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霞
(定西市金泉水利水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甘肅定西743000)
現代農業的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加大,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現代農業長遠、穩定、可持續發展,需要相關人員在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思考如何選擇一種科學的技術形式來節約水資源,旨在提升農田水利工程的水資源利用率,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主要是指在當地農作物生長過程中按照當地的水文特點、土壤特點、氣候特點來科學地進行水資源灌溉,從而在達到理想農田水利灌溉效果的同時節約水資源,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的生產發展。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常用的節水灌溉技術包含噴灌、微灌、滴灌、低壓管理等[1]。
節水管理技術是指根據當地的地質、水文、氣候等條件來對地上、地下水資源進行統一規劃管理,并根據當地農作物生長需要來使用水資源,提升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節水管理技術涵蓋了組織管理、經濟管理、工程管理、節水管理等,在多個管理模式的作用下能夠對土壤的實際情況進行監督控制,制定出有效的節水灌溉制度、輸配水制度等。農作物在不同階段的蒸發量不同,在灌溉操作時需要操作人員考慮灌溉水輸送過程中的損失問題,特別是要考慮土壤水下滲引起的損失問題,需要根據損失情況打造一個數學模型假設農作物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水量,之后將農作物成長過程中最為理想的水量和灌溉周期計算出來,由此獲得最小的灌溉水損失,達到永久性灌溉的目的[2]。
從當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實際情況來看,農業生產管理大多會選擇渠道輸送的方式來完成農田水利灌溉。但在運輸過程中水資源會無形蒸發,流失十分嚴重。因此要積極尋找水資源運輸過程中出現滲漏的原因[2],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蒸發。
第一,噴灌技術。噴灌技術是借助先進的噴灌機械設備、裝置對農作物進行大面積的灌溉。在灌溉操作過程中考慮到灌溉區域的不同,灌溉操作人員需要對灌溉設備的各個參數進行調整,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提升灌溉設備的使用效率,根據農作物的需水量來實現自動化、一體化的灌溉操作。第二,微灌溉技術。微灌溉技術一般會被人們應用到大棚農作物的灌溉中,農民在灌溉農作物時,只需根據用水量大小調節灌輸量即可,同時還可以利用通水管道將農作物所需要的肥料與營養物質融合在一起,從而有效減少水資源的流失[3]。第三,滴灌技術。滴灌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在滴灌技術使用過程中可以將滴灌口和土壤連接在一起,通過這種方式將水資源直接滴灌在農作物的根莖,確保農作物能夠充分吸收水分。與微灌技術和噴灌技術相比,滴灌技術的水資源利用率更高,且滴灌操作中的水龍頭重量比較低,由此產生的能耗也比較小。第四,噴灌和局部灌溉結合的技術。噴灌技術的應用范圍比較寬泛,主要是借助壓力將水資源輸送到規定區域,再在一定的高度下完成噴灑分散灌溉,由此來確保灌溉操作的連貫、有序,充分滿足農作物的成長需要。噴灌技術成本高,為了降低成本人們會選擇噴灌和局部灌溉相結合的方式。局部灌溉是將水灌溉在植物的根系,適合在大規模的農業園林中使用。將噴灌和局部灌溉結合能夠更好地減少水分的蒸發,確保水分充足、均勻地進入到植物根系[4]。
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僅僅是被作為一種示范性的工程技術形式來推廣使用,并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大規模的推廣和應用,特別是這項技術在經濟發展落后地區的推廣更是十分匱乏。
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發展不夠完善,缺乏必要的機制支持,最終導致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高。與此同時,在農田水利工程推廣過程中關聯部門的工作職責也不夠明確,管理方式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
在資金和技術缺乏的情況下會使得農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設備、技術處于一個落后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和發展。
相關人員應及時到農田現場了解情況,根據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個能夠優化水資源綜合配置的方案,并將這些水資源配置方案和農業發展結合在一起,由此制定出完善的水資源灌溉制度。同時,在實施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規劃前還需要相關人員到當地了解水資源、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水資源的作用。
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出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作用,相關人員要在節水灌溉管理中完善相應的機制和體制,避免因為制度不規范所帶來的水資源利用不合理、不規范問題。同時,相關人員應結合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制定和修改灌溉方案,并在水利工程管理后期加大管理力度,完善水資源利用管理體制[5]。
在現代農業技術、生物科學技術、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下,我國農田水利工程也開始朝著縱深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技術被人們應用到農田水利工程中,由此使得節水管理開始朝著現代化、規模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基于此,農田水利灌溉技術也會得到更多的生物技術支持,將植物自身的節水潛力挖掘出來。
低碳環保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伴隨現代農業發展規模的擴大,也加大了對水資源的消耗,完善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能夠更好地改善我國水資源現狀,促進農田水利工程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