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海
(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百花林場,甘肅 天水 741039)
隨著環境問題引發的自然災害日趨嚴重化,各國政府均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這一問題。我國推出了生態建筑、生態林業的建設與發展,其目的就是改善環境。其中生態林業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林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展開研究。
現如今,我國的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大量的破壞,其帶來的影響日趨嚴重化。在這樣的形勢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產生矛盾,不能片面發展,要協同發展。林業發展就是二者協同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其一方面能夠有效改善環境問題,另一方面能夠帶動所屬地的經濟發展,創造一定量的就業崗位,是生態保護的重要舉措之一。
現如今,對于林業產業而言,絕大多數企業均關注這一產業在短期內帶來的經濟效益。而該產業本身就屬于回報周期長的產業,相關企業過分重視經濟效益,忽視林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出現一些資源不合理利用的現象。亂砍亂伐現象頻出,企業借助生態型產業大肆謀取利益,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這嚴重影響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利于生態林業的建設。對此,相關企業應積極改變,了解生態型產業之根本,重視生態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由于林業生態化發展起步交完,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并未完全涉及這一產業的方方面面,人們對林業生態化建設也缺乏足夠的了解。這就導致相關部門在管理方面無據可依,對于一些不規范行為無法有效整治,導致管理工作進行受阻,進而導致林業資源的大量破壞,嚴重影響所屬地的生態環境。對此,相關機構應積極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管理工作提供依據。
林業發展需要科學的管理方式與管理制度去約束。負責此項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員要嚴格依據所屬區域林業資源以及林業發展實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一方面用于約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用于宣傳推廣林業產業,讓更多的民眾了解這一產業、認識這一產業,為林業發展奠定基礎。在制度的制定過程中要擺脫以往管理理念與發展理念的影響,依據實際情況對整個林業產業的制度進行優化和完善。制度的制定要切實且具備可行性,對一些景點區域要確保林業補償制度清晰化、明確化,確保其經濟效益。同時,相關企業要積極投入人力、物力、財力與生態林業的建設與發展,政府及相關權威機構要對此類企業予以特殊照顧,在政策、稅收方面做出適當調整,為其開辟綠色通道,實現林業生態化發展。
先前,我國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犧牲了大量的林業資源,嚴重影響我國的生態環境,這一破壞環境的不良現象至今仍存在,對生態林業的建設產生一定的威脅。為消除這一威脅,實現林業的大力發展。相關部門應積極履行崗位職責,對所屬區域的林業資源實行全面監管,并出臺相應的獎懲制度,推廣宣傳,以威懾那些肆意破壞林業資源的人。同時,調動民眾參與到林業監管工作中,提升監管效率。當地政府機構應將林業產業的發展納入政府重點項目,并依據所屬地實況規劃相應的藍圖。同時,要積極與相關企業及個人溝通交流,與其進行商務合作,一方面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另一方面能夠有效推動相關企業的建設發展,為企業開展相關工作提供重要支撐。此外,政府還需要打通企業與林業、土地、水利、電力等多個部門的合作,進一步促進生態林的建設與發展。
林業發展是生態保護的重要途徑之一,針對此方面生態保護不夠重視和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的問題,政府及相關機構要積極應對。通過優化管理制度,開辟綠色通道和強化監管力度,提升監管效率等舉措實現生態林業的發展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