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陳依婷
(贛北地質工程勘察院,江西 九江 332100)
近些年,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工程項目現代化建設水平也得到了較大幅度地提升,各式各樣的工程項目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巖土工程地質勘察是工程項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要想確保工程建設的安全與建設質量,必須做好施工前的巖土地質勘察,實現對地質、巖土、施工可行性等問題的詳細分析,不斷完善地質勘察工作,為工程項目施工提供有效保障,同時保障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
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地質勘察是最為基礎的工作之一。在實際地質勘察過程中,通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對地質勘察的準確性、有效性造成直接干擾,進而影響工程項目的建設質量與施工安全。因此,確保地質勘察工作的科學、合理,可以有效避免較大的勘察誤差,避免工程項目建設過程出現嚴重的設計與施工差異問題,這在提高工程項目建設施工與后期運行的安全水平,推進施工進度、節約施工成本等方面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除此之外,在工程項目實施前進行全面的地質勘察,能夠全面掌握工程地質變形情況,為工程項目建設提供詳細、有效的地質資料,進而在保護環境平衡的同時實現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的全面提升,提高工程項目建設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現階段的巖土工程勘察,采用的是室內土工試驗反映巖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室內土工試驗首先需要進行現場采樣,而取樣的規范性、代表性直接影響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如采樣設備偏差、樣品運輸擾動等,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樣品物理力學性質[2]。這是勘察過程必須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數量統計要求方面,若是采樣數量不足,則試驗結果代表性不足,勘察結果的完整性、準確性受到影響。若是采樣數量過大,則難免會增加整體成本,影響工程效益。
勘察技術主要在采樣分析與原位測試兩個方面易對巖土層參數指標造成直接影響,導致得到的各巖土層物理力學數據缺乏準確性。并且不同的地質環境有著不同的勘察技術要求,在采樣分析與地質勘探方面采用的技術不合理,將對整個勘察工作質量造成較大影響。
在進行勘察前全面了解勘察目的,是確保巖土工程地質勘察結果具有較高針對性的重要步驟。不同的勘察目的,在樣本選擇、勘察方法、分析方法等方面也會存在較大差異性,若是未能結合勘察目的的分析就制定不具有針對性的勘察方案,則難以得到有效的勘察效果,勘察數據也就失去參考價值。
就當前現狀而言,我國的勘察市場制度、體系仍未十分完善。并且隨著地質勘察單位數量逐年增加,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缺乏完善的市場管理體系導致了惡意競爭現象日益嚴重。許多企業為了搶占市場而采用了低價競爭的方式,久而久之,勘察工作質量也就難以保證。
人員操作水平直接影響著巖土工程地質勘察質量。科技不斷進步,先進的操作技術與設備也對勘察人員的業務、技能素質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就現狀而言,許多一線勘察作業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技術技能培訓,缺乏對專業技能的有效掌握與運用,甚至有些工作人員缺乏必要的工作質量意識,只顧完成操作動作而不計對質量的影響,導致產生較大的勘察誤差,甚至有些人員為了趕工期而擅自忽略相關環節,隨意進行勘察工作,導致錯誤勘察。
就現階段的巖土工程地質勘察工作而言,其存在的質量管理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制度不完善。缺乏健全的勘察制度將會對勘察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缺乏全面有效的勘察質量管理體系,使得勘察工作流于形式,尤其是監管機制的缺失,導致勘察工作偏離目標。二是專業人才缺口較大。地質勘察技術性、專業性較強,尤其是選定多項勘察指標這一過程,要求了勘察人員必須具備較為專業、全面的勘察技術與專業分析能力,能夠實現對復雜數據的準確計算與有效分析,最后得出準確的物理力學性能指標。而我國在地質勘察科研領域的投入較少,市場整體缺乏足夠數量的地勘專業人才,高素質、高技術、多經驗的綜合性人才更是稀少,直接制約著我國地勘工作水平的提升。三是技術水平不高。隨著工程項目建設質量與使用要求不斷提高,對地勘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缺乏對先進勘察技術的引進與使用,導致了勘察指標準確性不足,影響了地勘質量。四是取樣存在較大問題。對取樣工作把控不嚴,未能充分結合勘察目標與工程建設要求進行勘察設計與取樣,導致了勘察地點與取樣選擇缺乏代表性,得到的數據無法滿足設計要求。
完善的勘察質量體系是進行勘察工作行為有效控制及勘察質量控制的重要前提,能夠為勘察工作設計以及進行規范化作業提供有效參考[3]。因此,地勘單位必須結合國家及行業相關標準制定完善的勘察質量管理體系,對勘察資質、勘察作業標準及相關的質量控制提出明確要求,以及明確確定勘察設計指標參數要求,確保勘察結果的合理、準確、全面。
制定和落實有效的技術培訓體系是解決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不足以及技術人員水平較低問題的重要途徑。對此,地勘單位需就地勘工作各個環節如采樣環節、數據采集分析環節、設備操作環節、檢測試驗環節等涉及的具體技術操作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技術培訓,確保各個技術人員掌握相應的勘察技術,確保巖土勘察工作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同時,需加強對先進設備與先進技術的引進使用,提高勘察工作效率,增強數據準確性。此外,還需加強對勘察人員技術的考評,激勵員工認真學習,在培訓中掌握過硬技術,為實現高質量勘察工作提供人員保障。
缺乏完善的勘察質量監督體系是勘察工作針對性不強以及諸多勘察問題出現的重要原因。
對此,必須加強對勘察過程的質量監督與管理。巖土工程勘察的各個環節必須嚴格遵守勘察質量體系標準要求,加強對勘察前、中、后期的全過程監督,包括對人員操作、技術應用與設備運行等的全過程監督,以及對地質采樣、數據收集處理、具體試驗環節等內容的監督,確保各個環節嚴格按照質量體系標準落實操作,及時發現勘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處理,避免由于操作不當等因素影響巖土地質勘察質量。
為了在地勘招標中獲得項目,許多勘察單位選擇了惡性的價格戰,并在其過程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也忽視了對地質勘察質量的控制。
這樣的現狀不但會引發勘察市場混亂,而且會導致工程建設成本的增加,甚至埋下嚴重的質量安全隱患,造成人員財產的巨大損失。對此,相關主管部門必須建立起完善的市場監管體系,加強對地勘單位的資質審查及對工程招投標的管理,避免出現低價惡性競爭。制定相應管理規定與地勘工作指南,明確地勘單位責任與義務,并將其完善到相應的法律法規當中,不斷規范地勘市場運行,確保較好的地勘工作質量。
第一,合理選擇巖土工程地質勘察方法。由于巖土工程地質勘察中所能采用的方法眾多,并且各項目建設要求、地質情況也存在著差異,因此為了保證勘察質量,在工作開展前就必須合理選擇勘察方法。首先,在巖土工程地質勘察前組織人員到工程項目實際開展包括土質取樣等現場調查,隨后回到實驗室中進行分析,并結合數據、其他調查獲取信息以及項目建設要求等選擇相應地質勘察方法。
第二,做好數據整理。數據不僅是巖土工程地質勘察中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更會對報告準確性和真實性構成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還需做好其整理和復核工作。首先,在巖土工程地質勘察現場作業環節中,工作人員必須要詳細記錄下相關數據,并根據相應規范進行分類整理。其次,工作人員還需要復核巖土工程地質勘察現場作業所獲取的數據,以保證各項數據真實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