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波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辛豐中學)
“善用法律”是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五課第三框內容。通過前兩框內容的學習,學生知道了違法行為按照情節嚴重程度可以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本課主要以匡衡的故事為主線,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辨認生活中的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同時告誡學生要嚴格遵守法律,并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導入新課:播放音樂《廬州月》,并出示歌詞(兒時鑿壁偷了誰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如今燈下閑讀/紅袖添香/半生浮名只是虛妄)。
師:老師喜歡聽這首歌,是因為這首歌的歌詞讓我想起了兒時聽過的一個故事。你們知道是什么故事嗎?
生(齊):鑿壁偷光。
師:這個故事一直是勵志的代名詞,但今天我們要用法律的眼光重新審視它。歡迎走進道法課堂,讓我們再議“鑿壁偷光”。
師:課前,老師已把今天我們可能用上的法律知識制作成了“法律知識卡片”,希望同學們可以利用手中的卡片解決課堂中的問題。
師:相信同學們都知道“鑿壁偷光”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觀看這段視頻。
(播放視頻《鑿壁偷光》。)
師:從視頻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生:我們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生:只有好好讀書,才會有好的將來。
生:我們要學習匡衡刻苦讀書的精神。
師:同學們講得都非常好,但在法治社會的今天,匡衡的行為可能并不好。現在,你們重新思考一下匡衡的行為是怎樣的。
生(齊):違法行為。
師:試為你們的判斷找出法律依據。
(學生小組合作,利用教師制作的“法律知識卡片”解決問題。)
生:他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
(出示隱私權知識卡片。)
生:《侵權責任法》第2條規定,侵害民事權益,如生命權、健康權、隱私權等,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生:他還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
(出示財產權知識卡片。)
生:《物權法》第97條規定,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及對共有的不動產作重大修繕的,應當經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
生:也侵犯了相鄰權。
(出示相鄰權知識卡片。)
生:《物權法》第84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師:那匡衡的行為屬于什么違法行為?
生:一般違法中的民事違法行為。因為他違反的是民事法律法規,如《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
師:如果你是匡衡的鄰居,你會怎樣做?
生:我會讓他把洞補上。
生:要求他賠禮道歉。
生:要求他賠償。
生:如果他真的很窮且非常刻苦,我會幫助他。
師:同學們都做得非常好。你們既學會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又懂得了如何處理好鄰里關系。
師:同學們知道長大后的匡衡是怎樣的嗎?
(播放視頻《匡衡貪污》。)
師:請同學們討論匡衡盜土的行為屬于什么行為,并試為你們的判斷找出理論依據。
生:犯罪行為,犯的是貪污罪。
(出示貪污罪知識卡片。)
師:匡衡的人生經歷給了我們哪些啟示呢?
生:我們不能做違法犯罪的事。
生:我們要有底線意識,樹立法治觀念。
生:我們要學會防微杜漸。
師:匡衡鑿壁是為了偷光讀書,但一男子鑿壁卻為了偷錢。
(出示新聞《古人鑿壁借光讀書,濉溪一男子鑿壁偷錢》。)
師:此案中,該男子受到了怎樣的處罰?處罰依據是什么?
生: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被提起公訴。依據是他犯了盜竊罪。
(出示盜竊罪知識卡片。)
師:訴訟是處理糾紛、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該案中的訴訟方式是哪一種?
生(齊):刑事訴訟。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今后你會怎樣應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違法犯罪行為?
生:撥打110。
生:告訴家長或者老師。
生:通過訴訟的手段。
師: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會用正確的方法應對違法犯罪行為的。
(教師出示應對違法犯罪行為的不同做法,并讓學生分析這些做法可能帶來的影響、結果。)
生:忍氣吞聲,會助長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自己可能會再次受到侵害。
生:死打硬拼,可能會讓自己的身體受傷害、錢財受損失,這種方式很難維權。
生:打擊報復,可能會傷害對方,或兩敗俱傷,可能會導致新的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
生:先妥協,事后報警,保護自己不受侵害,這樣容易維權。
師:我們在碰到違法犯罪行為時,一定要見義勇為,并見義巧為,見義智為。事后我們也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這些機構來維權。
師:同學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能分辨生活中的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時刻遵守法律,不去觸碰法律的底線,同時也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