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巖,吳 帥,張 婷,鄒琴艷,趙遵樂,李慶亮,張立華,譚 偉*
(1.棗莊學院食品科學與制藥工程學院,山東棗莊 277160;2.棗莊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山東棗莊 277102;3.棗莊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山東棗莊 277160)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愈發關注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但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現象時常存在,各種食品安全事件,如“三鹿奶粉事件”“人造鮮榨果汁”“毒豇豆”“沈陽毒豆芽”“毒姜”等也時有發生,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也影響了社會穩定。為保障食品安全、給消費者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建立覆蓋種植、收獲、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安全溯源系統,實現食品生產和銷售可追溯,保障產品安全,且能在出現問題產品時根據相關數據進行產品召回,減少損失。目前,全世界有69%的國家制定了可追溯管理的法律法規[1]。自2000年起,歐盟、美國、日本逐漸建立起關于農產品的溯源系統[2-5],特別是日本在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的應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不僅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而且在很多超市設立了可以查詢產品溯源的設備,方便消費者查詢。自2001年上海建立了初步的食品可追溯制度起[6],我國的食品追溯體系開始不斷發展[7],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建立了冰糖橙[8]、蘋果[9]、碭山梨[10]、馬鈴薯[11]和茶葉[12]等的溯源體系。但是目前,溯源體系推動難、食品安全監管難、智慧食安建設難、政府監管效率低仍是政府“三難一低”的管理痛點。
“源本生鮮”在食品流通溯源方面一直走在我國的前列。“源本生鮮”是基于交易的食品流通溯源平臺,其食品安全防控系統已經受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認可,在全國主要城市推廣,極大地助力了政府建立城市“智慧食安”大數據云平臺的發展。本文以“源本生鮮”為對照實例,分析了山東棗莊地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現狀及存在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促進棗莊農產品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
“源本生鮮”始于2014年,成立的初心是讓食品產業鏈上的參與者自愿溯源、便捷溯源,由成都順點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并建立的,是基于交易的“源本生鮮”食品流通溯源平臺[13],提供了一套針對食材采購商和供應商的管理工具。各采購商通過平臺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并向其購買食材,供應商收到訂單后進行采買、分揀、來源管理、農藥殘留檢測以及配送等工作,讓采購商與供應商在平臺上形成高頻的業務往來,滿足各自所需。平臺的價值在于幫助各方參與者提升業務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經營收益,從而使參與者愿意使用,并在使用的過程中完成食品流通溯源數據的采集;同時,溯源可以幫助企業建立品牌,企業通過溯源向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在信息公開的溯源鏈條中企業唯有不斷提升產品品質,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在整個交易鏈條上,通過食品流通溯源、食品檢驗檢測、食品安全信息公開等方式,建立多維度的食品安全防控體系,使食品安全責任落實到個體。消費者只需掃描溯源二維碼就能查看食材的“前世今生”,若出現了食品安全問題,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所產生的危害,實現“產品質量有保證、企業誠信可考量、問題責任可追究”[2]。以溯源為基礎的海量數據,有效提升了政府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效率,促進了現代農業和現代物流的發展,實現了資源利用的最優化,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2016年10月,全國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現場會在成都召開,成都順點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現場會的參觀點之一,受到了農業農村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及各省部級主要領導的高度肯定。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源本提供的食品安全防控系統已經受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認可,并成為該行業的快速檢測標準之一,在北京、昆明、青島、德州、吉林、鄭州、棗莊等16個城市推廣使用。
棗莊市位于山東省南部,農產品資源豐富,“源本生鮮”追溯體系在棗莊各區運行良好,有效助力了校園、政府等機構或單位的食品安全工作,但是棗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2.1.1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逐步完善
在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棗莊市以“三區”建設為抓手,全市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14],基本形成了覆蓋市、區、鎮(街)三級的農產品質量監管網絡體系,全市所有鎮(街)設立鎮級監管辦公室,配備1~3名專(兼)職人員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五區(市)均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點,覆蓋全市所有龍頭企業和基地,實現了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程監測和追溯管理;尤其是借助于“源本生鮮”追溯體系,為棗莊市很多學校食堂安裝了實時影像傳輸設備、溯源顯示屏等,使學校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實現全程追溯。
2.1.2 定期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加強農資經營管理
棗莊市每年定期開展農產品速測工作,對農產品安全風險的檢測不少于4次。加強農業投入品管控體系建設,堅持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全面實施農藥經營許可制度、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及實名購買制度等。同時,積極開展關于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的宣傳周活動[14]。對于造假銷售偽劣產品的企業或個人予以嚴厲打擊,從根本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2.2.1 基層監管力量薄弱,職責分工不明確
雖然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體系基本健全,但需要監管的對象較多,如源本體系中的農產品生產者、食材供應者、配送者等,每鎮(街)配備的人員滿足不了現實監管的需求。農產品從種植到銷售的過程中,有些是由種植者直接運送到市場上進行銷售,有些是經過貯藏、加工處理后由企業運輸等,在實際執行中,處于運輸環節的農產品常常是監管的盲區。而且自產自銷的產品流通過程很難實現監管,所以容易出現紕漏。
2.2.2 追溯體系未能實現農產品全覆蓋
源本提供的溯源寶是一款針對農副產品集中交易市場溯源體系中進行來源填報的APP,用戶可以通過它快速完成來源填報工作,監管部門也可以通過溯源寶查詢、監管來源信息。但是,在棗莊市并未實現農產品的全覆蓋,原因在于以下方面。一是基地生產的農產品基本上是從田間便完成交易,且一般不會經過包裝銷售,其源頭無法追溯。二是從棗莊市種植業來看,散戶種植占比較大,農戶大多沒有經過專業學習及專業人員指導,按經驗進行施肥、噴藥,且對其監管有較大困難,使農產品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三是雖然建立了溯源體系,且追溯點配有監管人員,但公司、企業等溯源意識不強,在實際生產中利用率不高。
2.2.3 農資經營戶安全意識較低
農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生產資料,如肥料、農藥、種子等。由于農資經營準入門檻低,從事這些農資經營的行業人員數量多、文化素質不高,特別是缺乏規范經營的意識,違規售賣假貨、禁藥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治理和控制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另外,售賣的種子、農藥有些并沒有規范表明它們的用途和來源,使得在追溯過程中很難找到源頭,因此也無法對其進行監管。
2.2.4 農業執法體質機制運行不暢
一是部門責任分配不明確,致使工作對接不流暢。二是執法能力建設不足,缺乏專業的執法人員,執法力度不夠,水平不高,執法裝備不統一[15],缺乏震懾力。三是流動商販多,他們大多缺乏專業知識,法律意識淡薄,很難管理。四是執法不嚴,容易使違法者不會改正其行為。
繼續推進以服務質量安全監管為目標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16]。在農產品生產基地等生產地建立生產檔案,推行農產品批發市場索證索票制度[17],一旦農產品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時,方便調查每一環節,快速找出問題環節,而消費者也可以查詢該農產品信息,另一方面也促使每一環節都注重質量。建立農資管理追溯體系,依法建立進貨查驗、質量追溯、自律檢測和召回等制度[18]。與企業項目扶持相關聯,讓生產經營主體主動加入追溯系統,每個企業甚至到個人都自覺履行職責,為食品可追溯體系的建立與推廣貢獻一份力量。
深入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根據棗莊市出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18],效仿北京市、廣東省等[19]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追溯流程,健全管理規則,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得到保障。集中規范監管,效仿北京市采取相關措施,相關負責人員應多次赴基層監管一線調研食品安全工作。市政府與各區政府、各區政府與各街鄉層層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對落實不到位的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參考“源本生鮮”平臺的基于交易、溯源、快檢、專業檢測以及評價的信用體系,每年定期對企業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檢查,并對企業違法等不良現象建立“黑名單”,定期將“黑名單”公布到網上,對表現好的企業進行嘉獎,讓守信企業一路綠燈,失信企業信用綜合評分較低,這樣使違規企業步履維艱,倒逼食品產業鏈參與者共治食品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創建工作離不開社會共同的努力,平時要做好宣傳,科學引導安全消費。廣泛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多渠道多角度加大宣傳力度,讓消費者積極了解溯源系統,同時可以學習“源本生鮮”將食品安全數據及時整合和分析形成報告并向社會公示的做法,使全社會對于追溯及食品安全監督工作都有一定的了解,以此引導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強化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應用的培訓力度[20],讓更多人能夠應用此溯源系統,解決用戶對食品安全的擔憂,促進形成食品市場、食品工業與農業原料基地的產業鏈。
政府通過專家指導等多種方式培養企業的質量安全追溯意識,自覺主動學習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企業可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多種銷售模式,減少中間環節,增加利潤,提高企業運行效率[21]。從而能精準的連接生產基地,形成訂單農業[22],并建立產品全程可溯源的線下超市。通過有效的管理與監控手段,可使消費者通過掃描產品的二維碼獲取該商品的“前世今生”。