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市植保植檢站 房培淵
鄧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的西南邊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地勢平坦,光、熱、水、氣等自然資源豐富,生產條件比較優越,是種植花生的良好基地。花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油脂等,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加工產品多,國內及國際市場需求量很大。近年來,隨著國家玉米收購政策的調整和玉米市場價格的變化,鄧州市玉米種植面積下滑,而花生面積迅猛增加,花生已由鄧州市主要夏播油料作物轉變為重要經濟作物。特別是2017 年以來,全市花生種植面積均在5.67 萬hm2以上。2020 年花生種植面積達到8.33 萬hm2,創歷史最高,成為鄧州市第二大農作物。
俗話說:“莊稼選好種,強似多兩壟。”選好品種是實現花生高產高效的基礎。根據鄧州市花生種植的實際情況,建議春播花生選用增產潛力大、適應性廣、抗逆性強、開花結果較集中、飽果率出仁率出油率較高的大果或中果型品種。
正規種子公司購買良種;自留種可選用籽粒大、飽滿的種子,并進行分級挑揀。
注意不要傷及果皮。“播前把種曬,苗子出得快。”選擇晴朗的上午,在地上(不要在水泥地)鋪一層報紙,將種子平攤好,2 h 翻晾1 次,天氣好1 d 即可,以提高花生種子的發芽率。
近年,花生病蟲害發生呈上升趨勢,尤其在花生連作田塊更為嚴重,必須嚴加防治。每667 m2用15~17 kg 種子,與30%毒死蜱250 mL、2.5%吡蟲啉50 mL、適樂時20 mL 混合液拌種,可防治花生青枯病、根腐病、莖腐病、蚜蟲及地下害蟲等。
輪作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并能減少病蟲草害,對花生增產十分顯著。“輪作倒茬不用問,強似年年鋪底糞。”“種地無巧,三年一倒。”花生是豆科作物,與禾本科、十字花科等作物換茬效果好,但忌與相近的同科作物輪作。目前,鄧州市適宜的花生輪作方式主要有:春花生—冬小麥—夏玉米或冬小麥—夏花生—春玉米或冬小麥—夏花生—冬小麥—夏花生等。
花生是深根作物,適當加深耕作層,可以增強其吸肥吸水能力。“深耕加一寸,頂上一遍糞。”“光犁不耙,枉犁一夏。”適宜深耕的時間是秋末冬初或早春,最晚在清明前,隨耕隨耙,使土壤下部沉實,表土松細。深耕的適宜深度為25~30 cm,重茬連作地可達40~50 cm,并結合改土,創造一個有利于花生生長的良好土壤結構。
春播花生一般不易播種過早,過早易受凍害,出苗不齊。當5 日內5 cm 平均地溫穩定在15 ℃以上即可播種,在18 ℃以上時出苗快且整齊。在鄧州市,露地春播一般在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地膜覆蓋春播一般在4 月中旬。春播花生生育期較長,應充分發揮個體的增產作用,種植密度不宜過大,每667 m2種植8000~10 000 穴,每穴播種2 粒。
夏播花生產量與播種早晚高度正相關,播種越早產量越高。因此,上茬作物收獲后應及時整地,播種越早越好,最晚不能遲于6 月20 日。夏播花生生育期短,個體發育差,單株生產力低,因此,應適當加大種植密度,依靠群體提高花生產量。雙粒播種時,每667 m2種植密度為12 000~13 000 穴;機械化單粒播種時,每667 m2種植密度在20 000 株以上。
花生苗出齊時進行清棵蹲苗。先拔除苗周雜草,然后把土扒開,使子葉露出地面,注意不要傷根,清棵后經15 d 左右再填土埋窩。
苗期淺中耕要防治莖部埋土過多,影響側枝發育。可疏松表土,把雜草除凈即可;根瘤形成期深中耕,一般中耕深度在6 cm 左右;花期細中耕,避免損傷果針,深度在5 cm 左右。
花針期以促為主,力爭快發枝、早開花、多下針,要適當追肥。當5~10 cm 土壤含水量<10%時,要立即灌水。
花生進入結莢期后,管理上以提高葉片活力、延長葉片功能期為主。一般可葉面噴施2%~3%的過磷酸鈣水溶液,生長較弱的植株,可噴施1%的尿素和2%~3% 的過磷酸鈣混合液。進入結莢成熟階段時,要特別注意結果期土壤水分的變化,土壤含水量高于12%要排水降濕,以防爛果。
當中下部葉片轉黃脫落,多數莢果果殼硬化,種子籽粒飽滿、光潤、呈現品種特有光澤時收獲。收獲時應避免霜凍,以9 月底10 月初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