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竹書
(濱??h坎北街道辦事處,江蘇 鹽城 224000)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本質上將農業經濟管理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借助信息技術實現信息共享與信息利用,將農業資源進行更高程度的整合,為國家的農業經濟的發展所服務,通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改革,可以有效提升農業經濟的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益,也可以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使得農民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
我國雖然是農業生產大國,但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是大而不強,我國農業規模大,但是效益不高,總體上的農業發展質量較低,大多數農村地區依舊還是獨家獨戶的小農式的種植。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改革變得尤為重要。通過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改革,一方面可以幫助農民更好地獲取有關當地農業發展的最新政策與最新科技,另一方面也可以對農業資源實現高效整合,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的融合與發展,提高農業的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例如,某紡織廠需要棉花或者羊毛作為加工原材料,則利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系統就可以及時匹配到價低質優的原材料供應農戶,既可以為企業提供優質的原料,也可以為農戶尋求產品銷路。此外,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還可以促進當地的新農村建設和信息化發展,使得農民享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福利。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實現不僅需要政府部門進行主導,還需要廣大農民朋友進行配合,才能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但是在部分農村地區,由于當地經濟發展本就落后,大多數農民缺乏信息設備,對先進的農業科技和技術設備也缺乏了解,甚至盲目迷信自己的種植經驗,持有抵觸情緒,影響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程。部分農村地區雖然配備了相應的信息化設備,但是農民的受教育程度較低,如果信息化設備出現問題,無法及時維修,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設備的應用。
此外,部分農村地區的農民雖然具備了完善的信息化設備,也配備了完善的通訊工具,可以利用手機和電腦隨時查詢農業信息,但是他們大多利用這些工具進行農閑時的休閑娛樂,而非學習農業科技和農業信息。雖然掌握了現代化的工具,但是依舊采取傳統的種植方式和銷售方式,農業發展模式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要實現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必須配備專業性的人才。但是從當前的信息化工作來看,這一領域的專業人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進程。其原因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更愿意留在城市或者進入企業單位,而這一工作的待遇相對較低,導致大多數人才不愿意投身于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工作。
此外,除了信息化人才之外,農業人才也是相對匱乏的。部分地區的農民雖然掌握了一些先進的農業科技,但是在種植的過程中需要自身一步步摸索,其中可能承受較大損失,而如果配備專業的農業人才,可以起到相應的指導作用,從而使得農民在種植的過程中少走彎路。總而言之,專業化人才不足是限制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目前的農業經濟發展狀況而論,農民對于農業資訊的需求是相當大的。但是大多數農民在思想觀念、文化水平和物質條件的限制下,難以獲取到專業的農業資訊,甚至不知道如何獲取農業資訊,許多農民對于農業資訊的認知停留于天氣預報,對地方政府的農業政策和先進的農業科技基本不了解。此外,部分農村地區雖然具備了農業知識的網點,但是缺乏農業知識交流平臺,并且農村地區的農業發展模式大多還是小農經濟,不論是在種植、收獲還是銷售等領域都不具備優勢。
從政府方面來看,部分政府工作人員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工作簡單化理解。在開展這一工作的過程中,既沒有給農民做好思想工作,沒有讓農民了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到底為何物,也沒有進入鄉間田地去深入了解農民的作物種植情況、收成情況以及需要何種農業資訊。地方政府也沒有撥給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工作充足的資金支持,導致農村地區的網絡覆蓋程度不盡人意。
農民排斥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這一事物的原因主要來源于兩方面。其一是不了解如何實現信息化和利用信息化;其二是對信息化的效果充滿不確定性。因此,要想推動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首先需要幫助農民接受信息化。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派遣專業的工作人員進入村里宣傳這一事物,讓農民學會如何利用這一事物,同時讓農民了解是怎么回事;另一方面,工作人員可以給出農民一些成功案例,幫助農民打消疑慮,并且政府要給農民進行相應的承諾保證。例如,利用農業站提供的種子,可以收獲之后再付費,如果收成不好,可以給予相應的補貼,從而使得農民可以放開手腳大膽干。
此外,政府要做到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充分宣傳。例如邀請農業專家對農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并且給出相應的建議。與此同時,在解答過程中也可以收集當地農民在種植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從而針對問題給出普適性的對策。政府還可以舉辦“豐收之王”此類的活動,給豐收的農民以現金獎勵,鼓勵農民主動學習農業資訊并且應用到生產種植中去,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經濟收入。
做好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環節是建設農業信息設施。地方政府需要加強農村地區的基站建設,使得互聯網可以進入各家各戶。與此同時,也要推進光纖覆蓋工程的實施,使得農村村民可以利用互聯網學習農業信息和農業科技,并且配合政府部門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程,從而實現“村村通、戶戶通”。并且政府部門可以將某一區域內的同種作物的種植戶聯合起來,共同商討種植及銷售,以整體的方式進行銷售,提高銷售過程中的議價權,從而幫助農戶提升經濟效益。
地方政府也需要針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加大資金支持。只有硬件設施建設到位了,信息化進程才能如期推進,農民才能真切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福利。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資金支持的同時,也需要做好資金的監管工作,做到資金使用透明化。
針對人才短缺問題,地方政府需要設立優厚的待遇吸引先進人才與高素質人才,并且借助當地的三支一扶項目吸引高校優秀畢業生。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可以與附近農林類高校進行合作,鼓勵學生進入田地進行實踐。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豐富經驗,另一方面可以為農民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議。此外還可以無形之中在學生和農村之間建立聯系,吸引高校學生主動從事于農業生產。
除了人才引進之外,地方政府也需要培養自身的專業性人才。針對從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化的技術培訓和崗位教育,使其認識到這一工作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是要實現向農業強國的轉變,還需要不斷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本文首先針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進行了簡單分析,進而在此基礎上闡述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礙,并且給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可以幫助地方政府提供一些推動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