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茗


廣繡
作為一種著名的造型藝術,廣東的廣繡與江蘇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繡。廣繡起源于女性閨閣之技,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由中原移民把刺繡帶入嶺南,被奉為廣繡始祖的是唐代廣東南海貢奇女盧眉娘。
五代十國至宋、元時期,廣州民間刺繡逐漸發展起來,其欣賞品的工藝日臻成熟,逐漸與日用品分開,由此形成了一種獨立藝術——刺繡畫。到了明代,刺繡業更成為民間的一項重要手工業。
清代時,廣州的刺繡作坊多在狀元坊、新勝街、沙面一帶。高檔繡品有條幅、掛屏、臺屏等。
2006年5月20日,廣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廣繡是一種傳統工藝,它是廣州刺繡文化中的一件珍寶,瑰麗無比,展現出一種和繪畫截然不同的美。作為一名廣州人,我應該傳承這種文化。2月3日早上,我有幸參觀了在廣州市工人文化宮舉辦的迎春廣繡精品展,領略了一下廣繡的美!
踏入展館,迎面便是廣繡亮麗的色彩,其美輪美奐的配搭,令人目不暇接。展品將傳統與現代元素相結合,每針每線都精致無比,凸顯出廣繡的特色。當中令我感到震撼的是孔雀圖、荔枝圖和降魔哪吒圖。它們的線條縱橫交錯,勾勒出立體的圖案,漸變的色彩融合更是令我驚嘆,究竟要有一雙怎樣靈巧的手,才能制作出如此精湛的作品。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還有幸遇到廣繡大師在介紹廣繡的歷史。我聽了廣繡的歷史之后,深刻地體會到了廣繡的獨特和重要。
廣繡大師的徒弟和小學員在一旁全神貫注地編織作品,這是一幅山川風景圖,徒弟和小學員分別拿著針線,不停地在布料上穿梭。整幅構圖飽滿、形象傳神、紋理清晰、色澤富麗。如此繁復的工藝,他們一針一線地刺著,不知已繡了多久。這么一丁點兒線條都要繡這么久,那懸掛的那些作品不知要耗費多少時日呢?我不禁對那些廣繡師傅們肅然起敬。
參觀結束后,我深刻感受到身為廣州人的自豪,我要好好學習,傳承廣繡文化,宣揚廣繡,讓全世界都認識到這種藝術的精髓。
攝影 王勇春
指導老師 伍淑瑛
本欄責任編輯 張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