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教育的深入推進,初中數學教學要順勢而上,積極發揮信息技術手段和數字資源優勢,并將其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逐漸培養起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教學質量。初中生思維活躍、接受新知能力強,初中數學教師要運用“互聯網+”教育思維,以課堂深度應用為導向、以數據資源共享為紐帶、以推進課堂變革為目標,全面探索和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深入淺出地展開教學工作,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了解信息技術給學習帶來的促進作用、增進自己的數學知識,并能夠自主解決數學問題。文章立足于當前信息化大背景,探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路徑,以期能夠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關鍵詞:信息素養;數學課堂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著當代人的生活,信息技術滲透到數學教育領域,同樣也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在當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環境中,單單給學生傳遞課本上的概念、知識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了,要培養初中生的數學學科素養,也要將信息素養納入體系之中。初中生剛剛步入青春期,思維比較活躍、探索能力強,網絡、手機、媒體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都不陌生。初中數學課堂中滲入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普及則并不限于此,因為初中生所理解的信息技術還比較片面,只有教師把握好了教學方向,并且具備過硬的教授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才更有助于促進學生透過網絡的層層表象,探尋信息技術的真實世界。
一、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初中教師僅靠課本和自己上課講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發達的網絡環境使得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愈來愈多樣化。初中生好奇心強、喜歡探索未知,多元化的信息技術會大大開闊他們的視野,這對于初中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也是一種有效的補充。多媒體例如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形式以聲、光、影的形式傳遞給課堂上的學生,學生在教室內通過教師展示的多媒體資源就可以了解到相關的數學知識。教師對于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利用多媒體來展示相關模型或例子,往往要比自己費口舌給學生講解來得更加便捷。例如在講解平面直角坐標系時,學生開始對于這種人為建立的數學坐標系統感到陌生,不理解為什么要建立直角坐標系、到底該怎么建立一個直角坐標系?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一體機的動畫功能來為學生們進行演示。從最簡單的來說,動畫可以擬人的方式先展示小兔家和小貓家的位置,再把他們抽象成兩個點,建立直角坐標系來分別描述他們的位置及其關系。動畫中可以只展示一種建立直角坐標系的方法,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試一試還有沒有別的構建方式,以此便于檢驗學生是否從對動畫的學習中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還有中心對稱、軸對稱等一系列點與線的定位與變換,都可以在動畫中得到完整展現,有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再比如初中數學教材中很多知識都涉及數學文化,如“勾股定理”“雞兔同籠”“圓周率”“楊輝三角”等,這些雖然不是教學重點,但對于提升學生學科素養也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檢索技術尋找文字或視頻資源,整理后在課堂上展示;或者讓學生課下自己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預習新知、檢索與整理數學文化知識,在課堂上由學生進行展示。
二、 建設班級數學資源共享平臺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開展帶來了極大便捷,對于更新數學教師的教育觀及初中生的學習觀也有很大幫助。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一般都是老師一人在臺上講,其他學生在下面聽,老師和學生都局限于教室這一方小環境。但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數學課堂不僅是實體課堂,還是存在于網絡空間中的虛擬課堂。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不能光靠教師一個人應用多媒體技術,學生自己也要動手操作、參與到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中來。這樣的教育趨勢也凸顯了班級數學資源共享平臺的作用,在發達的網絡環境下,數學教師和學生建立聯系的方式可謂是多種多樣,大大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布置網絡作業,讓學生借助word、ppt等軟件進行自主作業。例如布置作業讓學生復習整理《全等三角形》這一章的知識。學生可以借助軟件中的“形狀”等工具,畫圖形、建思維導圖等。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學生可以利用多樣化的軟件來整合知識,還能夠共享多樣化的學習資源,有助于讓高效、共享的理念深入學生內心,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
三、 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構建良好數學環境,拉近師生距離
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融合了現代化教學技術、多元教學方法的應用,引導著教學的前進與發展。在圖文結合、視頻為主的教學中將分散知識點組合成了統一、系統的架構,提升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此外基于微課的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降低了教學難度,深化了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比如在教學《有理數加減法》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融入生活實例制作成微課短視頻,讓學生觀看:小明向東行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0米,兩次一共向動走了多少米;芳芳向西走了5米,再向東走0米,兩次一共走了多少米?通過學生對微視頻例子的觀察和分析,以繪畫的方式將小明和芳芳行走的方向、路程繪制出來,并由此總結有理數加法的規則,并結合書本知識來理解有理數加法的三種計算情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數加法的特性及具體方法。
(二)營造生動、充滿趣味的情境,加強學生自身體驗
和以往初中數學教學相比,智慧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而且微課的融入,突破了時空、教學場景的限制,實現了初中數學課堂的靈活發展。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從多層次、多角度分析、看待問題,突出數學量變、幾何空間教學的育人價值,增強學生思維嚴謹性、科學性,并發揮微課功能構建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實現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在強化學生數學體驗的同時,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成就感。比如在教學《畫軸對稱圖形》這節數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向學生展示畫軸對稱圖形要注意的事項,并引導學生結合視頻觀看總結方法,利用平臺軟件統計、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接著,教師營造數學情境,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出示生活常見圖形的一部分和對稱軸,要求學生根據課堂所學完成另一部分,幫助學生明確畫軸對稱圖形要遵循的步驟。
(三)做好數學教學引導,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讓教師明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采取灌輸式方法不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當他們面對問題的時候,第一想到是教師,根本沒有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在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中,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引導者,注重發展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創造機會推動學生的自主思考。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這節數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勾股定理”知識判斷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長度存在的關系,并根據自己的結論探究一般直角三角形三邊長度的關系。在微課的幫助下,學生逐步開展了探究活動,在觀察、分析、實際操作中驗證了自己的觀點,提升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在對現代化教學技術有效應用的前提下,實現了學生的深層次探究,并在探究中發現了規律,掌握了“勾股定理”內容和知識。再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這節知識的學習中,利用微課完成上述內容的回顧和復習,對不等式性質、解題步驟有一個明確的了解,讓學生觀察12+6x>60、x+34<10x、x>10等不等式,并分析和總結其特點。通過對比的方式鼓舞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使其認識到方程方法也是研究不等式的一個重要手段,發展學生的轉換意識。接著出示數學例題6-x<6x+12,讓學生利用數軸的方法表示這則不等式的解集,并以小組方式鼓舞學生歸納出解題的步驟,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開展分層教學,引入翻轉課堂
初中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其目的在于引發學生的深入分析和思考,并在解題中發散思維,激發自己的數學興趣,并掌握好學習的方法。例如在教學“一次函數”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利用微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A層學生(基礎好)在觀看完視頻之后,理解意義;B層學生(一般)要能根據條件列出一次函數表達式;C層學生(基礎薄弱)要理解一次函數的基本概念,明確變量的關系。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出示不同例題,深化學生的理解。可見,利用微課構建初中數學智慧課堂,可以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推動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總而言之,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應用,為教師、學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對教師教學能力、信息技術素養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微課支持下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一方面要求教師具備良好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輔助教學課堂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要明確學生本位的意識,從學生情況、特點出發開展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四、 設計多樣化的檢測與評價程序
初中數學的知識借助信息技術中的檢索、整理、共享等方式后有效地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查找資料、在線學習、收集資源也成為初中生們常用的學習方式。但學生是否有效掌握了知識、學生對于教師的解答是否理解、學生是否過于依賴信息技術而忽視了基礎知識的強化等,還需要教師來作進一步的檢驗。初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難度,利用多媒體來增強學習的趣味性、資源共享平臺來促進學習的廣闊性是相當有必要的,但是考試與評價也是數學教育的重要一環。提到數學考試,很多初中生都會有畏難心理,但借助信息技術來對學生進行檢測,其實會大大減輕學生的這種心理負擔。教師可以依托某個數學教育平臺,建立一個練習檢測的班級系統,學生注冊進入班級后,會有每日一練、常練習、單元測試題、專題練習、期末考試、錯題本等多個模塊。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練習和檢測,評價結果會在學生提交后直接顯示,每道題的錯誤原因、錯誤率以及解題思路與方法都十分明了。學生還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實名、是否公開個人成績等;教師則可以在教師平臺查看學生們的任務完成情況,分析每個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再綜合起來考察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們的表現來改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這種檢測與評價系統的設置好處在于學生的做題記錄及錯題可以永久保存,不用再花時間去謄題目、抄答案,且每日一練的知識點跟學生的易錯點是關聯的,有助于強化學生薄弱之處。通過系統性的信息技術操作,學生在網絡上也能夠獲取海量的題目,有目的地進行練習,這對于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以提升實效性大有裨益。
綜前所述,培養初中生的信息素養最重要的還是要落實到數學課堂中去。初中數學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有關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并扎實學習有關中學生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這樣才能夠保證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初中數學教師還要具備宏觀的教育視野,積極融入健康積極的網絡環境,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們傳遞有用的信息,讓初中生在課堂中耳濡目染,促進其信息素養的不斷沉淀和升華。
參考文獻:
[1]瞿燕.利用信息技術資源提升初中學生數學素養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中學,2018(11):98-100.
[2]游應洪.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構建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127.
[3]蘇獻杰.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合[J].黑河教育,2019(5):22-23.
作者簡介:
楊軍林,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大莊鎮張川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