怕他問我原因。我也想去說清楚,并表示感謝。但我一直沒有想好怎樣說,這比寫一篇新聞難多了。有次到了辦公室門口,見他一副鐵板般的面孔,好像我是他辦公室門口的一縷空氣,這時,我又開始恨自己,恨身上那一股俗氣。我一直幻想他像朋友一樣主動問:對象吹了?沒完成任務?我就把想好的理由告訴他。但他始終沒有問我。
責任編輯:易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