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曉俊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學生是規范漢字書寫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規范漢字書寫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規范漢字書寫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規范漢字書寫的學習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應確立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規范漢字書寫教育觀念,注重技能訓練,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認真鉆研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規范漢字書寫教學效率。
(二)教學中努力體現規范漢字書寫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注重注重基本功練習與臨摹學習的相互聯系,注重臨摹與書寫應用的結合,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籌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規范漢字書寫素養的整體提高。注重學生規范漢字書寫基本技法訓練,臨摹是書寫基本技法訓練的基本方式,臨摹過程包括讀帖、摹帖、對臨、比對、調整、背帖等階段。在臨寫的初始階段,要充分發揮習字格在起筆階段讀帖和對臨過程中的輔助作用,引導學生觀察范字的筆畫角度、部件位置和比例關系。在臨摹的過程中,養成分步讀帖的習慣,形成“意在筆先”的意識。學生用硬筆臨摹經典碑帖,力求準確。部分臨摹水平較高的學生可嘗試較準確的背臨。提倡有效練習,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每個字機械地書寫很多遍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臨習過程中提高準確性,哪一筆寫錯了就停下來,重新再寫,不能用擦蓋的方式掩蓋錯誤。特別要在語文實踐中學習書寫,學會學習方法。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三)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書寫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不應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根據規范漢字書寫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滲透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規范漢字書寫教學要注重基本功的訓練、視覺造型能力的培養和平時作業的運用,接受祖國文化的熏陶和語言文字運用的規范,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書寫基礎。同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規范漢字書寫綜合應用能力。
(五)具體建議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書寫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
1.關于識字寫字與漢語拼音書寫教學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低年級階段學生識字量與“會寫”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認少寫”,要求學生會認的字不一定同時要求會寫。規范漢字書寫教學應與識字教學緊密結合. 寫字是鞏固識字教學的手段之一, 供學生書寫的范字, 要從語文教材中選取。一、二年級主要練習寫鉛筆字, 三年級以上練習寫鋼筆字、毛筆字。教學應在識字教學的基礎上, 進一步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字形,然后認真書寫。本標準附有《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建議先認先寫字表中的300個字,逐步發展識字寫字能力。 認認真真寫好規范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認真寫好規范字。重視學生的寫字姿勢,講究寫字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應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避免低質量的機械書寫操練。語文課要安排學生練字時間。 漢語拼音書寫教學要盡可能使用正確的運筆方法,注重弧線的練習,找準相接點的位置,注意書寫的流暢性。
2.關于姿勢與筆法教學
想把字寫好,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這樣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書寫工具的性能,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正確的書寫姿勢:寫字時,頭要基本端正,右手執筆,左手按紙,紙要擺正,頭自然向前。上身正而稍向前傾,兩腳放平,與肩齊寬,身體放松。正確的姿勢是技能發揮的前提,使用工具要根據其自身的特點,把工具的性能使用到極致。漢字書寫工具有毛筆和硬筆兩大類,硬筆有粉筆、鉛筆、鋼筆、水筆、圓珠筆等,各種筆的性能不同,使用時要根據其特性,用不同的姿勢、執筆方法、運筆方法。粉筆和鉛筆是通過摩擦產生軌跡(痕跡),粉筆通常是站立書寫,鉛筆通常是坐著書寫,執筆方法不同,運筆方法也不同,使用過程中通過面的轉換產生線條的變化。鋼筆是通過筆尖的離合從縫隙流出液體留下痕跡,水筆和圓珠筆是通過圓珠滾動帶動液體在物體表面留下痕跡。鋼筆的筆尖具有不同的彈性,通過手指的不同動作使筆尖在運行中有提按變化,產生筆畫的粗細效果。水筆和圓珠筆筆尖沒有彈性,通過手指提按動作使筆尖在運行中有力量變化,產生筆畫的微小粗細效果?!爸笇嵳铺摗笔菚鴮懝ぞ吖餐裱膱坦P原則,硬筆使用“三指虎口”執筆法,即拇指、食指、中指從三個不同方向握住筆桿,拇指和食指在筆桿左右兩側,指關節自然彎曲。中指的第一關節與指甲之間的側部抵住筆桿,無名指與小指自然彎曲,靠緊中指,起到輔助的作用。執筆的角度與松緊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3.關于運筆方法和筆畫教學
正確的運筆方法才能精準完成各種筆畫的書寫。千萬不要完全借用毛筆的運筆方法來進行硬筆書寫的教學,毛筆書寫講究“指腕配合”,而用硬筆書寫規范漢字必須用“指法”,不用“腕法”。通過手指的不同動作,便捷流暢地寫好每個筆畫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書寫能力訓練的難點。
規范漢字的筆畫教學中,起筆均用尖狀落筆的方法,即筆尖在空中起筆,不是先放在紙面上再開始書寫,筆尖帶著一定的速度和角度(非垂直下落),由輕漸重落筆,產生尖狀效果(毛筆中稱之為“露鋒”)。如:側點的起筆、行筆、收筆過程中筆尖不改變方向,力量由輕漸重,尖起圓收,筆畫呈現由細到粗的優美變化。另外左點、右點、長點、短橫、右斜短豎等筆畫運筆過程與之相似,而方向、長短不同。大部分筆畫起筆和行筆的方向不一致,運筆過程中有轉向動作,轉向大于90°的要慢一些,轉向小于90°的就可以快一些,轉向之間要配合好,不能停下來,才做到流暢?;竟P畫和復合筆畫的教學難度首先區別在轉向次數的多少,其次是每段的比例和行筆的方向。
4.關于臨摹教學
摹帖在硬筆書寫教學中主要有兩種形式,傳統、落后的形式是用半透明的紙蓋在范字上描寫,因字小、紙滑,描寫效果較差。目前先進、科學的形式是把范字的顏色變淡,這樣描摹時直觀、清晰,結構框架已經在了,主要是把筆畫寫準,這樣“摹帖”能起到鞏固筆畫形態的書寫,加強筆畫之間的街接與呼應,通過描摹優美的范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目前文化用品市場上出現的凹槽字帖不屬于書籍,沒有書號的,是商品代碼,只是給成人娛樂性玩玩的,不可作為練字的輔助手段。)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重要階段,有對臨、背臨等形式。對臨分無格對臨和借助習字格臨寫,借助習字格臨寫只是對臨初始階段的一種過渡學習方法,不能作為教學的主要手段,一般用兩三課次就可以了。借助習字格臨寫教學的要領是確定第一筆的起筆和收筆分別在格子中的位置。無格對臨的教學核心是后一筆以前一筆或前幾筆為參照,越到后面的筆畫,參照物越多越容易臨準,同時注意筆畫的長度、角度、弧度與范字的相近性,字的外形及部件之間的比例關系也是無格對臨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背臨的目的就是記住范字(字帖)的筆法(筆意、筆勢)與結構,因此,讀帖、對臨、背臨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從臨帖到創作要經過背臨的積累,把每個字的寫法都記住,當出現沒有臨寫過的字時,要參照已經臨寫過的字來處理,所以只有記住的字多了,參照物才多,大腦通過運轉后才能準確表達出來。因此,臨摹要首先完成單字筆法與結構信息的準確輸入,通過練習把準確的信息進行完整的存儲。怎么做到準確和怎么做到完整存儲是教學的重點。
5.關于偏旁的教學
偏旁教學是結構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古人稱“分布配合法”,以偏旁這個部件為核心,講解另外一個部件的形態是如何影響偏旁中每個筆畫之間的構成關系,教學內容有四個方面:筆畫的形態鞏固、筆順關系、每個筆畫之間的構成關系、影響構成關系的因素。教學重點是每個筆畫之間的構成關系,教學難點是影響構成關系的因素。
6.關于結構的教學
結構教學分兩個板塊,一個是字形結構特點,另一個是結構法則。
字形結構分獨體字和合體字兩大類,獨體字的類型不同,需用不同的結構法則來處理。合體字分為四種結構類型:左(中)右結構、上(中)下結構、(半)包圍結構、特殊結構。每種類型的特征不一,需要掌握的要領也不一樣。
結構法則很多,歷代論書中分類方法不一,要點相似,以對比法則居多,如“收放、疏密、向背、開合”等,和諧法則略少,如“相讓、穿插”等。一個字的構成同時運用多個結構法則,又要符合結構類型特點,不能違背分布配合法。
7.關于綜合性學習的教學
規范漢字書寫的綜合性學習除了文化熏陶外,主要是應用能力,如在聽寫生字、抄寫詞語、寫話、寫作、筆記、作業、考試等需要書寫的環節,怎樣把規范漢字書寫學習的成果應用到其中,即“提筆即是練字時”。應用是要通過分步訓練,有一定量的積累,然后逐漸應用。所以“訓法”有效的能使“練”事半功倍。
書寫是獲取漢字構造信息、認識視覺世界、發展空間思維、獲得造型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臨摹教學是學生、教師、范字書寫者、字帖之間對話的過程。書寫運用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字帖,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書寫技巧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書寫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于通過探究學習解決書寫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書空來代替個人書寫感受。 規范漢字書寫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