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燕
(包頭廣播電視大學,內蒙古包頭014010)
農業經濟是影響我國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技術和新的經濟發展理念下,農業經濟正在向可持續性發展、 生態環境保護和互聯網等新技術方向轉型。 加快農業經濟發展速度,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對我國的農業產業結構和現代化農業發展有重要意義 (徐曉俊等,2020)。 飼料產業作為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一環,不僅會影響到上游的農業種植業,也會影響到下游的畜牧養殖業、水產養殖等行業。 其中,內蒙古地區的飼料產業發展水平相對較高, 由于當地具有良好的自然資源優勢和地理氣候優勢, 飼料的原材料種植有較高的產量和質量, 因此內蒙古飼料企業數量多, 企業規模相對其他地區而言更具規模化優勢。 但當前內蒙古飼料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相對較低,自然資源利用率較低,可持續性發展不足, 且作為支持農業發展的配套經濟體系還不夠完善, 制約了當地的飼料產業發展水平(熊云等,2020)。 本文以飼料產業為研究對象,并選擇飼料產業中集中度較高的內蒙古地區為研究視角, 針對影響農業經濟發展視角下內蒙古飼料產業要素,如自然環境影響要素、基礎設施要素和農業經濟政策體系要素進行深入分析, 并基于當前內蒙古飼料產業發展的趨勢, 提出農業經濟發展視角下內蒙古飼料產業發展的對策, 為我國內蒙古飼料產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1.1 自然環境影響要素 自然環境因素包括氣候、地質條件、光照、自然資源等方面,自然環境因素會對農業種植產生較大的影響, 如氣候條件適宜、足夠的光照和富含營養的土壤環境,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因此產量高、收成好,農作物種植成本更低。 對內蒙古飼料產業的自然環境影響要素分析可知,內蒙古位于我國的北部地區,由于位于亞歐大陸,具有特殊的大陸性氣候,良好的氣候條件, 使得內蒙古地區的牧草生長旺盛, 營養含量高, 是高質量的飼料產品原材料。 在農業經濟的發展視角下,原材料的質量、成本是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內蒙古的自然環境要素優勢,十分有利于飼料產業發展,能提升飼料產品的質量,降低采購和生產成本,進而幫助飼料企業獲得競爭優勢(丁波莉等,2020)。 總的來說,內蒙古當地的牧草資源十分豐富, 自然環境優勢非常適合牧草等飼料產品原材料的種植。
1.2 飼料產業的基礎設施要素 基礎設施要素也是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來說, 飼料產業的基礎設施指的是有關農業種植的溝渠、灌溉系統等,以及生產加工自動化水平、飼料產品運輸的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高,農產品種植、加工、運輸等環節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有利于行業發展。 對內蒙古地區飼料產業來說,由于當地具有較好的自然環境優勢,飼料企業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取高質量的飼料產品原材料, 因此有大量的飼料企業選擇將企業地址坐落于內蒙古地區。 企業的數量多、集中度高,帶動了內蒙古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內蒙古地區飼料產業有較好的農業現代化設施及交通網絡體系,產業結構和基礎設施較為成熟,為內蒙古地區的飼料企業發展帶來了基礎設施優勢, 企業的投入成本進一步被壓縮(王凡非等,2020)。
1.3 農業經濟政策體系要素 除了自然環境要素及基礎設施要素會對飼料產業農業經濟發展產生影響, 農業經濟政策體系的完善程度對飼料產業影響也較大。 各地為支持農業經濟發展推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例如,信用貸款、綠色金融、技術指導、供應鏈金融、產業鏈融合等新政策,對飼料行業的促進作用較強。 由于各地的經濟基礎及發展定位不同,對農業經濟的支持政策內容不同,飼料產業的發展影響也存在差異。 內蒙古地區屬于我國的自治區,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發展的均衡,對內蒙古地區具有特殊的國家政策和地區發展定位,再加上內蒙古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較強, 當地給予了飼料企業財政補貼和信用優惠,甚至為當地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投資,比如飼料原材料的倉儲投資等, 極大的為內蒙古飼料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湯蓉等,2019)。 總之,內蒙古自治區有特殊的區位優勢, 國家為帶動內蒙古地區發展, 加強對內蒙古牧草資源的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 農業經濟政策體系為內蒙古飼料產業創造了發展機遇。
2.1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 隨著農業生產規模的逐漸提升, 對自然資源的獲取速度也在不斷加快,為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需要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以此形成低碳生產、可持續生產的循環發展方式。 農業經濟發展視角下,內蒙古飼料產業正在向農業循環經濟等方向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指將產業鏈相關的廢棄物、 產品的包裝等進行循環利用,從而降低資源的過度消耗, 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以飼料行業的產品包裝為例,對飼料產品的包裝及時的進行回收,重新加工、再處理,再次投入其他行業或飼料行業的包裝使用過程中,從而降低飼料產業的包裝能耗,避免飼料產品包裝隨意丟棄后造成環境負擔,能夠有效的緩解當地自然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白金英等,2019)。
2.2 發展農業生態經濟 內蒙古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自然資源保護地。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必須走農業生態經濟的發展路線。 在早期存在某些行業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 導致土地資源被破壞,甚至出現不可逆轉的生態環境損害,例如出現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面積減小以及自然災害等問題(劉琳等,2018)。 因此,為貫徹我國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 鞏固保障內蒙古地區的自然資源優勢, 走農業生態經濟發展路徑十分有必要。以飼料行業為例,發展農業生態經濟是要在飼料產業全流程進行生態環境的技術升級和改造,例如,在原材料的加工階段,采用先進自動化生產等技術手段來提升飼料產品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以高效的原材料配比和發酵方式等提升飼料產品的營養價值,進而提升對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污水、廢氣、雜質等污染物的排放。
2.3 發展農業互聯網經濟 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農業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革新,滋生出農業互聯網經濟,將產業的產品營銷、銷售、運輸、資金結算等過程從線下向線上轉移,能夠實現高效企業管理。對于內蒙古地區來說,其地區面積較大, 交通網絡體系相對于面積較小的城市而言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會限制內蒙古飼料行業的銷售。 飼料產品發展農業互聯網經濟能夠實現銷售范圍的進一步擴大, 借助互聯網信息高效傳遞、互聯網用戶多等優勢,內蒙古飼料企業能進一步的擴大潛在的消費者,提升市場占比。借助內蒙古飼料企業獨特的自然資源等優勢, 能形成差異化的營銷模式,進而在互聯網上,形成地區的飼料產品品牌形象(張貞等,2018)。
3.1 自然資源可持續性開發 在農業經濟發展視角下,應當根據內蒙古飼料產業的發展趨勢,結合影響內蒙古飼料產業的重要要素, 針對性的提出內蒙古飼料產業的發展對策, 首先應該走自然資源可持續性開發路徑。一方面,要加強對飼料企業管理者走低碳發展、綠色發展路徑的宣傳,政府部門應當進一步宣傳可持續性發展對飼料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性。通過政策講解、新媒體宣傳等多種手段形式, 使綠色發展理念在飼料企業當中得以推廣。 飼料企業管理者也應當制定自然資源可持續性開發的發展戰略, 將低碳環保等理念在企業當中宣傳,并作為重要的戰略發展方針。 此外,內蒙古地區政府也應當出臺自然資源可持續性開發的政策,鼓勵企業主動加入綠色發展的方式中,對于走綠色發展的企業給予政策性補貼、 稅收減免等紅利, 進而激發其飼料企業管理者主動貫徹綠色發展的路徑(尹紹康等,2018)。
3.2 加強飼料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 為加強內蒙古飼料產業的發展,加速農業經濟的發展步伐,應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對內蒙古飼料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存在的不足進行深度梳理,針對不足提出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規劃,但發展規劃建設應當結合內蒙古地區的實際情況和經濟實力, 以遠近結合的形式加大對基礎設施現狀的改進力度。另一方面,要結合農業經濟當前的發展趨勢,例如循環經濟、生態經濟及互聯網經濟等內容,完善內蒙古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互聯網農業經濟為例,其對基礎設施要求較高,要提升內蒙古地區互聯網網絡的覆蓋率、網絡通訊速度,并進一步完善交通網絡體系。 對于基礎設施投資額度較大的建設內容,應當由內蒙古政府作為引領,鼓勵飼料企業、行業組織等共同進行投資和研發,以減少單個飼料企業資金的投入額度, 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效率和質量(田波等,2014)。
3.3 完善農業經濟政策體系建設 農業經濟政策體系是支持內蒙古地區飼料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內容。完善經濟政策體系建設,應當提升對內蒙古地區中小飼料企業的扶持力度, 例如給予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手段,提供融資貸款、農業金融、綠色金融等支持, 并為飼料企業提供互聯網金融等政策扶持。 內蒙古地區的中小飼料企業在農業經濟政策的支持下,容易形成規模化優勢,進而進一步提升飼料企業的競爭力, 優化內蒙古地區飼料行業的產業結構。此外,農業經濟政策體系也應當與內蒙古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等戰略內容進行深度融合, 將經濟政策體系作為環境保護中的重要環節,只有飼料企業在符合低碳生產、綠色生產、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模式下, 才能享受到金融政策支持。環境保護與農業經濟政策體系深度融合,能夠進一步為內蒙古地區農業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提供動力,從而形成高質量、高效的飼料產業發展模式(周海川等,2018)。
內蒙古地區飼料產業是我國重要的飼料產業聚集地,有良好的規模優勢,在農業經濟發展視角下內蒙古飼料產業逐漸往農業生態經濟、 農業循環經濟和農業互聯網經濟方向轉型, 影響到內蒙古飼料產業的要素包含自然環境、 基礎設施和農業經濟政策體系等方面, 針對內蒙古當地飼料產業存在的不足之處, 本文提出自然資源可持續性開發, 加強飼料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及完善農業經濟政策體系建設等對策, 為我國的飼料行業發展提供理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