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建筑領域中,裝配式修建方式已經應用十分廣泛,近年來,基礎建筑設施不斷地完善,為了促進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各大建筑企業都在應用裝配式修建,這樣能夠更好地保證預制裝配式材料的質量和施工效率。同時預制裝配式建筑在環保上也有一定的優勢,符合我國目前對環境保護的要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建筑工程中施工浪費能源的情況,從而節約資源。
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中采用集中使用預制作業的方法,會使得整個墻面裝訂得更加穩定和融洽。一個工程的好與壞,很大部分取決于施工單位的整體施工技術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好的企業內部管控會使問題發生的概率無限降低。材料是工程的關鍵,材料不合格,施工水平再好,干出的工程也是不合格的。加強過程控制,是保證施工質量的基本要求,只有施工單位嚴格按規范及方案組織施工,落實好技術交底、各工序自檢、專檢、交接檢;監理單位切實履行監理職責,才能保證過程施工的質量。對于建設工程常見性質量通病,在施工過程中應從樣板制度、施工工藝創新等方面采取措施,防止質量問題的出現,過程中認真負責,強化責任心,加強中間環節驗收,才能有效減少通病的發生。建筑企業使用的裝配式混凝土施工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實時的把控材料的質量,主要表現在材料防火、防潮、防霉等作用。裝配式混凝土施工辦法還可以提升設備之間的精密程度,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質量。本文中以現有某工地中的工程項目為裝配式結構為例,地上面積為129970m2,16幢別墅房區,主要是在5~7層之間,其余的一些高層主要是分布在32層高度,標準層高都是利用預制樓梯板面和疊合結構進行聯合施工作業,其中分布的疊合板和樓板之間的裝配率主要是在21.68%和3.88%。
該工程并未對剪力墻結構進行考慮,只是設計預制樓梯和樓板面。在深化設計室內樓板面過程中,基于業主在廚房、衛生間以及其他涉水方面中的要求,同樣不進行預制考慮。設計過程中,需要對疊合板質量與尺寸加以注意,保證其長度在5m范圍內,若是尺寸過大,則會在生產、吊裝以及運輸等環節出現裂縫問題,另外,將疊合板的單板吊重控制在2t以內,否則對施工企業在吊塔選型方面產生影響,若是市場中缺少此類型吊塔,則會阻礙正常施工進度。
一般板厚設計有兩種形式,60mm+80mm與60mm+70mm,針對預制疊合板的施工是要考慮到疊合板在運輸途中發生的情況,以及澆筑混凝土的情況,保證板厚最小為60mm,不然需要借助預應力,增加建設成本。通常,很多毛坯房在完工之后,會出現少量的底線管,那么澆筑混凝土至少需要有80mm厚度,但是對于已經裝修好了的房子而言,現澆板就會有很多的底線管,那么80mm很難覆蓋,所以需要增大厚度。減少鋼筋出現外露問題,此類項目建設時,應該保證現澆板厚度大于80mm。
整個施工過程中的,鋼筋長度,應該是要維持在12mm以上才行,整個房屋的橫梁上需要放置20mm左右,這樣才能保證兩端的受力情況。如果非承重梁上面有鋼筋捆扎,需要在進行施工完成之后,就應該對疊合板進行安裝,同時還應該將固定鋼筋的位置預留出來。這樣才能保證施工質量和在疊合板施工結束后進行調整,與設計水平度存在較大差異,對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產生一定影響。對于錨固筋設計,應該參照JGJ 1—2014《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的要求。并且在15G310-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連接節點構造剪力墻結構》中,對疊合板沒有錨固筋的設計進行了明確規定,但是,要保證現澆板厚度在80mm以上。整個施工設計圖,都需要對預留部分進行分析,并與相似工程經驗進行集合,確定現澆層厚度為70mm,沒有錨固筋。當錨固鋼筋取消之后,就應該將對施工的疊合板位置進行調整,并且在相對應地部分進行鋼筋增添,同時還需要考慮,對應增加其預制板的厚度。
在塔吊選型前,需要設計拆分圖紙,并結合圖紙選擇塔吊型號,科學設計吊塔安設位置,保證塔吊范圍內的吊重需求能夠得到充分滿足。
按照相關規定,存儲疊合板的時候需要保證其平整、無其他物品施壓,保證整個疊合板材的質量和結構不會發生變化,嚴禁倒置。同時在疊合板材的最下面還應該放置一些木頭,作為護墊,保護其疊合板不會收到地氣,發生潮濕。護墊主要放置在跨中位置、與板端相距200mm的位置。整個疊合板的整體跨度不會大于3600mm,所以中間還需要放置一塊木墊,這樣有利于減少兩邊的受重,在標志超出3.6m時,應該將2條墊木放置于跨中位置,保證墊木墊實、上下對齊,防止出現一角脫空問題,根據板號進行區別堆放,并將堆放層數控制在6層以內。
(1)疊合板吊裝。借助預制吊框梁開展疊合板吊裝施工,應用16#工字鋼進行吊框梁焊制,短向和長向工字鋼分別為3道、2道,尺寸是1500mm×3000mm。以長向工字鋼中間位置為基準,分別在兩側1100mm位置設置吊裝滑輪,數量為4個,吊裝時,將鋼絲繩傳圖吊裝滑輪,需要準備四根鋼絲繩,放置在疊合板吊點上,吊裝過程中,需要防止出現受力不均問題,保證預制構建不會受到不均勻受力的影響。
(2)樓梯吊裝。在色號及過程應該預留4個吊裝孔,并將Φ28mm埋件預埋于孔內,將M18螺紋孔設置在埋件頂部的40mm范圍中。開展吊裝施工過程中,使用20mm厚鋼板與Φ 20mm圓鋼焊制的吊裝工具,使用M18螺孔對樓梯和起吊工具進行固定,然后再次開展吊裝施工。
在施工過程中,對樓梯進行打孔作業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其數量是4個,不能夠低于4個。安裝樓梯的時候,需要鋼筋和預留出來的垂直點進行連接,因此,這種情況就需要保證整個樓梯都是處于合理狀態,保證安裝工作順利開展。
在該工程的高層與洋房部分均有預制構件,將鋁模板支撐作為高層支撐,木模板作為洋房支撐,支撐體系不同,構件支撐方式也會存在差異。
(1)鋁模板支撐。利用借助承插盤扣架體對別墅外體進行搭建,并展開具體的施工事宜,間距是1200mm,并將步距控制在1800mm內,那么對于可以升降調節高度的支撐點,應該和龍骨主架,進行連接,并且所有的支架位置擺在龍骨的上面,他們之間的距離應該維持在20cm之間。同時還應該將所有不能夠使用的廢棄模板、海綿等,放在龍骨的周邊,以此保證龍骨和疊合板之間銜接之處的嚴密性,保障它們之間不會出現滲水、滲漏等現象的出現。
(2)鋁模板支撐。整個規劃過程中,設計人員就應該考慮到,在疊合板之間需要進行支撐龍骨的加固,這樣才能夠在后期的高度調節中起到支撐的作用,同時所有的豎式鐵桿之間的距離應該維持在1.8m左右。若是支撐間距為滿足要求,則需要在中間位置設置立桿支撐,那么在這個地方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豎式的鐵桿,并且和下面的疊合板相互受力,減少受力不均的情況,因此,需要組裝一個三角支撐架,這樣來對豎著的鐵桿進行加固,避免出現松動。整個構件的支撐點也是需要和現澆混凝土結構類似,都需要4根以上的向上豎立式的鐵桿作為著力點。三腳架僅僅是臨時固定,完成混凝土澆筑之后即可拆除,并搬運到其他樓層,因此,配置一套即可。
(1)卸料平臺與懸挑外架預埋位置?,F澆混凝土厚度是70mm,應該盡可能地不要在這個區域進行現澆混凝土結構之上進行預處理的施工。因為對于很多別墅結構是需要在第二層以上進行這樣構件的施工,在第一層的時候只需要將其樓層內部混凝土施工進行固定就可以,同時再將所有的螺栓進行預固定,以此這樣就能夠借助升降梯來對高層的建筑進行合理的施工,這樣還能夠提升一定的安全性,將很多的外架風險降低,在現澆墻和梁中預埋爬架埋件。
(2)分配布料機方位。借助汽車泵即能夠開展洋房混凝土澆筑施工。借助車載泵開展高層混凝土澆筑施工,在建筑項目施工之前就應該確定布料機的具體作業位置,并且在今后施工過程中,盡可能減少移動次數,所以在設計時候,就需要考慮到樓層現澆板的厚度是否合適,并且對布料機底部進行現澆處理。
(3)混凝土澆筑。開展混凝土澆筑施工時,需要對墻根位置的板面標高加以控制,保證下層疊合板標高能夠符合要求,提高接縫嚴實性。
在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為了更好地保障疊合板體系的應用,對建筑項目中的疊層板材混凝土施工,我們需要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根據公司相關施工制度進行施工,保證其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并且在澆筑疊合層混凝土之前還需要對預制薄板的表層進行清潔,還要保障表層濕潤不積水,這樣也能夠更好地提升疊合板在澆筑混凝土之后的質量和結構,并且疊合板在澆筑混凝土的時候需要注意層高,還要注意保證布料堆積的高度是嚴格按照澆筑層的厚度來進行的,澆筑之后還要進行澆水養護,在混凝土成型之后繼續進行保養,并且保養的時間不能低于168h。
在進行填補拼縫的時候首先要把拼縫中的鋼絲清理干凈;填縫的材料可以使用纖維絲的混合砂漿進行填補,或者是使用一些獲得認可的材料;另外在進行填縫的時候要分次數的進行填實壓平,并且兩次施工的時間間隔要大于1h;此外,板底進行膩子填補的時候要在縫隙處進行10cm寬的纖維網格布的補充,讓縫隙的填補更加堅固。
綜上所述,與普通現澆施工相比,裝配式建筑具有環保、節約時間、節約材料、節約電能、節水、節能以及節省空間等特點。本文對裝配式住宅中施工時使用到的一些配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比如:裝配式結構零件、設計疊合板厚度、結構優化使用到的錨固筋、分析預制構件的吊重,在施工期間,材料存放區域的放置條件和一些混凝土澆筑的施工方式。對于提高整體施工質量,促進裝配式建筑結構更好的應用與發展。本位中闡述的全部觀點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切實希望能夠對相關工作人員有一定的幫助和參考價值,其次本文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