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琴
(臨澤縣第二幼兒園,甘肅張掖 734200)
幼兒因年齡的特殊性,思想行為意識尚未成熟,好奇心比較強,所以教師要抓住幼兒的特點,根據幼兒在園內的活動,實施游戲化教學,在強化幼兒體格的基礎上對智力進行開發,通過游戲化教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能夠更高效地接收來自外界的知識,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文章簡述了游戲化教學的具體實施戰略,希望能為之后的幼兒園一日生活游戲化教學提供經驗,幫助更多的幼兒在啟蒙期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過去的幼兒教育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說只重視室內教學,忽視幼兒的獨立活動;過于注重對幼兒知識的傳授和教學,沒有注重實際能力的培養,基本上都是采取集中教學的模式,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指導者,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們對幼兒的教學活動進行了新的探索,結合幼兒的特點,對幼兒的一日生活教學采取游戲化的方式,豐富教學活動,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由于幼兒年齡的特殊性,在幼兒園一日生活游戲化的實踐過程中,要結合幼兒的身心特點。幼兒保持注意力的穩定性比較差,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思想行為意識還不成熟,但是靈活性、好奇心和模仿能力較強,對新鮮事物的求知欲比較強烈。結合幼兒的這些特點,在制定游戲化教學活動的時候應有針對性。
實驗對象:幼兒園的全體師生。
實驗內容:一日生活游戲化。
實驗計劃:制定游戲化的策略方案。
實驗目標: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早晨是注意力最為集中的時候,晨間游戲化活動可以更好地培養幼兒的開放性思維。在園內可設立建構區、創造區、數學區等,以便幼兒在晨間活動中,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區域進行游戲化學習。比如,在建構區有大量的積木,幼兒可以用積木建造各式各樣的飛機、輪船等模型。晨間游戲化活動一方面提高了幼兒對建筑和創造的興趣,增強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清晨的第一項活動就讓幼兒的身心得到滿足,有利于一日生活的開展。
在實施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重結果、輕過程的思想,采取重生成的教學理念,讓幼兒在不斷接觸、探索的過程中獲得對生活的體驗[1]。
在教授數學知識的時候,如果只是單純地進行教學,幼兒就會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讓幼兒機械地記憶,要運用游戲化教學的方式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復雜的數學知識,提升幼兒的興趣和參與感[2]。比如,在學習“5 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幼兒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說:“雞媽媽本來有五只可愛的雞寶寶,每一只都非常漂亮活潑,但是有一天一只狡猾的老鷹突然把其中一只可愛的雞寶寶抓走了,那么雞媽媽現在還有幾只雞寶寶?第二天,非常可惡的老鷹趁著雞媽媽不注意的時候又抓走了一只小雞,雞媽媽非常傷心,決定好好保護自己的孩子,那么現在雞媽媽還有幾只雞寶寶呢?”通過參與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激發了幼兒對學習的興趣,也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拉近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構建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和諧關系,為之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
區角游戲可以理解為在活動角所進行的活動,在活動角可以設置多種區域,如閱讀區、角色游戲區、積木區、操作區、科學發現區等。
閱讀區的作用是培養幼兒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通過閱讀,可以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幼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幼兒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和欣賞圖書中的圖片,一方面可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在幼兒之間、幼兒和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能夠了解到幼兒的想法,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的發展[4]。
在科學發現區,幼兒可以種植自己喜歡的小樹苗或者自己喜歡的花草。在種植的過程中,幼兒對花草精心呵護,觀察花草在生長過程中的變化,他們會期待自己種植的植物長大,會為不發芽的小樹苗著急,為嫩芽、新葉的生長開心。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促進了幼兒和大自然的交流,使得幼兒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的觀念。
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戶外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還可以讓幼兒學會分辨事物和協調關系。為了豐富戶外活動教學形式,需要給幼兒提供充足的時間和豐富的游戲材料,在游戲的過程中善于發掘幼兒的模仿能力和對生活的想象,激發幼兒對生活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比如,在進行戶外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幼兒玩一些小游戲,在游戲開始之前教師對游戲進行選擇,將現有的游戲進行形式轉換,讓這些游戲的玩法更加新穎,在對游戲的創新過程中,要注意勞逸結合、寓教于樂,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游戲的過程中,要讓每一個幼兒能夠積極地參與,進行適當的交流。這樣幼兒在參與戶外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活動能力,還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提高交際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教學活動的安排要注意勞逸結合、動靜搭配,不同形式的游戲活動交替進行,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游戲活動的效果,而且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幼兒的年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師要更加重視勞逸結合,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樂趣。
比如,在午餐過后,幼兒會有休息的時間,如果進行動作幅度較大的游戲,或者是比較調動氣氛的游戲,幼兒的精力會受到影響,影響他們正常的午睡時間。因此,在午餐之后,可以進行動作幅度較小的游戲,比如手指操,手指操作起來比較簡單,也比較安靜。教師也可以利用離園前的時間,組織幼兒進行趣味性較強的游戲,比如可以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小魔方,將小魔方搭建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如數字、橋或者五角星等。
不同的時間段使用不同的游戲形式是幼兒教育中非常關鍵的部分,相對于其他年齡段的兒童來說,幼兒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因此在幼兒階段,要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段都要讓幼兒學到更加豐富的知識,在增加幼兒情感體驗的同時促進幼兒的智力和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幼兒一日生活的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能借助游戲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積極地參與游戲,通過游戲活動鍛煉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強化和外界的聯系,借助游戲活動提高幼兒的交際能力,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