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潔



北京冬奧會獎牌發布儀式|廣州南越王墓同心圓紋玉璧 西漢

北京2022年冬奧會獎牌 正面 北京冬奧會獎牌視覺來源之一
北京2022年冬奧會獎牌由圓環加圓心構成牌體,形象來源于中國古代同心圓玉璧,共設五環。五環同心,同心歸圓,表達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華文化內涵,也象征著奧林匹克精神將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奧榮光。獎牌造型質樸簡潔,體現了北京冬奧會“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并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相呼應,展現了“雙奧之城”的文化傳承。
獎牌正面中心刻有奧林匹克五環標志,周圍刻有北京2022年冬奧會英文全稱“XXIVOlympic Winter Games Beijing 2022”字樣。圓環做打凹處理,取意傳統弦紋玉璧,上面淺刻裝飾紋樣,均來自中國傳統紋樣。冰雪紋表現了冬奧會的特征,祥云紋傳達了吉祥的寓意。
獎牌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奧會會徽,周圍刻有北京2022年冬奧會中文全稱“北京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字樣。圓環上刻有24個點及運動弧線,取意古代天文圖,象征著浩瀚無垠的星空,人與自然的和諧,也象征著第24屆冬奧會上運動員如群星璀璨,創造佳績。獎牌背面最外環鐫刻獲獎運動員的比賽項目名稱。
獎牌掛帶采用傳統桑蠶絲織造工藝,冰雪底紋上印有北京冬奧會會徽、核心圖形以及“Beijing2022”字樣等相關信息。掛帶選用紅色,與中國春節文化特色相契合,表達對運動員的節日祝福。
獎牌盒以大漆和竹子為主要材料制作,既突出中國文化特征,又符合“綠色辦奧”和可持續性的理念。


本著“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原則,冬殘奧會獎牌與冬奧會獎牌選用同樣的形象來源,設計一脈相承。獎牌正面中心刻有國際殘奧委會標志,周圍刻有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英文全稱“Beijing 2022 Paralympic Winter Games”字樣及金、銀、銅的盲文。獎牌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殘奧會會徽,周圍刻有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中文全稱“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字樣。獎牌圓環上刻有13個點及運動的弧線。獎牌背面最外環鐫刻獲獎運動員的比賽項目名稱。
北京冬殘奧會獎牌掛帶與獎牌盒沿用了冬奧會獎牌帶、獎牌盒的設計。
2020年5月,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設計方案面向全球征集后,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杭海與產品設計專業教師李文龍、首飾專業教師劉驍以及幾位美院的學生組建了獎牌設計小組。
設計小組制定了基本策略:一是延續北京2D08年奧運會“金鑲玉”獎牌的玉文化概念,體現雙奧之城的歷史脈絡;二是對獎牌創新設計,嘗試多種形態的可能。
杭海曾是2008年奧運會獎牌的主創團隊成員。他向大家介紹當年的創作過程,分析歷屆奧運會獎牌設計思路。大家熱烈討論,追本溯源,尋找設計靈感。
根據“蒼璧禮天,黃琮禮地”的概念,李文龍、劉驍帶領部分學生創作了以玉琮為基本造型的獎牌設計方案,嘗試在形態優化與新材料選用等方面有所突破。
小組成員林帆受雙環玉璧的啟發,構思了兩環同心獎牌草案。小組成員高藝桐受古代銅鏡上的同心圓啟發,設計了三環同心圓環獎牌。
杭海認為這是兩個極具潛質的想法。之后,林帆閱讀了大量同心圓環玉璧的文獻,以殷墟婦好墓出土的五弦玉璧等為視覺來源,將外圍圓環,設計成五弦造型,弦紋之間做打凹處理,以接近五弦玉璧的意象,表達與2D08年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的玉璧形制的一致性,體現雙奧之城的文化聯系。據此,高藝桐提出,以中國古代天文圖中的“七衡六間圖”為視覺來源,體現日月星辰運行的動態意象,取名“五環同心”寓意“天地合,人心同”的人文內涵。
經過反復研討,設計小組確定了“五環同心”系列方案。此后又經過一個月的緊張設計,2020年6月底提交給北京冬奧組委八套獎牌設計方案。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個多月后,中央美院設計小組欣喜地得到通知,“五環同心”方案入圍!
在北京冬奧組委相關部門指導下,設計小組開始了緊張的修改工作。他們把四種紋樣簡化為兩種,一種是祥云紋,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核心圖形祥云一致,體現了北京奧運遺產的延續性;另一種是冰雪紋,源自中國傳統紋樣中的冰梅紋,將梅花換成雪花,以體現北京冬奧會冰雪運動的特色。獎牌正面取意古代天文圖,增加24顆星星及其運動軌跡,象征浩瀚無垠的星空,冰雪健兒群星璀璨、再創輝煌。獎牌正面每一環做了起伏處理,以體現冰雪賽道的意象。
設計團隊觀看影像資料,研究歷屆冬奧會獎牌,發現與夏奧會相比,冬奧獎牌普遍偏大,這是因為冬奧會運動員服裝厚重,獎牌過小,不夠醒目。經過反復比對和實物打樣、實際佩戴比較,團隊將獎牌直徑定在8.7厘米,并測試了綬帶長度,保證運動員佩戴時位置最合適。
根據設計小組建議,北京冬奧組委委托上海造幣廠為獎牌打樣測試。上海造幣廠曾制作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這次冬奧獎牌的打樣負責人謝欣銳也曾是“金鑲玉”獎牌的打樣工程師。
北京冬殘奧會金銀銅獎牌背面
設計與制作兩個團隊圍繞著獎牌打樣切磋了一輪又一輪。在獎牌表面質感處理問題上,設計小組希望獎牌表面有光澤,但要內斂一些;文字與紋樣下凹雕刻,但要有鏡面光亮,這樣與表面柔和的光澤形成對比,易于識別文字信息。但這與常規造幣的處理方式不一樣,必須手工拋光,才能達到要求。上海造幣廠精益求精,攻克了技術難關,將端莊肅穆、簡樸大方的北京冬奧會獎牌打造出來。
2021年7月13日,北京冬奧組委確認了獎牌的最終設計制作。

2021年10月26日,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發布后,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副部長高天表示,在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00天發布獎牌很有意義,標志著冬奧會籌辦工作已經準備就緒。獎牌是冬奧文化景觀的重要元素,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禮贊,象征著運動員的榮耀,運動員佩戴獎牌是最榮光的時刻。在重要的時間節點發布獎牌,意味著已經準備好迎接全球運動健兒來到北京、張家口,展示頑強拼搏的精神,贏得榮耀。
年僅17歲北京單板滑雪運動員劉正慧看到獎牌后,顯露出渴望的神情。她表示,獎牌意味著榮譽和肯定,能夠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上獲得獎牌,是每個冬季項目運動員,特別是和我一樣的年輕運動員的夢想。獎牌對殘疾運動員的意義更特殊,每塊獎牌都凝聚著汗水、淚水和血水。
劉正慧說:“平時訓練中,我們的殘肢往往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沖擊力。特別是雪上運動,肢體殘疾運動員在運動中要保持身體平衡,是很大的挑戰。盡管如此,對成績和獎牌的渴望一直是引領我們不斷前進、實現自我價值,展現殘疾人運動員積極樂觀向上形象的那束光、那份希望。在以往獲得獎牌的那一刻,我感到特別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