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烯

2021年張嘉豪在智利庫爾滑雪場訓練前熱身。
2022年北京冬奧會坡面障礙技巧項目的出發臺,建在150多米高的山坡之上。沒有團隊,一個滑雪愛好者要怎樣站上冬奧會的出發臺?有個年輕的中國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動書寫答案。今年9月,26歲的張嘉豪宣布自己“要干一件大事兒”——他要站在北京冬奧會的出發臺上。
小時張嘉豪是個標準的頑皮小子,不愛上學,好動,愛調皮搗蛋。他嘗試過很多運動,游泳、籃球……這曾經讓父親很是頭疼。張嘉豪沒有去中考,只能讀職業高中,學作西點師。其實,父親并不想張嘉豪學習西點,但出于種種原因,張嘉豪最終還是就讀西點專業。


也正是這份好動,讓張嘉豪打開了人生新的大門。17歲時,他被同學拉去南山滑雪場。剛開始只想能順利滑下來就好,可張嘉豪很快就掌握了滑雪技巧。“年輕膽大”讓他在兩天的滑行練習后,直接站上了跳臺。“其實我身體素質不算好,運動基礎也不是特別扎實,更多的還是無知者無畏,初生牛犢不怕虎,就是膽子大,看著雪也不害怕”。
南山之行后,張嘉豪愛上了單板滑雪,并且越來越熱愛。從最初利用周末去雪場,到后來調整工作,只為能白天去滑雪。所有的業余時間,他都貢獻給了雪場,甚至感覺“還真不知道如果不滑雪的話會去做什么”。
在職業高中學習西餐烹飪,畢業后張嘉豪“子承父業”在酒店的日餐、肉房、意大利餐、西餅房都輪崗工作過,最后他選擇的是在面包房工作,原因是面包房上夜班,白天他可以出去滑雪。
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張嘉豪都在和白色粉末打交道。“如果不滑雪,我可能不會做這份工作”。工作的第一年,張嘉豪每月的1200元實習補貼幾乎全部貢獻給了雪票、手機話費、交通費。“但是特別開心,進步也很快”。
飛速進步的背后是張嘉豪夜以繼日的努力。為了盡可能多滑幾次,他不在雪場吃飯,也很少去上廁所。一天的安排是早晨下班先去雪場滑上兩個半小時,然后回家睡覺。睡醒后到酒店上夜班。最累的時候每天只睡4個小時,朋友們說他是“沒有感情的滑雪機器”。張嘉豪說:“他們不理解,覺得我有點瘋。這很正常,但自己覺得有意思就要努力堅持下去。”
從17歲到26歲,9年間張嘉豪幾乎一直在一條自學成才的路上前行。“最開始我是跟著視頻學,然后是和身邊的朋友互相學習,滑雪的時候碰到一些專業的運動員,就詰教怎么訓練,我們才知道日常還要做一些基礎訓練。我們幾個哥們兒就集資買了個蹦床,偶爾也會去健身房做一些力量練習”,張嘉豪說。
2014年張嘉豪開始參加比賽,第一次比賽就拿到了南山公開賽的第九名。比賽的正向反饋給了他更大的信心,“特別高興,特別開心,一下就讓我找到了自信”,張嘉豪說,“有一種內驅力,驅使我往前走,這個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張嘉豪開始向滑手的身份轉變,但他也有過一些擔心,“我滑雪的初衷是因為喜歡,我怕把它當作職業的話,就不喜歡了”。
比賽的魅力激勵張嘉豪每一天都希望自己能再向前邁一步,而更大的激勵則是2015年北京申辦冬奧成功。北京孩子張嘉豪在查閱了資料后,萌生了一個新想法:我也想站在冬奧會的賽場上。按照冬奧會規則,國際雪聯積分賽、洲際杯、世界杯、世錦賽都將有相應積分,所有積分之和排名世界前30名者獲得冬奧會參賽資格。當時張嘉豪還只是一個業余時間滑雪的面包師,這樣的積分要求讓他可望而不可即。但如果他能拿到50分的國際雪聯積分,并參加過至少一站世界杯,那么他有可能拿到寶貴的東道主門票。

張嘉豪的行動力極強。沒有教練,沒有營養師,沒有醫療團隊,甚至連助理都沒有,他毅然走上了一個人的冬奧之路。隨著能力的提升,張嘉豪2016年第一次站在了國際賽場,在新西蘭洲際杯上第一次代表中國比賽。當時中國的單板滑雪大跳臺及坡面障礙技巧隊剛剛成立,極少有中國面孔出現在這個項目的賽場上。張嘉豪說:“我想讓世界知道中國人也來了。”
2016年底,張嘉豪從酒店面包房辭職,一邊打工,一邊滑雪,也接受過家里資助。2017年他已經可以“自負盈虧”了,蛻變成一名職業運動員。
這條路絕非暢通無阻。由于沒有團隊,張嘉豪常常出現各種狀況,最讓他無奈的是傷病。“有一次,做一個空翻動作,從大跳臺上砸下來,摔‘斷片了。人家跟我說一事,一分鐘后我就忘了,又問人家,反反復復,這是輕微腦震蕩”,張嘉豪回憶說,“其實之前這些傷都是可以避免的,主要因為當時沒有教練,自己太心急。體能訓練特別重要,滑之前的熱身,滑之后的拉伸,日常的力量訓練,還有護具等都能避免許多傷病出現”。即便如此,他也從未想過放棄。“我是信念型,絕對不是努力型。以前滑雪不要命是因為當時不覺得有危險,是一種盲目的狀態,現在知道害怕但還選擇挑戰,這才是真正的勇敢”。
疫情全球暴發,張嘉豪全球輾轉訓練比賽的計劃實施得更加艱難。2021年8月,張嘉豪就連續遭遇智利疫情“封國”、阿根廷簽證被召回等諸多困難。好在智利比賽延期,他最終獲得了入境許可。峰回路轉,前路豁然開朗,這趟智利之行讓張嘉豪收獲了智利滑雪錦標賽1金1銀2銅的好成績,獲得了國際雪聯積分,也讓他第一次在正式的國際比賽中摘桂。經歷了種種大起大落之后,他雖然開心,卻沒有以前那么激動了。
2021年8月15日,張嘉豪只身一人坐了41個小時的飛機去往智利。出發前,只有從小照顧他長大的奶奶為他烹飪了一頓“上馬餃子”。10月15號,一夜之間有很多人認識了張嘉豪,他接到了上萬條留言。這讓他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獨行,也讓他驟然背負上被期待的壓力。很多人被他的“一個人的冬奧”所打動,但張嘉豪坦言,獨行俠的背后有著許多的艱辛。“你要面臨所有的問題和困難,比如說場地的溝通、行程預定、翻譯語言問題,和國內的體能教練電話溝通。這些瑣碎的事情特別的多,每一次的決策都必須自己想辦法并考慮后果”。簽證問題就曾讓張嘉豪感到頭疼。“我在交簽證時遇到一些問題,當時距離比賽只有15天的時間,我連簽證都沒有拿到,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已經面臨崩潰的狀態了,想哭都哭不出來,我只能拼命想辦法。幸運的是我在預計出發前一周左右拿到了簽證,終于登上了前往歐洲的航班”。
訓練比賽路上還有各種意外事件。張嘉豪在智利呆了85天,但智利的雪季早在10月上旬就已結束,這意味著他中間有近一個月的時間沒有地方上雪訓練。最終他匆匆抵達瑞士公開賽比賽地,時間已是11月8日晚上。9日由于天氣原因不開放訓練,10日直接上雪比賽,比賽結果可想而知,張嘉豪遺憾地未能進入決賽。但他沒有時間為此哀傷,馬上趕赴荷蘭進行下一場比賽。
盡管遭遇了重重挑戰,但這一路上他也遇見了許多人的好意幫助。當被問及是否羨慕中國國家集訓隊運動員時,張嘉豪堅定地說:“我覺得每個位置有每個位置的好處,我更喜歡我現在的這種生活方式。以我的年齡和水平,就算進入國家隊肯定也不會很舒服,跟人家不在一個節奏上。但是最公平的是我們是同一張考卷,一切以成績為準,我可以以自己覺得舒適的方式去準備考試,我也有我的優勢。”如果要對雪上9年的張嘉豪說一聲寄語,現在的張嘉豪會說:“小伙子,一直走下去,別放棄!”
在這條踽踽獨行攀登冬奧出發臺的艱難之路上,張嘉豪說:“對于我來說,無謂于結果,更注重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