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縣農村能源環境保護站 門春玲
內鄉縣農作物播種面積8.2 萬 hm2,主要種類有小麥、玉米、花生等,其中,小麥秸稈、玉米秸稈產量占總產量的80%以上。全縣農作物秸稈可利用總產量為77.16 萬t,利用量為65.87 萬t,綜合利用率達到85.4%。內鄉縣政府引導群眾大力開展秸稈還田和秸稈收儲利用,大力推廣秸稈青貯、漚肥、制氣、食用菌生產等實用技術,通過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能源化“五化”利用途徑,綜合利用效果明顯。
秸稈還田后,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可使農作物產量增長10%~15%。內鄉縣有部分果農將秸稈粉碎后覆蓋在果樹根部周圍,起到保溫、保墑、抑制雜草生長、腐熟后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的作用。全縣秸稈肥料化利用量為0.58 萬t,占可收集利用秸稈總量的0.75%。內鄉縣充分利用畜禽糞便與農作物秸稈積制造肥工藝為試點,引導養殖企業制造有機肥,年制有機肥5000 m3以上,帶動農民發展生態綠色農業或有機農業。
秸稈飼料化利用實現了秸稈飼草加工手段多樣化。一種方式是秸稈經過切碎氨化,進行青貯或微貯;另一種方式是秸稈經過揉碎打捆、壓塊,制成草粉或顆粒干貯。全縣建立秸稈收購點52 個,收購秸稈企業66家,收儲秸稈總量達4.15 萬t。
秸稈原料化利用主要是企業收購秸稈,作為企業生產原料使用,年共收購秸稈2.42 萬t。
秸稈主要作為食用菌基料和雙孢菇基料使用。內鄉縣秸稈基料化利用量為1.58 萬t。內鄉縣通過收儲秸稈作為栽培食用菌基料,大力發展秸稈栽培食用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把秸稈作為沼氣原料使用,內鄉縣年使用數量在1.6 萬t。
內鄉縣秸稈商品化利用比例偏低。秸稈機械化還田是目前內鄉縣推廣的主要利用方式,占秸稈利用總量的81%。在秸稈飼料化利用過程中,養殖場玉米秸稈青貯、氨化占據最大比重,而秸稈能源化利用方式較為單一,技術不夠成熟。秸稈綜合利用的專業化弱、針對性低,如秸稈飼料加工仍然處于粗加工階段,急需形成一個將生物學、營養學、動植物學綜合交叉的研究方式來提高農作物秸稈飼料化生產水平,根據不同植物纖維、不同動物的消化特點,獲得不同種類的飼料源。從產業化發展來看,受秸稈利用投資大、回報率低等因素的影響,目前社會資本投資秸稈開發利用的積極性不高,秸稈綜合利用還處于較為初級、簡單的階段,資源化、商品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秸稈收、儲、運等關鍵環節銜接配套不完善。農作物秸稈體積蓬松、分布分散,使得秸稈的收集運儲存在較大困難。同時,秸稈資源具有季節性,且易腐爛霉變和引發火災,秸稈大范圍收集和跨季節儲存非常困難。
在目前農村勞動力成本高和打捆機等配套設施缺乏的情況下,秸稈出售收益低,農戶不愿意收集運輸秸稈。若由企業自行收集運輸,則需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而專業的秸稈收集運儲服務組織缺乏發展的動力,服務市場難以形成。
農作物秸稈從田地到作為能源原料使用,中間經過很多環節,需要消耗大量的勞動成本,所以秸稈的使用成本,按單位能量計算,比煤炭價格要高。當前秸稈綜合利用的政府補貼只能抵消秸稈利用帶來的成本損失,農民和生產企業無利可賺,直接影響秸稈收運儲體系的良性發展。
秸稈飼料消化率低,先進秸稈收集處理機械設備等一些關鍵性技術難題尚未突破,秸稈產業化技術尚未推廣,制約著秸稈利用率和利用層次的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技術骨干較少,部分秸稈利用技術推廣的應用效果較差。
目前,內鄉縣雖然出臺了一系列秸稈禁燒管理辦法和綜合利用扶持政策,但有利于秸稈綜合利用的長效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有利于秸稈長效利用的政策體系尚不完善,國家、省對秸稈綜合利用政策支持不夠,內鄉縣制定的相關扶持政策力度較小,不能充分調動各類秸稈利用主體的積極性。秸稈利用投融資機制有待完善,上級和本級財政資金投入力度不夠,現有秸稈利用主體投融資難度較大,有利于促進社會資本投入秸稈綜合利用的機制尚未形成。
內鄉縣把秸稈綜合利用作為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治理大氣污染、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全縣工作重點,成立秸稈綜合利用領導小組,搞好統籌規劃和組織協調。各鄉鎮成立相應機構,明確主要領導,劃分責任,確定專人專責專抓,確保實現秸稈綜合利用。
內鄉縣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對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農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義,普及相關知識和技術,宣傳有關政策、典型經驗和做法,用技術指導群眾、用示范帶動群眾、用效益吸引群眾,引導農民主動參與秸稈綜合利用。
針對秸稈綜合利用的不同方式、不同途徑,研究完善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的相關政策、配套措施。研究完善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利用扶持政策。國土資源部門要對秸稈綜合利用重點項目建設用地、秸稈收儲場所用地給予支持,對從事秸稈撿拾、切割、粉碎、打捆、壓塊等初加工企業,用電按農業生產電價執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保證秸稈綜合利用各項工作經費,對秸稈綜合利用重點項目給予適當支持。積極扶持秸稈收儲運服務組織發展,建立規范的秸稈儲存場所,形成商品化秸稈收儲和供應能力。鼓勵金融機構積極為農機具購置、秸稈收儲和加工利用等提供金融信貸支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秸稈綜合利用領域,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發展。
內鄉縣要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推廣,鼓勵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積極引進開發先進實用的秸稈收集、儲運、利用技術工藝和裝備,扶持引導基層服務組織的發展,加快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