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明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水務局,741500,甘肅天水))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基礎作用,建設目的在于使農民的生產用水問題得以解決,與農業生產、農民生活之間聯系緊密。國家目前投入了較多資金開展農田水利建設,也運用了合理管理措施促進工程效益發揮,促進農村經濟向著又好又快方向發展[1]。
張家川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過程中,運用的管理體系比較落后,現階段仍然以粗放型模式進行管理。部分工程建設完成后,移交村鎮一級使用并管理,由于未建立健全的管理體制、機制,從而出現“只使用、不維護”的問題,導致部分工程損壞嚴重,甚至有些無法繼續正常使用。
對于農村中的農田水利工程來講,除了少數工程由水利部門直接管理外,多數水利設施由村鎮負責,村鎮的管理人員往往身兼數職,同時其專業能力也并不高,難以有效維護與管理水利設施。受管理人員水平影響,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水平并不高[4]。
當前農村中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多數建設時間比較久,使用時間較長,并且設施建設時往往要求不高,后期資金投入不足,維護管理工作難以有效實施,在此情況下,設備老化、設施退化情況比較嚴重,導致使用效能大受影響。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多為公益性工程,運行管理需政府財政出資,而張家川縣財政困難,在農民自籌實際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投資問題難以得到解決[5]。雖然近幾年省財政與中央增加了在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但是項目資金往往由多個部門進行管理,未能針對資金進行統籌安排,以致資金投入合力不足。
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使用過程中,人們群眾的維護意識薄弱,以致水利工程設施受到了比較嚴重的破壞,部分村民將溝渠改造為農田之后種植農作物。在此情況下水利工程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出來,進而造成農作物減收,農民經濟收入難以顯著提高。
在開展工程運行管理工作時,應積極轉變原本粗放的管理模式,并由水利行政部門對村鎮一級的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工程運行管理人員要做好日常運行管理工作,出現設備、設施損壞應及時上報,維護水利工程設施安全,保持供水生產正常運行。嚴禁用水戶擅自開閘放水,不準村民向庫、塘、渠道內倒垃圾、排污水,自覺維護供水設施安全,確保水利工程使用效益。
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應提高區域水資源配置的統籌性,對各方力量進行綜合協調,促進資源優化,并對當前資金使用、項目審批、運行管理等進一步優化[6]。工程建設時,應注重法人責任制、建設監理制度以及招投標制的實施,從而使工程質量得到充分保證。同時工程建成之后,應注重生產建設的實施與落實,兼顧工程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為工程實現良性運行創造良好條件。工程運行管理中,工作人員在不具備豐富經驗的情況下,難以運用有效措施展開運行管理工作,因此應注重人員隊伍培養,保證相關工作人員應是專業人士,在水利工程方面具有專業基礎。
對于農村水利工程來講,功能不同的水利工程,可以運用與之適應的管理措施,在尊重農民集體意愿與發揮農民力量過程中促進工程管理完善,獲得工程明顯效益。水利工程在發展中,需適應市場實際需求,采取成本核算、有償服務、降低費用等措施,推動工程實現良性運行,并將其公益特點充分體現出來。具體實施時,應將管護責任全面落實下去,由個體負責后期維護管理點,小組負責后期維護管理線路,村負責后期維護管理片區,避免水利工程遭受自然災害影響與侵襲。
農村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往往需投入大量資金,資金主要用于工程維護、工程擴建及工程改造。就社會發展現狀來講,農田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不僅需要獲得當地財政支持,地方政府也需對工程建設進行行政方面的領導,使更多群眾積極參與到水利工程建設中,將政府使用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避免專項資金出現挪用現象[7]。項目運行單位應向主管領導以及相關部門匯報建設實際情況,加強和財政部門之間的協調銜接,實現資金專款專用。同時應注重籌勞、籌資制度的進一步完善,運用村民討論方式決定公共工程應修建在哪里。
意識對于行動具有引導作用,意識得以提升,運行管理工作實施才能由被動變為主動;因此需加強運行管理宣傳工作的落實,運用新媒體向干部群眾宣傳農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推動農業向著現代化方向發展,使更多人參與到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當中。通過加強宣傳工作,使人們對農田水利工程的認識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注重懲罰制度的制定,工程運行管理過程中,應嚴格遵守運行管理具體要求,對于違反要求的工作人員應對其進行嚴肅處理,必要情況下給予一定懲罰。在制定懲罰制度過程中,應和當地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保證懲罰制度制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發揮對人員的約束作用。除此之外,可以定期進行安全排查,及時發現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降低由此帶來的影響,保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取得顯著效果。
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理中,科學的使用方法和定期維護是應關注的根本性問題。要想工程效益得到充分發揮,應注重運行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使用過程的科學性。對項目進行嚴格管理,確保經費使用透明,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成為為群眾生產生活服務的工程,體現出工程項目長期效益,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