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哲 陸波 董乃勇
(江蘇洋井石化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連云港 222000)
三氧化硫(SO3)是一種硫氧化物,是硫酸的酸酐,是大氣污染物的重要成分之一, 人們普遍對SO3的危害缺乏了解。 SO3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機理和它導致的有色煙羽、 管件酸腐蝕隱患、設備的鹽沉積、催化劑活性降低及損耗、脫汞效率降低等問題是目前環保領域的研究熱點。
煙氣中SO3的產生途徑主要有2 種:①含硫物質的燃燒及其煙氣排放過程中的SO2高溫直接氧化、催化氧化[1];②煙氣處理工藝引入的催化條件導致煙氣中SO2的中低溫催化氧化[2]。
燃氣鍋爐使用的天然氣、 瓦斯氣等含硫量很低,SO3、SO2產生量很少。 而燃煤鍋爐使用的煤粉原料的含硫量一般在1%~3%[3],在鍋爐的燃燒反應中,硫與氧氣反應生成SO2。 SO2再與氧直接發生高溫氧化反應進而生成SO3,燃料的含硫量和燃燒過程中的過量空氣系數直接關系到SO3的生成量,SO2/SO3的轉化率在過剩空氣系數大于1 的條件下可以達到1%~5%[4]。
石油工業中,催化裂化待生催化劑再生過程中,附著在催化劑表面的焦炭含有硫化物,再生過程燃燒生成的SO2是煙氣中SO3主要來源。 由于大部分催化劑再生過程是在高溫、富氧(含過剩氧)條件下進行的,一部分SO2在此條件下可繼續轉化為SO3。 SO3的生成量受煙氣中SO2濃度、氧濃度、溫度及顆粒物濃度等的影響。 此外,部分催化裂化裝置帶有一氧化碳焚燒爐(鍋爐),在爐內高溫部位,一部分SO2與氧直接發生高溫氧化反應生成SO3。
高溫條件下(300 ℃~800 ℃),煙氣中的某些顆粒物可催化SO2氧化形成SO3。 在燃料鍋爐爐膛,煙氣中含有金屬氧化物的飛灰可作為催化劑。 在煉油裝置催化劑燒焦時,再生器中含有鉑、釩、鐵等金屬氧化物的催化劑(或助劑)、進入高溫煙氣中的催化劑(或助劑)細粉,可起到催化作用。
在SCR 脫硝工藝過程中,由于SCR 催化劑氧化點位的存在,氨將NOx 還原為氮氣和水的同時,在含氧氛圍下少量SO2被催化氧化成SO3。
常規中溫SCR 脫硝催化劑的反應溫度為300 ℃~420 ℃,反應原理與高溫催化氧化一樣。 有研究表明,煙氣中的SO3濃度在經歷SCR 脫硝過程后會增加1 倍以上[5],有的甚至高達6倍~7 倍[3]。
經過脫硫脫硝、 除塵除霧處理的凈化煙氣仍含有一定濃度的SO3。 排入大氣后,SO3會繼續吸收周圍水分形成硫酸霧。
經脫硫脫硝后的煙氣外排溫度約為60 ℃,排煙高度約為70 m~120 m, 煙氣中含有未脫凈的SO3會導致近地空氣質量嚴重下降。
具有較強的刺激性、腐蝕性以及毒性的SO3,進入大氣后會發生自然沉降,摻入底層大氣,隨空氣進入人體呼吸系統。進入人體呼吸系統后,SO3會很容易吸收黏膜等組織中的水分,進而轉變成H2SO4,致使人體呼吸道內黏液pH 值降低,嚴重腐蝕呼吸道,影響肺功能。
當煙氣中含有大量的SO3, 排放到大氣中生成硫酸氣溶膠。 硫酸氣溶膠的直徑很小,光線通過硫酸氣溶膠時會發生一種稱為瑞利散射的光學現象, 使得煙羽呈現非正常的藍色或黃褐色。
研究表明,當煙氣中硫酸氣溶膠的濃度超過1×10-5mg/m3時,就會產生有色煙羽現象[3]。 高濃度的硫酸氣溶膠所產生的煙羽的顏色更深,伴隨而來的則是排煙的不透明度更加明顯。同時,煙羽也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有強腐蝕性的SO3濃度增加會顯著提高煙氣的酸露點溫度。 硫酸的酸露點是水蒸汽及硫酸濃度的函數,其露點溫度隨著水蒸汽和硫酸濃度的增大而升高。 當排煙溫度未發生明顯變化時,硫酸蒸汽在煙氣系統下游、鍋爐尾端溫度較低的局部位置出現冷凝現象, 從而出現管件設備金屬表面被腐蝕的情況,導致其效率降低,維護成本增加,甚至造成設備的損壞。煙氣酸露點升高會給工業設備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 工業領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設備及建筑物的防腐。
若要盡可能地避免低溫腐蝕現象的出現, 就得在工藝允許范圍內提高排煙溫度, 而排煙溫度的提高又會連鎖性地增加排煙熱損失,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在帶有SCR 工藝的煙氣處理系統中,SO3還會與水蒸氣、SCR 工藝中未參與脫硝反應的氨氣反應生成硫酸氫銨(ABS)。研究表明,ABS 的生成條件非常敏感, 氨的濃度在1 mg/m3都能結合煙氣中存在的SO3進而產生ABS[2]。
ABS 具有一定的黏性, 在煙道中不斷吸附煙氣中的飛灰并在設備表面沉降,堵塞管路增加阻力,導致煙氣管線下游工作條件惡化,降低下游設備的工作效率,嚴重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 同時,ABS 也具有強腐蝕性,會嚴重縮短設備的使用期限。
在SCR 裝置中,SO3和氨氣(NH3)、水、蒸氣生成的H2SO4、(NH4)2SO4以 及NH4HSO4會 吸 附 在SCR 脫 硝 催 化 劑 表 面,它們會造成催化劑的緩慢腐蝕,并使催化劑的活性降低,最終影響SCR 裝置對NOx 的脫除效率。
此外,有研究表明,SO3還會使煙氣除塵脫汞效率降低[2]。
目前,與SO3或硫酸霧分析監測相關的標準或方法在國家層面、行業領域、地方行政方面均有所規定,具體涉及硫酸小液滴、SO3及顆粒物中的可溶性硫酸鹽。
《固定污染源廢氣硫酸霧的測定-離子色譜法》 是原環境保護部頒布并已于2016 年5 月1 日開始實施的標準,《山東省選擇性催化還原(SCR)脫硝催化劑技術要求》是山東省在本行政區內實施的技術條例,其中的附錄A 詳細解釋了運用鋇-釷滴定法來檢測煙氣中的SO3和水含量的標準。
《燃煤煙氣脫硫設備性能測試方法》附錄C 以及《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裝置性能驗收試驗規范》 附錄A 是燃煤電廠行業、石灰行業的脫硫技術標準。
SO3的測定準確性受到包括SO3本身的性質、采樣條件的控制、其他煙氣成分的干擾等因素的影響,煙氣中SO3的測試方法主要有采樣后分析法、在線監測法。 目前,國內煙氣中SO3測定較為準確且廣泛使用的主要是控制冷凝法和異丙醇吸收法,均為采樣后分析法。 操作復雜、維護成本昂貴、技術應用暫不成熟是制約在線監測設備推廣使用的主要因素,因此,煙氣中測定SO3在線監測法儀器并未得到較為廣泛地應用。
根據工業流程先后順序將SO3控制技術分為3 類: ①SO3的源頭控制,優化燃料性質、燃料脫硫處理、燃料添加堿性物質;②SO3轉化過程控制,調整燃燒方式、改變溫度、增大燃料反應面積、燃燒器中噴射堿性物質、優化SCR 工藝應用;③SO3后處理措施,堿性物質噴淋吸收法、靜電除塵技術、還原法轉硫脫除技術等。
(1)SO3會危害人體健康,還會導致有色煙羽的產生、管件酸腐蝕隱患、設備的鹽沉積、催化劑活性降低及損耗、脫汞效率降低等問題。
(2)隨著國家環境治理體系日益完善,SO3減排將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必要趨勢。
(3)工業企業或環保監察機構應該根據相關標準,開發有效監測方法。
(4)相關企業應攻關SO3脫除成套技術助力大氣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