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凱
(江西省地質局九0二大隊,江西 新余 338000)
所謂重力法也就是根據地表加速與巖層特性之間的關系。對金屬礦產資源分布情況進行判斷的技術方法[1]。該技術能夠有效提高金屬礦產勘查的定位精度,但在實際應用中由于該技術對勘查技術設備均有很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技術的推廣應用。
瞬變電勘查找礦技術主要通過信號接收裝置獲取礦物質所反饋的感應電磁信號,并根據信號分析結構判斷金屬礦產資源位置和分布情況。目前,該技術已在金屬礦產地質勘查找礦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電法是金屬礦產勘查中地質找礦工作中的傳統技術之一,技術成熟度較高,能夠提升金屬礦產資源勘測準確度。但是該技術主要適用于對淺層金屬礦產資源的勘測,而在深層資源勘查找礦過程中存在一些局限性,難以滿足我國金屬礦產勘查找礦工作的實際需要。
所謂電磁找礦技術就是向目標區域地下打入電磁波,并根據不同礦石與其他巖石及土壤的反射差異對金屬礦產進行判斷分析,從而達到找礦目標的技術。該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勘查定位精度,且對環境的污染較低,因此在金屬礦產地質勘查找礦工作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地震勘查技術是通過發射地震波的方式勘查不同礦物質的反射差異,以判斷金屬礦產分布特點的地質勘查找礦技術。該技術可以提升金屬礦產勘查準確性,但對地質勘查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判斷分析能力存在一定要求。同時該技術在對復雜地質環境進行勘查時的準確性容易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技術局限性。
地球化學技術在金屬礦產勘查找礦工作中應用十分廣泛,其主要包括地球化學土壤測量以及水系沉積物測量等技術方法,這種技術能夠有效提高找礦的效率和準確性,但也會受到復雜礦石組分等因素的影響。
在找礦工作中,傳統的找礦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采用地震法找礦技術對復雜地質環境條件下的目標區域進行金屬礦產勘查時,其地震波傳輸容易受到很多環境因素的影響,難以實現對金屬礦產的準確定位以及對其分布情況的有效勘查。而在應用化學勘查技術尋找金屬礦產資源時,也會受到地質資源差異等客觀因素的制約,造成勘測數據精度下降等問題。在應用電法勘測技術時,由于其對能量反饋條件有較高的要求,一旦在目標區域存在有富集巖石區時,就會對能量反饋產生較強的干擾,進而影響金屬礦產的勘測精度,難以達到找礦的目的。所以為了提高對深層金屬礦床以及復雜地質環境條件下金屬礦產資源的勘查尋找效果,必須對金屬礦產勘查中地質找礦技術應用進行創新和改進。為此,可以積極引入各種先進的技術方法,通過多種技術手段的有機融合和綜合應用全面提高金屬礦產資源勘探能力。
隨著我國金屬礦產淺層可開采資源量逐步接近警戒值,對金屬礦產進行深層勘查找礦已經成為地質勘查找礦工作的主要發展方向。但受到我國地質構造特點的限制,大多數存在金屬礦產的深層地質環境具有十分復雜的地質條件,提升了找礦難度,而且電法等傳統找礦技術也無法適應深層找礦的實際需要。在此背景下,地質勘查人員應將低頻電磁技術等先進技術積極引入到金屬礦產找礦工作中,通過技術應用和創新提高地質勘查找礦能力。所謂低頻電磁找礦技術即根據不同類型金屬礦產的低頻電磁波反射信號及波長的差異,從而對金屬礦產類型以及其具體礦藏深度等進行判斷的一種技術方法[2]。
由于傳統的電法找礦技術相比,低頻電磁技術所產生的透射波能夠有效穿透較厚的巖土層,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深層金屬礦產的找礦需要,并能夠準確、全面地獲取深層金屬礦層的各項數據信息,為金屬礦產類型、礦藏深度以及可開采性的判斷提供精確的參考依據。因此地質勘查人員應加強對低頻電磁找礦技術的研究,并結合金屬礦產找礦工作實踐,進行技術的有機應用和創新,從而更好地提升低頻電磁找礦技術的應用效果。
在找礦工作中,由于金屬礦產的形成大多經歷了十分復雜的地殼運動以及化學反應,而且大多處于復雜的地質環境中。再加上金屬礦產資源在持續地殼運動等因素的影響下往往存在分布不均勻等現象,這導致在金屬礦產老礦中也經常存在未開采資源,因此必須積極創新并應用新的找礦技術,對勘查覆蓋區或者金屬礦產老礦深部進行更深入詳細的勘查,從而發現開采不足部分的金屬礦產資源。
基于此,地質勘查人員應積極應用地化物約束技術對這部分金屬礦產資源進行準確勘測,以實現對金屬資源的充分開發利用。同時,在金屬礦內通常都會存在缺乏開采價值的成分,如未加分析盲目進行開采就會造成人力物力的嚴重浪費。所以地質勘測人員也應積極創新地化物約束技術與其他技術的聯合運用方法,從而對金屬礦床的物質成分及其理化特性進行分析。例如,可以通過結合地球化學技術中的重金屬測試技術分析金屬礦產中的化合物組分等,從而提高開采效率,降低金屬礦產資源開發成本。不過在該項技術的實際應用中還存在難以對金屬礦床位置進行精確定位的問題,還需要在金屬地質勘測找礦實踐中對其進行應用創新及技術改進。
隨著GPS全球定位技術的發展成熟,其在信息采集以及精準定位等方面的技術優勢使該技術在金屬礦產找礦勘探工作中也得到了應用和推廣。
通過GPS的全球定位系統可以使地質勘查人員準確獲取測點三維坐標信息,并有效提高地質勘查找礦信息的采集效率。為此,地質勘查人員應將GPS全球定位技術創造性地應用到金屬礦產的找礦工作中。在地質勘查找礦中建立一個以GPS技術為基礎的綜合系統,以監測并接收信號。同時由于礦石巖存在相對穩定的化學成分以及物理結構,因此其具有較為明顯的光譜吸收特征,且不同礦物質在輻射能力方面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對GPS技術進行創新,在GPS技術應用的基礎上,利用波普設備對巖石光譜曲線進行監測分析,并根據曲線分析結果與已知礦物質的光譜特征進行對比,從而對金屬礦產類型進行準確的判斷。還可以對光譜曲線進行轉換處理,并繪制金屬礦產地質勘查平面圖等,以詳細準確地呈現礦產物理結構特點,在為金屬礦產的找礦工作提供可靠參考信息的同時實現GPS技術在找礦工作中的創新,并提升找礦效果。
隨著遙感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其在地質勘查領域也得到了更深入的應用,但目前仍主要局限于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地質測圖以全面呈現目前區域內的地質特點等,并將其作為金屬礦產找礦的參考依據。未來應進一步加強遙感技術在地質勘查找礦工作中應用創新,通過有機融合的方式提升遙感技術優勢,以使其在找礦方面發揮更強大的作用。因此要對遙感技術進行細化,并進行組合使用。例如,在找礦工作中應充分利用遙感技術中的多光譜識別以及遙感信息提取等技術方法進行聯合使用。所謂多光譜識別技術也就是對遙感獲取的影像資料進行光譜特性和結構形態分析,這種技術可以根據差異性結果判斷地物特征。多光譜識別技術的應用創新能夠使遙感影像信息量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傳統的多光譜識別技術主要將SPOT、MSS以及ETM+等作為其主要數據源,但其在對金屬礦產的地質勘查找礦實踐中比較容易受到空間分辨率以及波普等因素的制約,存在一定的技術應用局限性,因此在未來的金屬礦產找礦工作中應積極應用CBERS-02或者CBERS-02B等作為其數據源,此類多光譜數據不僅在幾何配準效果方面有了明顯改善,而且空間分辨率也達到了9.5m,能夠滿足空礦斷裂帶勘查等地質勘查找礦要求,且在勘查尋找花崗巖鈾礦工作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同時,在金屬礦產地質勘查找礦工作中還應創新應用遙感ALOS數據,而不僅僅將其局限應用在環境監測以及測圖等方面。此外,遙感ASTER數據,其不僅比ETM+等傳統遙感數據源具有更好的礦化蝕變信息提取效果,能夠更為準確地反映野外環境地質特征,而且其波段覆蓋范圍以及波段數量也較多,可以有效提高對金屬礦產資源的勘查找礦能力,也應在金屬礦產地質勘查找礦工作中得到創新應用。通過以上對遙感技術進行細化的方式可以實現其在找礦工作中的創新應用,并提升金屬礦產勘查找礦的效果。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速度以及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作為社會發展重要基礎的金屬礦產資源普遍存在淺層開采臨近警戒值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提高找礦技術水平已經成為地質勘查工作中的重點。
為解決傳統地質勘查找礦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深層找礦能力不足以及技術適應性差等各種問題,地質勘查人員應結合金屬礦產找礦工作特點以及具體要求,積極應用更多的地質勘查找礦技術,加強與各種先進技術的有機融合,以全面提高我國地質勘查找礦質量和效率,推動金屬礦產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從而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充足、可靠的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